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观察

2017-05-27 21:37李本科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1期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癌临床疗效

李本科

【摘要】 目的 研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肝癌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实验组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对照组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发生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肿瘤最大直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7.14%明显高于实验组34.8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50.00%明显高于实验组23.2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 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 降低不良反应及疾病复发率, 应在医学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054

肝癌是临床患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 也是对人体构成严重威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疾病具有较高的隐藏性[1], 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 常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在就诊时已发展为肝癌中期或肝癌晚期。而对于中期或晚期肝癌患者而言, 行手术切除治疗风险系数较大。因而, 非手术治疗的肝动脉化疗栓塞受到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 然而单纯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尚不理想, 患者后期出现不良反应及病情复发几率较大。随着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推动, 医学研究人员指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肝癌患者的最佳方案[2]。本文中, 通过对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取得显著疗效, 整理出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2014年4月~2015年4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中随机选取85例作为研究对象, 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15例;年龄35~81岁, 平均年龄(46.38±11.54)岁;肝功能Child分级:A 级18例, B 级15例, C 级1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9例, 女13例;年龄36~81岁, 平均年龄(46.56±11.48)岁;肝功能 Child分级:A 级19例, B 级16例, C 级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进行治疗, 所需技术为Seldinger技术:首先将选择性插管牵引到肝部总动脉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 具体监测其病灶情况而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数目等, 然后引入超选择性导管, 借由导管将超液化碘油乳剂、化疗药物、15 mg丝裂霉素+15 mg/m2羟基喜树碱注入肝动脉中进行栓塞。实验组:对本组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患者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同对照组, 此后3~5周由2名以上高级医师对其病情进行评估, 然后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前对患者实施上腹部CT检查, 接着在CT导向作用下实施治疗, 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射频次数、时间、穿刺点、范围及功率等参数以及具体的消融路径。单次消融位点不可超过5个, 期间可使用多针进行消融。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同为6个月, 3~6次/周。

1. 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 观察患者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肿瘤最大直径情况, 并比较分析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病情复发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肿瘤最大直径情况比较 治疗后,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甲胎蛋白分别为(75.50±63.08)ng/L与(162.39±73.28)ng/L;谷丙转氨酶分别为(47.26±42.05)μg/L与(66.69±43.29)μg/L;肿瘤最大直径分别为(6.40±0.60)cm与(7.64±0.42)cm。实验组患者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肿瘤最大直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出现腹痛腹泻4例(9.30%), 恶心呕吐6例(13.95%), 发热5例(11.63%);对照组患者出现腹痛腹泻5例(11.90%), 恶心呕吐10例(23.81%), 发热9例(21.43%)。实验组15例(34.88%)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对照组24例(57.14%)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病情复发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疗程结束后进行CT检查扫描及DSA随访, 实验组患者病情复发10例(23.26%), 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21例(50.00%)。对照组患者病情复发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癌即为肝脏恶性肿瘤, 肿瘤细胞会由肝脏器官迁延到其他重要器官中, 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 医学上主要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原理主要是对供血血管实施栓塞, 减少肿瘤的血液供给, 并向其病灶注入抗瘤藥物进行杀灭, 然而单一使用中会出现伤及肝功能、肿瘤细胞杀灭不完全而导致病情复发。射频消融则通过提升肿瘤及其周围细胞温度, 损伤其RNA、DNA合成蛋白质, 将肿瘤细胞杀灭, 并阻断肿瘤血液的营养供给, 最终实现杀灭肿瘤的目的。本文中实验组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其体征改善情况明显, 治疗后腹痛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及病情复发几率明显降低, 临床效果显著。因而, 在医学上应将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该治疗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松, 陈学春, 龙清云, 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疗效荟萃分析.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3, 22(11): 908.

[2] 吕天石, 邹英华, 王健, 等.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现状.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 32(1):50-51.

[收稿日期:2016-11-07]

猜你喜欢
射频消融肝癌临床疗效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重视家族史 预防肝癌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术中配合护理分析
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杂交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治疗6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