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流 王振荣 程卫杰
【摘要】 目的 评估分析应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可行性。方法 49例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接受PSE治疗,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水平、脾脏厚径以及门静脉内径。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 术后白细胞、血小板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脾脏厚径以及门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 发热患者49例(100.0%), 腹痛患者49例(100.0%), 恶心呕吐40例(81.6%), 并发肺炎1例(2.0%), 并发脾脏脓肿1例(2.0%), 并发腹膜炎1例(2.0%), 所有症状经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 应用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效果显著, 安全可行, 有助于减輕脾功能亢进以及门静脉压力, 提高血小板、白细胞水平, 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门静脉;血小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5.019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feasibility by partial spleen artery embolism (PSE) in the treatment of secondary hypersplenism in liver cirrhosis. Methods A total of 49 patients with secondary hypersplenism in liver cirrhosis received PSE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white blood cell, blood platelet levels, spleen thickness and portal vein inner diameter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ll patients received successful operation, and their postoperative white blood cell and blood platelet levels were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patients had obviously less spleen thickness and portal vein inner diameter after operation than those before oper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In 48 h after operation, there were 49 fever cases (100.0%), 49 stomachache cases (100.0%), 40 nausea and vomiting cases (81.6%), 1 case with complicated pneumonia (2.0%), 1 case with complicated splenic abscess (2.0%), and 1 case with complicated peritonitis (2.0%). After symptomatic treatment, all symptoms were relieved.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PSE shows excellent effect in treating secondary hypersplenism in liver cirrhosis. This method is safe and feasible. It is helpful to reduce hypersplenism and portal vein pressure, and improve blood platelet and white blood cell levels.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Liver cirrhosis; Hypersplenism; Partial spleen artery embolism; Portal vein; Blood platelet
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为临床常见并发症, 该类患者具有较高出血以及感染风险[1]。临床传统治疗以手术门静脉分流以及脾脏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但由于病死率以及脾脏功能缺失等原因而疗效有限, 如何在治疗脾功能亢进的同时保留脾脏功能成为了医师关注焦点[2]。近年临床研究提出, 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en artery embolism, PSE)栓塞梗死部分脾脏实质以治疗脾功能亢进具有良好的效果[3, 4]。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49例接受PSE治疗, 研究分析其治疗可行性,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49例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 平均年龄(51.3±5.6)岁, 慢性乙肝肝硬化40例, 酒精性肝硬化4例, 慢性丙肝5例。术前完善超声、肝炎标志物等检查排除肝癌存在。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均符合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诊断。②所有患者无严重心、脑、肺、肾等重症器官系统疾病以及慢性病急性发作。③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 患者以及家属知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患有其他原因所致消化道疾病。②术前2个月内存在相关化疗药物使用史。③依从度差, 无法坚持完成试验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常规完善术前检查, 采用改良Seldinger穿刺技术, 取右侧股动脉, 局部麻醉后穿刺插管至脾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脾脏血管以及分支分布情况, 判断栓塞部位血供比例以及排除胃肠、胰腺血管。再次造影, 以明胶海绵颗粒作栓塞剂注入血管栓塞, 多次造影明确栓塞范围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达到即可终止手术。
1. 3 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水平、脾脏厚径以及门静脉内径。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手术意外发生。术后3 d、1周、1个月检测患者血细胞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術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测脾脏厚径以及门静脉内径, 脾脏厚径以及门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显著缩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2。
