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荣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中央以及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支出不仅满足居民基本文化需求消费,也是培育和促进居民文化消费的重要手段。宝安区以公益性为基础、以社会化为路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子,通过促进文化消费达到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化的目的,并以公益品牌构建出宝安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大格局。
关键词:文化消费;促进;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化
中图分类号:G258.2;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11-0168-02
如果市民想看一场音乐会,或听一段相声,不难,在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里都能满足,而且还免费。在宝安,宝安文化茶座、文化春雨行动、开心超市、周末音乐会、宝图星期讲座、公益电影等系列文化项目丰富多彩,每年6000多场文体活动成为宝安最亮丽的街景。宝安区的文体活动为何这么火?众所周知,文化消费的动机以消遣、放松身心为主,公益为本、群众点单、全民参与,其背后是政府部门创新搭建的“全民参与”平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职能大转变,从而激发了全区基层公共文化的无限活力。
本文意在通过深圳宝安区居民的公共文化消费现状,探讨其特点和演变,并梳理已有优势和先行经验,为完善宝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延伸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提供参考。
一、打造百姓的文化大餐,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从中央到地方,都正在大力推进政府从“传统管制型”向“现代服务型”的转型,要求科学管理包括文学艺术、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等领域在内的公共文化事业,简言之,就是建立现代公共服务型文化行政管理体系,形成政府与社会联合进行的“共同治理”结构。就目前我国国情分析,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宝安区文体旅游局依托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这一群众文化主阵地,与民间优秀文艺社团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宝安文化茶座”、“开心超市”等优质文化品牌,为市民群众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1.“宝安文化茶座”。自2011年6月,宝安区举办第一期“宝安文化茶座”之后,宝安居民就有了一个身边的“百家讲坛”。“宝安文化茶座”由宝安日报社和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共同打造,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20多期,累计惠及上万名市民。“宝安文化茶座”既是本土专家学者的讲坛,也是百姓的讲坛,是开放式、免费的讲座。宝安文化茶座的定位是“海纳百川,尽在宝安”,不求宏大叙事,只求从小处着眼,以传播地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为主旨。宝安文化茶座目前已成为宝安区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宝安区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在宝安乃至深圳及周边城市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宝安文化茶座”定期邀请宝安及深圳其他各区具有移民背景的社会名家轮番登台讲演,内容涵括面广,所邀请的嘉宾们在讲座中讲述了各自家乡的民俗风土人情,如西安、上海、武汉、长沙等乡情乡愁文化与情愫。以及京剧粤曲、雕塑陶瓷、版画篆刻、普洱茶文化、易经国学、社交礼仪、养生食疗、企业文化、民间民俗、电影音乐、广场文化、打工文学等,为市民打造了一个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活泼、社会受众面广的综合性人文讲座,得到了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热心读者的肯定和支持,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2.“开心超市”。“开心超市”由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和宝安区实验曲艺团联合打造,采用民營演艺团体市场化经营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形式,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剧场文化表演。自2012年底于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小剧场开办以来,凭借执着的艺术追求和精湛的表演技艺,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同时亦为深圳多元化的移民特色文化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文艺风景线。其演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含相声、小品、山东快书、西河大鼓、杂技、魔术、先锋相声剧等,这些文艺节目雅俗共赏、诙谐幽默、主题鲜明、寓教于乐。同时,开心超市通过建立深圳曲艺原创剧目的展现平台,不断推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为深圳曲艺走向市场化开辟了先河,是宝安乃至深圳的一大文化品牌,填补了深圳小剧场曲艺发展史上的空白。其“生产”的文艺精品,如《好人的故事》《打虎之后》,不仅分别获得了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CCTV小品大赛二等奖,还双双获得第十六届群星奖。2015年, “开心超市”打造的新作《三袋米》和《留门》获得广东省第八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金奖和银奖。宝安“开心超市”让曲艺在深圳扎根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
3.“周末音乐会”。“周末音乐会”是宝安区文体旅游局推出的一项公益性高雅艺术普及活动,也是宝安区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之一。由宝安区群众文化艺术馆具体承办。“周末音乐会”演出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管弦乐、弦乐四重奏、钢琴弦乐五重奏、双钢琴演出、民乐五重奏、手风琴等。且在演出过程中,对器乐、曲目加以解说,普及音乐小知识,提升了市民的艺术鉴赏能力。自创办以来,“周末音乐会”不仅以室内音乐会的形式吸引广大市民走进剧场欣赏高雅音乐,同时还把高水平的音乐演出送进社区,周末音乐会让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高雅的音乐艺术。不仅为市民创造了一个定期欣赏高雅音乐的良好平台,也为音乐工作者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提供了宝贵的演出舞台。迄今为止,周末音乐会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近200多场次,均是公益性质,这也是促进文化消费核心理念的实际体现。
