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雄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阅读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从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三个方面,简述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阅读 主体 主导 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61-01
记得我们读小学那会儿,每次上课老师都要求我们把所学课文背诵下来,同学们总是叫苦连天,阅读教学时更是让我们跟着老师走,统一答案,这样一来,我们的学习成绩虽然都还可以,基本上都能及格,但近几年来,笔者也站在了班级的讲台前,深深领会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样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那么,新课程改革下的阅读教学该如何进行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 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颠倒了学生与教师的位置,认为教师才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实学习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应把这主体地位归还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
1.1 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
仔细分析教材发现,以前教材课后的练习要求是“背诵第XX自然段”,现在的教材练习要求改变了,改为“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或“背诵你喜欢的段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编写教材时,也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人喜欢的东西是不一样的,阅读教学也一样,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内容产生兴趣,我们不应该强迫学生做他们不喜欢做的,逼迫他学学习他们不喜欢的内容,应该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文章篇幅较长,文章主要介绍了“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五个部分,学生全面精读的话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先让学生整体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接下来引导学生找自己喜欢的部分,说一说主要讲了什么事,学生兴趣特别深厚,不再觉得篇幅长的课文是一种负担,教学效果好。再如,教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有关地球的课外文章进行阅读,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学生更容易接受。
1.2 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个性差异,不管学生采用的是什么学习方法,只要是适合学生的,学生喜欢的,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方法都是可取的。如: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平时要做好读书笔记,记录阅读中收获的好词,好句,好段,也可以采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对读物的感受,甚至有学生采用把阅读的内容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分享,学生阅读起来没有负担,不再是为了完全某项任务而阅读,而“我”要读。
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对教师的主导地位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认为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指上课时尽量不强调教师的地位,不批评学生,不束缚学生,任学生自由活动,这直接导致了班级纪律混乱,学生气氛活跃只是一个假像,实际上学生收获甚少。笔者曾经听过我校一名老教师的公开课,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氛围十分活跃,教师简直快掌控不住了,课后笔者与几个同学私下聊天发现,其实他们讨论的内容并非閱读内容,一节课下来根本没掌握什么知识。其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契机,关注学生的阅读,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引导学生针对错误的理解或理解误差进行讨论,形成正确的阅读观。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孩子钓到了一条大鱼,欣喜若狂,但是父亲平静地告诉孩子,必须把这条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没有因为孩子大声争辩,甚至是哭出了声而改变主意,这时笔者发现有的孩子窃窃私语道:“这个当父亲的太傻了。”因此,笔者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文中的父亲,你会怎样做,为什么?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吗?通过讨论,学生列举了生活中一些为了自己一时的小利而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深刻领悟到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 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
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分析课文,直接告诉学生课文体现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背诵下来,并不是学生自己亲身领悟的。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该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首先留足时间给学生领悟、展示,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与同学一起分享阅读的收获;可以画一幅图,抒发内心的感受;也可以让学生当一名小导游,带领同学们一起去名胜古迹欣赏美景。其次,降低阅读难度。阅读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所回答的并不一定要与教师的答案一模一样,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满意就全盘否定,那会挫伤了学生的表达的欲望,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在阅读题方面直接空白,这是因为他们觉得不管他们如何回答,最终的结果都是错的,还不如不回答,等老师宣布答案。其实只要主要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教师在肯定的情况下稍加引导,才能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为此,在教学中,要重视传授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选择自主阅读的内容、方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总之,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教学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大胆质疑,真正意义上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无定式”,究竟什么“教学方法”比较好,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教材,设计最佳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毛艳丽.浅析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5(1).
[2] 李国爱.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