2. 2 术后并发症 术后48 h内, 发热患者49例(100.0%), 经对症处理后4~5 d绝大部分患者体温复正常范围;腹痛患者49例(100.0%), 持续时间约7~15 d, 绝大多数经镇痛解热等对症处理后可耐受缓解。恶心呕吐40例(81.6%), 常规予以止吐剂后缓解消失。并发肺炎1例(2.0%), 并发脾脏脓肿1例(2.0%), 并发腹膜炎1例(2.0%), 经抗炎、保肝等治疗后病情好转。
3 讨论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后常见并发症之一, 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进一步引发脾静脉高压、脾脏淤血、体积增大、功能亢进, 脾脏巨噬细胞系统破坏能力以及血小板抗体增多, 导致血小板以及血细胞尤其是白细胞减少, 削弱机体免疫以及凝血能力, 因此肝硬化后脾功能亢进患者易发感染以及出血;同时, 门静脉高压可引起食管静脉网曲张, 具有消化道大出血风险[5, 6]。门静脉60%~70%血供来自脾脏, 如若能减少脾脏血供则必然能减轻门静脉压力, 降低机体感染以及出血风险[7]。以往外科治疗常以脾脏切除为解决方案, 而临床研究表明, 30%左右脾脏组织即可完全承担脾脏正常免疫保护功能, 这便为PSE手术提供了解剖基础[8, 9]。
PSE通过栓塞外周脾脏实质引起梗死、机化、萎缩, 使该部分具有吞噬破坏功能组织被无功能纤维组织取代, 既削弱了脾脏对血小板以及血细胞的破坏, 也减少了脾脏血流供应, 降低了门静脉压力[10-18]。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术后1周白细胞水平较术后3 d稍高, 这可能与梗死脾脏组织无菌性炎症反应以及脾脏内淤积白细胞释放入血有关。术后脾脏厚径以及门静脉内径较治疗前明显缩小,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PSE可有效降低脾脏血供以及门静脉压力。
本组研究内术后并发症以发热、腹痛、恶心呕吐为主, 术后48 h内即发生, 第3~4天迎来高峰, 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后7~15 d内基本可完全缓解控制。1例并发肺炎, 1例并发脾脏脓肿, 1例并发腹膜炎, 经抗炎、保肝等治疗后病情好转, 该类较重并发症患者肝硬化较重而肝功能较差, 提示对于病情较重患者, 选择手术时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指征, 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 采用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效果显著, 安全可行, 有助于减轻脾功能亢进以及门静脉压力, 提高血小板、白细胞水平, 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争运, 陈凯, 许威, 等.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医学综述, 2015, 21(1):89-91.
[2] 邓活力, 麻东辉, 徐沛演, 等. 乙肝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脾部分栓塞术后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0):1799-1801.
[3] 王琨, 裴敏, 朱杰, 等.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15(6):834-835.
[4] 李倩, 于友涛, 王晓伟. 部分脾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4, 28(3):285-288.
[5] 何维新, 周艳, 范平, 等.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90 例临床分析. 东南国防医药, 2014, 16(5):490-492.
[6] 何海冠, 沈艺南, 庞书杰, 等. 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近期疗效比较的 Meta 分析.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 32(2):301-306.
[7] 王彤, 赵卫, 胡继红, 等.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6, 25(7):619-623.
[8] 宋于生, 赖卫国, 曾敏, 等.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 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24):4077-4079.
[9] 王素, 胡继红, 赵卫.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进展.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 23(6):546-549.
[10] 毛亚莉, 沈丽荣, 张盾, 等. 部分脾动脉栓塞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临床运用.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 15(1):38-40.
[11] 孙刚庆.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继发的脾功能亢进. 当代医学, 2012, 18(6):71-72.
[12] 罗友海. TACE联合PSE治疗伴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原发性肝癌47例.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6):3772-3774.
[13] 李钊.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临床观察. 药物与人, 2014(9):146.
[14] 胥淑贤, 徐树雷. PSE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35例护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4):128-129.
[15] 党业天, 布桂林.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25例临床分析. 微创医学, 2010, 5(2):138-139.
[16] 姚春花.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观察. 吉林大学, 2010.
[17] 董继亮, 孙洁, 袁海霞.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62例临床分析.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2, 29(3):262-263.
[18] 宋保德, 霍丹丹.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48例临床分析. 右江医学, 2011, 39(6):717-718.
[收稿日期: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