宝安区在文化服务过程中,推行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并且积极鼓励各类文艺团体、艺术形式向社会免费开放,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实现了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的机制创新。
二、从“坐在台下看”到“站在台上演”,破解文化服务主体单一性
公共文化服务要发挥作用,就要发挥各方力量,破解文化服务主体单一性,创新解决好“谁来服务”的问题。在这方面,宝安区首创的“文化春雨行动”成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的典型范本。
2012年开始,宝安区文体旅游局在2011年试点“文化钟点工”示范点的基础上全面创新开展“文化春雨行动”,其核心是建立“文化义工”“文化钟点工”和“文化辅导员”三支队伍。几年来的持续发力,宝安区将“文化义工”、“文化钟点工”和“文化辅导员”三支队伍打造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文化春雨行动”在全区各街道扎根发芽,“三支队伍”不断壮大,累计招募“文化义工”4363人,采购“文化钟点工”450名,提供41个项目的常态化服务,聘请文化辅导员20名,成为宝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每年服务人群近2000万人次。2015年,“文化春雨行动”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区级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立项项目,获评深圳市2015年社会建设创新项目,作为深圳市“风景林工程”备选项目在全市推广。“文化春雨行动”实现了文化创新方面从国家到地方的荣誉“大满贯”。
为丰富“文化春雨行动”的内涵,2016年4月30日,文化春雨行动“街区艺术项目点”开启,每周的预热环节由宝安群众文化艺术馆提前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具体时间、地点、演出嘉宾及演出节目等资讯,便于更多市民能及时了解活动的内容、及时间地点。
同时,为了提高“街区艺术”的展演质量及增强活动价值与效果,提前做好参演人员的资料收集、严格训练参演人员的专业水平等准备,并将文艺小分队的演出模式变成了音乐分享会,以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公众进行表演,在互动环节会进行相关文化知识的普及,同时送出精美的文化小纪念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公众对“街区艺术”的认识,提升市民文化修养,丰富群众文艺生活。
同时,充分利用“街区艺术”深入全区各街道、社区公益服务面广的便利,同步做好宝安区品牌文化活动“周末音乐会”和“与你有约·欢乐星期天”的宣传,提高文化品牌知名度,让更多市民意识到艺术的重要性,欣赏到更多的高雅艺术,让他们体会到政府部门为提高群众文艺素养,改善生活品质做出的巨大贡献。
实践证明,只有依靠公共力量才能实现服务效果最大化。“文化春雨行动”有效聚集了体制内外文化力量,提供了群众需要的“点对点”、“面对面”的文化服务,让更多的群众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队伍,形成了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激励机制和社会认同方式,让群众从“坐在台下看”到“站在台上演”,市民的文化服务意识正在形成,“文化自觉”逐步实现。
三、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 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化
为满足各行业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更好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再仅由政府部门闭门决策,2015年,宝安区文体旅游局以“互联网+公共文体旅游服务”的理念,加快推进“智慧文体综合服务系统”和“智慧文体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两大项目的智慧文体建设,开通“文化春雨行动”网络服务地图,实现文体活动网上咨询、报名和公益电影网上点映,以及开发手机应用程序建立数字图书馆、数字展览馆,让文化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同年12月,宝安区文体旅游局成立全市首个区级文化事业发展咨询委员会,聘请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和行业代表等21名委员,负责对全区文化事业改革与发展问题进行调研、论证,提出對策和建议,及时反映各行业、各群体文化需求。
宝安区每年组织几千场文体活动,以“文化春雨行动”为例,目前宝安区有450个“文化钟点工”活动点,相当于全区每天都有450场有组织的小型文体活动,每位市民都能参与其中,一年可为近2000万人次提供文化服务。譬如2016年宝安区体校寒假青少年体育技能公益培训班共开放2012个名额,培训内容涵盖体育类、美术类、音乐类等38项课程,热门项目10分钟报满,报名系统由于点击人数过多,多次出现故障,开放报名当晚,所有名额全部报完。
为什么文化消费如此火爆?究其原因,是因为与群众需求紧密对接,在对群众的文化消费进行了先期培育之后,市民的参与热情才得以持续增长并呈现“井喷”。事实上,“文化钟点工”、“文化辅导员”和宝安体校公益培训均不是个例。近年来,宝安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始终以“公益”为主导理念和践行精神,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如针对劳务工大区的特点,公益电影放映活动已坚持十多年,仅2011年至今,就有近2万场公益电影活动送进工业区和社区,每年观影人次达到120万。还有近两年推出的“宝安娃娃”综合培训和青少年公益培训,每年免费培训达1.26万人次,培训课程超过40项。看演出、逛展览、学京剧、听讲座,是宝安居民丰富而充实的文化休闲生活,宝安区还创建了全国首个“遥控模型漂移车”公益点,均是免费向市民敞开大门。
宝安区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花小钱办大事,引导社会力量满足群众多元需求,宝安走出了一条以公益性为基础、以社会化为路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子,通过促进文化消费达到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化的目的,并以公益品牌构建出宝安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大格局。
参考文献:
[1]张萍,赖宜萍,刘念.破解人才瓶颈 “文化春雨”润泽宝安[N].宝安日报,2016-01-14.
[2]赵林婷.公共文化支出对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5.
[3]毛少莹.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管理与服务[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