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晶 赵坚
【教学思考】
《马裤先生》是老舍的作品,发表于1933年,写的是一个身穿马裤的乘客如何在火车上颐指气使,让火车上的茶房伙计烦不胜烦,也让作为同车者的“我”不胜其扰,被他高声的呼唤所折磨的故事。
如果学生自己读,可能没法深切体会到小说“夸张”背后的讽刺,那就和学生聊一聊。通过聊天帮助学生体会小说“夸张”背后的讽刺。
【点评:曹禺先生曾经说过:“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是今天中国任何作家没有的。”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朱自清、萧红、巴金等很多作家的一个突出标记。而《马裤先生》恰能体现这一艺术特色。蒋老师洞悉小说的言语特色,设定的教学目标指向言语表达,通过轻松的“聊一聊”,使沉睡在书中的言语生命被激活,被习得,被延续。】
【教学过程】
一、读了24声“茶房”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师:马裤先生在火车上前后叫了七八十声茶房,其中直接写出来的有24次。模拟读一读这24声“茶房”。(出示。生读。)连喊了这么多声茶房,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马裤先生品行差,只顾自己,很自私。
生:我觉得马裤先生很烦,要是我们,不可能喊那么多次茶房,像霹雳一样的。茶房的忍耐力也太好了点,被叫了那么多次,居然还不骂人。这篇小说写得有些“夸张”。
生:我认为这篇小说带一点讽刺的意味。马裤先生是一个缩影。作者讽刺的是社会上还有很多像马裤先生这样的人。
【点评:马裤先生是小说的主人公,从马裤先生的语言切入自然巧妙。第一遍读,蒋老师智慧地剪取马裤先生的语言——“茶房”二字,引导学生模拟当时的情景,反复叫“茶房”。纯粹地叫24声茶房,看似有些夸张,但很好地契合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点,使学生对老舍先生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读了马裤先生的要求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师:再读24声“茶房”,这次连着马裤先生提的要求一起读。
1.“茶房!拿毯子!”
2 .“茶房!拿枕头。”
3 .“茶房!拿茶!”
4.“茶房!”
5~7. “茶房!茶房!茶房!”
8.“茶房!”
9 .“快开车了吧?茶房!”
10. “茶房!拿毛巾把!”
11 .“茶房!买报。”
12.“茶房!”
13.“茶房!拿茶!”
14.“茶房!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15.“茶房!拿毯子,拿枕头,打手巾把,拿——”
16.“茶房!拿手纸!”
17.“茶房!厕所在哪边?”
18.“茶房!”
19~21.“茶房!茶房!!茶房!!”
22.“茶房!拿毯子。”
23.“茶房!”
24.“总得问问茶房;茶房!这是天津站吗?”
师:现在我们来看马裤先生的要求,你觉得哪个要求在正常人听来有点夸张?有讽刺的味道?
生:我觉得马裤先生问火车往哪开很夸张。一个乘客去坐火车,肯定是知道火车往哪开,并且知道自己在哪站下。
生:还有拿手纸。马裤先生真的把自己当上帝了,连手纸都得帮他拿。
生:人们一般一上火车就能看到厕所,马裤先生还是要问茶房厕所在哪里。
生:他还问茶房“这是天津站吗”,不在天津上车,能在哪上车啊!这里很夸张。
生:马裤先生太烦人了。
【点评:第二遍读,由单纯地读“茶房”,到读马裤先生所提的夸张要求,递进感很强。学生在朗读中清晰地感受到马裤先生为了一丁点小事就反复叫“茶房”, 人物形象渐渐丰满,夸張所带来的幽默和讽刺的效果也渐入人心。】
三、读了茶房的反应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师:第三次读24声茶房,这次重点读茶房的反应。(出示)
1.“茶房!拿毯子!”
茶房跑来了。“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地说,“一开车,马上就给您铺好。”
2 .“茶房!拿枕头。”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先生,请等一等,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茶房说得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3 .“茶房!拿茶!”
“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茶房故意地笑了笑,表示歉意。
4 .“茶房!”
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没回头,一直地快步走开。
5~7.“茶房!茶房!茶房!”
茶房始终没回头!
8.“茶房!”
茶房还是没有来。
9.“快开车了吧?茶房!”
茶房还是没有来。
10.“茶房!拿毛巾把!”
“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11.“茶房!买报。”
茶房没有来。
12.“茶房!”
没等茶房答应,他又睡着了;大概这次是梦话。
13.“茶房!拿茶!”
茶房来了,眉毛拧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
14.“茶房!不要茶,要一壶开水!”
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
落毛。
15.“茶房!拿毯子,拿枕头,打手巾把,拿——”
我直怕茶房的眉毛脱净!
16.“茶房!拿手纸!”
“厕所里有。”
17.“茶房!厕所在哪边?”
“哪边都有。”
18.“茶房!”
“回头见。”
19~21.“茶房!茶房!!茶房!!”
没有应声。
22.“茶房!拿毯子。”
“毯子就来。”
23.“茶房!”
24.“总得问问茶房;茶房!”
……
师:在茶房的反应里,哪一条你觉得特别夸张,有讽刺的意味?
生:眉毛往下掉,很夸张。
生:马裤先生是茶房的电动剃眉毛器。
生:我觉得“好像要把谁吃了才痛快”这句话很夸张。
生:“茶房没有来”“茶房没有应声”“茶房还是没有来”,
茶房好几次都没有应声, 很
夸张。
生:一般服务员都肯定会应声的,就算很烦躁,也会说“请您稍等”。而茶房好几次都没有应声。
【点评:第三遍读,夸张细节的范畴在不断扩大,由马裤先生语言夸张到茶房的反应夸张,课堂颇有推进感。学生通过读茶房的反应,清晰地感受到马裤先生为了一丁点小事不顾茶房感受反复叫唤,使茶房从和气、耐心到有些厭烦,再到烦不胜烦、几乎崩溃。马裤先生的人物形象在学生心中也越来越丰满。】
四、这篇小说中,还有哪些地方很“夸张”,很“讽刺”
师:刚才是蒋老师带着你们去感受夸张和讽刺。现在请大家打开讲义,默读一遍文章,看看能不能自己找到其他的细节描写,也是用夸张来达到讽刺效果的。
生:马裤先生用毛巾擦了至少有一刻钟很夸张。几乎没有人会在那么多人面前,把自己鼻孔什么的都擦一遍,最后还用毛巾擦了擦手提箱。简直太夸张了。
生:小说中“我”的耳朵已经无法忍受马裤先生的“茶房——茶房——茶房”了。为了让马裤先生平息下来,“我”就把报纸送给他了。我觉得这里其实有一点夸张讽刺。
生:马裤先生的行李总共有8件,全分在另一个火车上。他怎么会有那么多行李呢,显然在说他没有公德心。
【点评:四次聊,环环相扣,层次感鲜明。本环节由扶到放,蒋老师让学生自主发现、自行品味文中更多的夸张细节。由对话的夸张到动作的夸张,由主要人物马裤先生、茶房的夸张描写到次要人物“我”的夸张烘托,使马裤先生的形象更加立体,也使夸张带来的幽默和讽刺的效果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天长小学/江苏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