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士明
在云南德宏州委的支持下,“自然影像中国”团队在2016年启动了“自然影像中国·美丽生态德宏”自然摄影年项目,开始对德宏地区展开自然影像记录拍摄。我也有幸成为了拍摄团队的一员。
2016年11月10日,在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杨祖伟等工作人员陪同我来到预先通过卫星地图选择的工作区域,准备布设红外相机。布置相机的区域通常是根据卫星地图的地形地势、植被种类覆盖情况以及个人经验预先选择的。由于地势、植被等原因,第一预选点并不适合布置相机拍摄动物。
我掏出手机,打开事先缓存的卫星地图,找出我预判的第二个预选点指给向导看。向导说就在不远的前方,只不过路有些难走,还要穿过密竹林。沿着山区沟谷侧坡保护区成立前的残留伐木小路,我们一行4人贴着山坡艰难地爬行了几个小时,临近中午才到达目的地。“呀!这里不错,肯定有灵猫科猫科等动物。”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感觉,我对保护区随行人员说。这里接近山梁的上坡位,为原始阔叶林区,郁闭度很高,但仍有阳光从枝叶缝隙穿过,地上覆盖有较厚的苔藓落叶层,有明显的兽道。在这里布设红外相机肯定会有收获!我仔细选了几个位置,将红外相机安装好,等待惊喜出现。
2016年12月29日,我们第一次收取了该区域的野外拍摄数据,收获颇丰。红外相机“不负众望”,拍摄到了云猫、小熊猫、椰子狸、红腹角雉、青鼬等大量珍贵野生动物的照片与视频。在众多的照片当中,有3张灰腹角雉的照片,是在2016年11月19日7点44分连续拍摄到的。
不过,这只灰腹角雉刚开始是被我们忽略的。此前看数据的时候,大家都把它当红腹角雉了。后来是团队中喜欢鸟的“鹳总”再一次梳理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发现它与红腹角雉有所不同。经仔细辨认,我们初步判断它是灰腹角雉。它腹部灰色的羽毛像极了稀有的灰腹角雉!灰腹角雉野外数量十分稀少,在中国仅在西藏东南部、云南极西北部地区有过记录,以往在我国还从未有过活体影像资料的报道。
这是一只成年雄性灰腹角雉!是中国首次野外影像记录。
全球目前已知的5种角雉中,灰腹角雉野外數量极其稀少,它也是这5种角雉中体形较大的一种。灰腹角雉共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到中国西南部(滇西北到藏东南)以及缅甸北部;不丹亚种,主要分布在不丹东部。这两个亚种数量都不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评估整个灰腹角雉的野外种群数量为2500-9999只,其濒危等级为易危。在中国,灰腹角雉因其数量稀少而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关文献记载:每年3月中旬到4月,灰腹角雉开始繁衍后代。它们把巢筑在树上,以此来躲避天敌的袭击。巢粗糙而笨重,主要由树枝和草叶构成。雌性灰腹角雉一次产卵2-5枚,孵化期约20多天。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横断山地西侧向缅甸境内的伊洛瓦底江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是云南高黎贡山南部支系尖高山向西南延伸的余脉,这里有灰腹角雉的典型生存环境,是其重点分布区域。但是因为过去研究工作比较薄弱,没有开展专项研究。目前关于灰腹角雉的资料都是来自国外的零星记录,国内资料一直非常缺乏。国内专家学者对灰腹角雉的科研工作也集中在缅甸的一些区域。
目前,“自然影像中国”项目组在已获取影像的基础上,与保护区合作,在该区域增加了对灰腹角雉的保护及科学考察等工作。未来“自然影像中国”会把灰腹角雉这一神秘物种更多行为揭示给世人,让我们对它们有更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