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国家实行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黄平县始终把“解决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虽然黄平县在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黄平扶贫攻坚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黄平县 扶贫攻坚 思考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332-02
一、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2001年国家实行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黄平县始终把“解决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以重点乡镇(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对象、以“减贫摘帽”为中心、以结构调整和增力口收入为主线、以扶贫开发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政府土导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全面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农民收入逐年增加,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全县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16元,增长了15.3% 元。2015底貧困人口减少到7.99万人。
2.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2006年以来,实施了243个一、二类重点村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累计完成村寨道路硬化467公里,排污沟48.5公里,农村的村容寨貌和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人饮消防工程123处6161立方米。解决了76284人,26530头牲畜饮水困难。2016年,该县将建设保障性住房855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1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755户。
3.积极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以茶叶和种草养畜为主的种养业发展。黄平县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农业县,长期以来,该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以粮食为主,山区自然资源未得到开发,对此,该县做出了靠山吃山,大搞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决策,把发展畜牧、果品、药材列为该县的支柱产业建设。
4.农民人口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村劳动力闲置造成人力资源浪费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因此,黄平县把挖掘劳动力资源,引导和促进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坚持以市场为向导,鼓励贫困户走出土地,走出农庭,引导农民寻找市场,在市场中磨练意志,增强脱贫本领,并通过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了一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2016年投入了专项扶贫培训经费400多万,开展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为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5.以交通、能源、通信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了改善。实施通村公路项目87个,公路里程达763.95公里,建设农村寨内道路及排污480公里,基本解决了群众的交通和行路问题,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的村容寨貌、卫生、通信条件。
6.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得到协调发展。通过几年努力,帮助49个村修建教学楼50栋686万平方米,并资助1.39万贫困学生上学;建成县医院和43个村村级卫生室、计生服务室19193.4平方米;改造和新建67个村村级综合服务室5550平方米,实现243个村通广播电视,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等。
二、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
1.以交通、信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虽然黄平县目前99.4%的行政村都通公路,由于项目缺乏后期管护资金,导致大部分通的都只是“晴天路”,一遇到雨雪天气,基本不能通行,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出行难、运输难,信息闭塞,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难以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以交通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仍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从而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脱贫速度缓慢。
2.贫困面大,扶贫任务艰巨。目前我县还有7.99万人贫困人口,且大部分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边远的深山区和边远山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同时,他们受教育程度低,知识面窄,技能性差,活动能力低,抗市场风险、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脆弱,极易返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脱贫标准的提高,扶贫对象进一步增大,扶贫开发工作任重而道远。
3.项目资金投入标准低,投入量少,乡、村和农户,自筹项目资金难度大,扶贫效果不够明显。通过项目实施,在增加群众收入、改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无新的资金再投入,所实施的项目也只是群众急需的小部分,整体扶贫效果不够明显。
4.资金投入和管理分散,社会扶贫难以形成合力。扶贫开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该县扶贫面较广、贫困程度深、需投入资金量大,由于国家扶贫资金政策投入不足,投入到每个乡村的扶贫资金相对有限。各类涉农资金也有自身建设和管理上的要求,捆绑投入难度大,存在扶贫开发工作专项资金单独投入效果不明显的现象。
5.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安排捆得紧,项目实施方向不够灵活。扶贫项目主要是以贫困乡镇、村为主战场,贫困人口为主要对象,项目的实施必须安排在贫困乡镇的一、二、三类贫困村。但在安排项目或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如遇到村级领导班子不得力,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实施项目积极性不高,项目实施起来也较为被动,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6.项目批准时间晚,资金到位迟,受农时季节影响。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行乡镇村申报、县级审查、州级审核、省级审批的工作程序,省、州每年下达资金计划和项目批复文件都在下半年,项目资金到位的时候,又处在农忙季节,许多项目都需要群众投工投劳来完成,而群众都是以农活为主,一边要忙于农活,一边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建设,项目实施起来进度较慢,导致工程不能按工期完成。
三、对策与建议
1.黄平县民族文化浓郁,旅游有资源丰富,建议将我县列为国家扶贫攻坚示范区。
2.由于黄平县地形切割强烈,大部分农户都居住在高山陡岭中,因地域限制、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建议扶贫开发法的调整对象应针对贫困山区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的贫困人口,对贫困人口较多的乡、村在扶贫资金给予重点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3.加大资金投,建议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加大财政扶贫资佥的投入。由于投入资金少,产业没有形成,群众的脱贫致富等问题还没有切实解决。其次,目前实施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补助标准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由于黄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自筹资金难度大,没有能力自筹资金补助差价,项目实施起来效果不明显。建议在同样实施项目上,在资金投入上应多给予倾斜。
4.扶贫开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王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由于其他部门各类涉农资金也有自身建设的要求,整合投入难度大,存在扶贫开发工作专项资金单独投入效果不大的局面。因此建议对整合资金进行立法,着力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水利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雷青春(1976.7-),男,中共党员,中共黄平县委党校科研处主任 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