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改变了陈旧的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新的课程模式下,教师应理论结合实践,探索出引导学生达到最优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 合作学习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98-01
1 合作学习是时代的需要
高中数学新课程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学生合作式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倡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探索,阅读自学,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探
究[1]。而传统的课堂,一方面,教师包办,学生学习被动,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只重“教”,不重“学”的过程,导致学习过程乏味,学生学习效率低;另一方面,被动的学习,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进入死记硬背,甚至厌倦、放弃数学的恶性循环当中。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根据不同的学校、学生以及学科特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最近,出现了如翻转课堂、超前擅后课堂模式、高效“6+1”教学模式等,我校施行的高效“6+1”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发展规律,其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与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保持高度一致。
2 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式朝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改变,我校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试验,高效“6+1”教学模式已融入到课堂半年有余,要将小组合作结合落实到位,发挥其最大作用,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如下:
第一,合理分组。教师应了解全班所有学生各学科的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如:对学科的兴趣、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科基本素养等,在分组时,力求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组内成员各有所长,各具特点。首先,确立小组长。小组长必须是人源好,有一定组织能力,自己学习成绩优良,有一定自控力的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毛遂自荐,获得大家认可。然后,确定组员。所有小组长聚在一起,挑选组员,要求:每个小组6人,每人都必须负责一个学科,保证每个学科都必须有带动人(也就是学科成绩较好的同学),这样可以带动小组讨论。
第二,制定组内制度。每位同学在组内都担任特殊的角色,有自己的任务,需共同制定组内制度,形成合力,让小组讨论能够有序的进行。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实施。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特点,结合本节课重难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学生产生想要讨论的意愿,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老师深入各小组,发现问题,点评问题,发现优秀,表扬优秀,让小组每一个成员切实感受荣誉感。
第四,形成奖励。对小组合作效果突出的小组进行奖励,奖励形式必须不同,精神物质双重,现形做法:物质奖10元现金,若上个月积分都为负,则无奖励小组,现金将累计进入下个月;精神奖励,可以是父母写给孩子的信,也可以某个老师给孩子写的一句话,也可以是和校长合影,也可以免扫地一周等;另,年级层面奖励,至少半学期进行一次奖励,让小组知道他们的付出是有收获;
第五,合作小组重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小组合作学习,成员的能力或多或少得到提到,根据合理分组原则,定期重组成员,重选组长,小组换血非常重要。建议两学期一次,开发有潜能的组长,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享有责任,施展才能。
3 实践小组合作学的心得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在理论的支撑下,迫使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探索出引导学生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的具体有效措施。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更新,教学方法发生改变,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要求教師驾驭课堂的能力更高,充分营造、维护良好课堂合作讨论的氛围的同时,还要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进而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所有学生学习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小组合作提高了参与意识和极强的表现欲,个性得到发展,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生命力得到焕发,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一种生动、活泼、开放、高效的理想状态[2]。最终,学生的成绩得以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8.
[2] 张秀杰.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陈沅鑫(1989-),男,四川南充人,本科,中二,研究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