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
摘要: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滿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兴趣的培养是提高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73-01
在21世纪里,提高公民的素质,培养有素质的下一代人,成为所有国家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实现科教兴国、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在实现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别差异,培养能力。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呢?
1.中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的原因
1.1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搭配、教学课时的制定上存在着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缺乏新颖性,教材的选取没有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年龄、性别、性格的不同,使学生在完成动作时不认真,应付了事。在新授内容上,教材安排的课时不能让绝大多数学生真正的熟悉、掌握教学内容,造成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完不成学习任务,逐渐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产生怀疑,渐渐地失去学好体育的信心,造成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
1.2 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还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单一性、简单性、形式化,忽视了对学生个人的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培养,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他们应该体会到的乐趣,相反却尝到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苦涩,必然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结果。
2.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2.1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础。如果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信心不足,怀疑自己完成课程内容的能力,这样就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在体育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增强的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练习的积极性。当学生动作完成成功时,及时的给予表扬;当学生动作不成功时,及时给予鼓励;并帮助学生查找失败的原因,使得他们下次更好的完成动作。当学生反复的联系都没有成功时,会表现出来焦燥不安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安慰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失败是成功之母,通过练习,使学生最终掌握了所学的内容,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同时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了出公正,恰当的评价,对学生取得的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鼓励,这是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2.2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培养体育兴趣的关键。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显著的区别就是示范,优美正确的示范动作不仅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视觉表象,还可使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提高其兴趣。一个准确,熟练的示范动作则会引起学生浓厚兴趣。例如:鱼跃前滚翻动作,教师准确,刚劲,有力的完成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克服个别学生的恐慌心理。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除了示范,还需要通过体育教师的语言去传授;因此,教师的讲解就要求具有科学性,技术性,要做到简练,准确,生动。同时也要做好讲解和示范的结合,这是激发兴趣,加强记忆,领会知识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枯燥的讲解、单一反复的练习已经不能引起学生的丝毫兴趣。针对中学生生理和性格的特点,教师必须不断地在教学中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变化丰富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如在跑的教学中,如果只是重复着绕跑道跑,学生练习几次就会乏味,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兴趣就会降低。如采用追逐跑、接力比赛跑等练习手段,学生就不感到乏味。在做准备活动时,可以采用"大鱼网"游戏或健美操,舞蹈等,这种结合游戏、竞赛的方法,就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材内容选择和搭配的难易程度也要适应学生的接受水平,难或易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是大部分学生要经过一定努力都能掌握的,这样才能使学生都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推动学习。同时也要因材施教,对于完成动作比较困难的同学,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可以对动作进行了一些修改,使他们也能完成动作,使他们能得到同学、老师的鼓励与赞扬,让他们也体会到体育课的乐趣。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要适应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学习和领会课标精神,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传授,提高体育教学的艺术美,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因地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把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看作一种职责有效地贯穿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进而培养起他们对体育的爱好,并长期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 体育运动学校《心理学》教材编写组.心理学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