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东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建设的重要阶段,是养成学习、思考习惯以及建立个人审美体系的重要时期。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及精神层次的提升与这一阶段的阅读教学是有着密切关联的,而且是一种必然存在的互促关系。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在这一阶段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激发,才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每一篇文章中的独特美感,从阅读过程中收获更多,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情趣
小学是建立学习基础的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精神层次、审美观念等都需要在这一阶段得到培养,才能确保后续的学习过程更加顺利。在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教学就是注重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的意义
语文是每个学生步入学习领域后最为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有了语文知识作为基础,才能更好理解其他科目的知识,而语文阅读教学则是语文教学当中促进学生理解、培养学生审美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理解文章中的精髓,养成阅读习惯,接触更多优秀文学作品,提升审美层次,才能让阅读教学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这也正是当前阅读教学最重要的目标方向。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受到了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才能够认识到这些作品的优越之处在哪里,并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最终通过积累让自身的思想境界不断提升,成为一名具备深厚文学素养的人才,这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但是要确保学生审美得到提升,首先需要教师重视,不断思考当前阅读教学当中的问题所在,并最终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更具实效性、能够确保学生审美水平得以提升的阅读教学改革措施,才能确保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更有效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的常见问题
(一)材料选择不谨慎,导致质量参差不齐。阅读材料决定着阅读质量,也决定着学生能否通过这次阅读有更多的收获,思想境界能否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教师要促使学生审美的养成,首先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确保阅读材料的正确选择。材料要选择深入浅出的,内容简要易懂但思想见解独具一格,才能让学生更好理解。但当前许多教师对于学生教学材料的选择都普遍根据校方的安排,很少深入思考,这是十分不利的趋势。
(二)引导方式强硬,忽略学生自身的见解。灌输式的填鸭教学是我国教学领域长久以来的惯性理念,这样的教学理念,影响是非常深刻的,自然也波及了语文科目的阅读教学,但这样的影响也显然不是正面的。语文是一门注重个人理解的学科,对于每个词、每个句子,一万人有一万人的理解,这也正是语文的魅力所在。阅读过程当中亦是如此,学生对于文章不同的看法,决定着其审美的走向。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首先必须要重视的一项原则便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及个人理解的尊重。但灌输式教学理念很常见,所以当前教师思维的转变依然是至关重要的课题。教师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懂得理解学生的个人见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有自身的审美。反之学生则只能跟着教师的审美方向走,这是一种对学生负面影响极大的引导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导。
(三)引导方式不丰富,无法将学生进一步带入情境。审美的培养在于让学生了解到文章当中的美妙之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学生有了深入理解,才可能谈及审美的培养。如果学生连对于文章核心内容的基本理解都无法达到,强行谈及审美情趣,即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都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审美,首先最重要的是建立起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想象强化理解。但目前许多教师都并没有领会这一要点,使得教学效率大幅下降。
三、阅读教学中促进审美情趣养成的方法
(一) 用心筛选素材,保证阅读材料质量统一。阅读材料的选择,是阅读教学开始的第一步。这一阶段教师对于阅读素材的选择,与学生最终的阅读学习成效有着决定性关联。所以教师要谨慎选择,才能让学生真正借助阅读提升思想境界,确保学生有更多收获。虽说在思想多元化的当前,阅读材料是否正确并不能武断地去判断,但是有些阅读素材并不能让学生有实质上的精神收获却是事实。学习过程不是单纯的玩乐,所以教师也应当以更严谨的基准去选择阅读材料。当前,针对儿童的读物花样百出,有些能够让学生得到知识、提升素养,例如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等。但也有些娱乐性读物只能供学生平日玩乐而并不能得到实质收获,甚至会影响学生审美观念的健康养成。教师要学会把握尺度,选择有助于学生成长的素材,才能让阅读素材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强化审美,并逐渐形成更加积极正面的观念。
(二)尊重学生理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阅读过程中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见解,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同的见解,语言知识的魅力才能够体现出来。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摆脱灌输教育的观念影响,注重学生的想法,尊重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审美。例如在针对讲述秋日晚景的《秋夕》这首诗歌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描述自身对于秋天黄昏到夜晚时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印象。有些学生也许会觉得天高云淡的秋日黄昏,看着漫天金黄的傍晚天空逐渐变成繁星闪耀的夜晚是十分诗意的,有些学生则会认为秋天时落叶满地的景象,伴着寒凉的风,难免有种凄凉寂寥的感觉,但这些感受融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秋天,个人的思考方向不同、关注点不同,最终在阅读过程中的理解也会有天差地别。教师的目标则是引出这些不同的看法,并讓每个学生更多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去体会不同理解中蕴含的美感,拓宽自身的审美范围。所以对于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能以对或是错来简单判断,不如说这样的判断是限制学生审美的最主要负面因素。因为语言知识本身就是没有唯一答案的,不同理解的交融,是让人眼界得到开拓,让审美摆脱固定思维局限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学生说出自身的见解时,教师首先应当表达尊重,并对学生勇敢地表达出自身观念的行为表示赞赏,之后再通过更多的交流发言,让每个学生学会审视自身、了解他人。学生丰富了对文章的见解,才能对文章的主旨与内涵有更深层的了解,学会欣赏不同类型文章当中表达出的不同美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拓展。
(三) 完善引导方式,确保学生脑内情境的创建。强化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建立最方便理解的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基本义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亦是如此。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考与理解方式都倾向图像化,需要在脑内先建立起具象化的情境,去想象,才能够真正体会到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与理念。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如果只是简单的讲解或完全让学生自主去阅读,是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的。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积极活用短剧演出、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揣摩情感,找到准确把握情感与主旨走向的技巧,才能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优美之处。学生能与文章作者达成思想互通,自然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融入了真情实感,用词遣句是否用心,这便是审美意识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姚方振.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41.
[2]钱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04):63-67.
责任编辑 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