陈相谕
摘 要:互联网与金融的相互结合,为金融业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新的增长点。互联网金融能够在经济形势放缓的大趋势下逆流而上,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中流砥柱,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移动端的普及,互联网不仅有利于企业的业务创新,还在企业的转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互联网在逐渐改变人们行为的同时,也慢慢渗透进各行各业,这就必然包括金融业。本文基于此,剖析互联网金融会对商业银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3(c)-039-02
1 在互联網金融背景下,对商业银行进行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第一,商业银行在客户资源上有着互联网金融无可比拟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小微企业和小额客户,这一类型客户往往经济基础较薄,抵抗风险能力较差,因而企业经营失败的风险性较高,而且这一类企业大多数不具备完善的财务与经营体系。而商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体则一般是大中型企业,这类企业一般成立时间较长,企业运行相对稳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这类企业一般都有完善的财会制度,因此这类企业的信用风险相对较低,一般不会在向银行贷款后发生违约现象。据相关数据分析,截至2016年末,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达到134.8万亿元,相比2015年年末增加了16万亿元,上涨了13.47%,负债总额是125.1万亿元,相比上一年年末增长14.3万亿元,同比上涨了12.91%。现阶段,虽然互联网金融处于行业的上升期,但由于其客户群体较小,因此未对商业银行产生较大威胁。
第二,商业银行拥有完备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2016年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为8,4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年增加2,506亿元,增长了42.33%;不良贷款率相比去年年末增加了0.25%,达到1.25%。因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评级仅仅依靠线上交易数据,所以其对风险的把控存在一定弊端,并且随着发展,这一弊病越来越显露。互联网金融发展至今,因为不良资产而导致破产的互联网信贷企业已有数百家,其中不良资产更是高达数十亿。如此大的金融风险根本不是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抵御的,同时也无法对客户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商业银行贷前都会以实地勘查和研究取证作为信息来源,相比线上数据的统计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违约还贷的风险。
第三,商业银行可以提供多样性的融资渠道。遍布城乡的网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应用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也在逐渐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自己的业务,不断增加自己的业务类型,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加自己的服务渠道。以“客户满意度”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地去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质量。
1.2 劣势分析
首先,商业银行固有的经营模式难以满足大数量、多类型的客户,正所谓众口难调,它做不到像互联网金融企业那样可以短时间内调整自己的固有服务和产品,因此,商业银行的客户体验感要低于互联网金融企业。而且商业银行在推陈出新的过程中都是基于风险把控的前提下进行的,他要对他庞大的客户群体负责,因此在创新能力上商业银行要弱于互联网金融公司。
其次,跨行业合作精神需要进一步提高。大数据和云计算是互联网平台公司获得商机的重要法宝,第一,要提高数据的开放性,第二,从平台中寻找最佳合作商,第三,直接利用物流企业网络将商品发往各地。商业银行也可以充分参照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产业链和营销网络。
最后,随着金融脱媒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地位已经受到严重打击,商业银行应紧跟形势发展,与一些大型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实现电子银行从金融领域拓展到消费领域,加大市场占有率。
1.3 机遇分析
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手段健全自身的信息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商业银行要重视数据处理人才的养成,或者与专业数据分析公司合作,将数据分析外包,降低企业包袱,利用新技术来最大程度的开发历史数据。而且数据分析结果可以使银行人员进行点对点营销,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营销效率。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参考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信用评价机制,完善商业银行原有的信用风险体系,从而提高自身管理风险的能力。
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网民的网购支付比例占移动支付比的半壁江山,使用率第二高的是转账,移动端的便利性导致其在未来有很大市场。商业银行应突破传统移动支付的固有模式束缚,不仅应创建自己的电商平台,还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提高移动支付的体验度,让客户在移动端购买理财和转账汇款拥有更好的体感舒适度。
优化组织架构精简业务流程。商业银行建立了自己的移动支付银行,移动支付使银行的电子业务大大增加。移动支付使得现金的使用大大降低,POS机的使用使得电子支付额不断增加。而银行需要从中收取手续费用,从而不断增加利润。
1.4 挑战分析
互联网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加剧了金融行业的竞争。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业务逐渐替代了部分商业银行原有的业务,间接的增加了金融同业之间的竞争。近年来,一方面,一批实力较弱的传统金融企业面临被淘汰;另一方面,同业的竞争和新进入者的挑战,增加了商业银行进行战略转型的动力。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固有经营管理模式形成了挑战。传统商业银行所关注的重点是“风险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但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却以服务客户为经营核心。因此商业银行在未来的经营过程中应以客户为中心、制定个性化产品为经营理念,以提升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现阶段,我国金融行业已经出现了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势头,但相关监管部门仍实行分业监管的管理模式,监管未能跟上业务变更,这就导致对互联网金融的部分业务的监管不严谨,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行业也纷纷扩展自己的互联网渠道进行营销,开始向混业经营转变,因此一旦形成混业经营模式,金融业将会迎来大资产管理时代。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无疑进一步推动了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对于正在形成的混业经营来说是锦上添花。
2 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分析
2.1 加快商业银行转型
互联网金融企业作为新兴企业与传统银行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运用的普及,商业银行要创新服务理念、增加产品类型,建立与互联网相配套的经营模式,从而推动自身业务升级。互联网金融未来将成为传统银行的蓝海,传统银行应充分利用拥有的数千万甚至数亿的客户群和大量数据,通过互联网金融把这些庞大的客户基础、广泛的业务范围、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以及雄厚的资本与资金实力和数据信息科学、高效地运用起来,加强与互联网公司对接,打开发展互联网金融之门,实现与互联网金融有机结合和快速发展。
2.2 提高信息技术部门在银行中的重视程度
在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时,商业银行需提升信息技术部门的核心价值。将其定位从技术支持部门转型为新业务的开拓者、实施者。这一系列改变将信息技术部门由传统业务的实施者转变为新业务的核心参与者。就技术储备而言,商业银行还存在着信息技术能力有限或者说不足的缺陷。因此,在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相融合的过程中,加大对信息科技部的投资和吸纳信息科技人才及培养十分必要,同时信息技术部门也要在理念上重新树立自己的新角色,并重新划分自己的职责范围,主动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研发和开拓过程中承担更多的金融业务职责。
2.3 加大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控制
现阶段,互联网信贷公司审批流程短,且不良贷款发生率一直很高,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网络实名制认证机制不完善,风险把控欠缺。因此,以该信息对客户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变得不现实,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线上风险控制制度变得异常重要。首先,以线上线下客户交易信息为基础,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其次,根据因互联网独有的风险偏好以及信息技术等特性所造成的风险特征,可以构建出一条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业务相结合下的风险控制路线。所以,商业银行建立风险控制模式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4 将互联网金融部门独立化
商业银行与传统BAT类型的互联网金融参与者不同,商业银行在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同时,其已有的传统银行业务不受影响。在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急需建立自己的互联网金融战略发展部门以应对业务流程改造。互联网金融战略发展部门的设立将有利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优化相应业务流程。商业银行可以从明确部门职责、优化互联网外部资源、确立业务流程等三个维度来确保互联网金融战略发展部门顺利开展相关业务。
参考文献
[1] 郑志来.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路径——基于“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视角[J].财经科学,2015(05).
[2] 郑志来.互联网金融、社区银行与小微企业间接融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5(01).
[3] 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08).
[4] 林雪.互聯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的融合与发展研究[J].金融论坛,2014(10).
[5] 刘智国,魏劭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直销银行[J].银行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