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超,周 波,王晓红
(沈阳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沈阳 110034)
市售大豆油中维生素K1的含量
徐 超,周 波,王晓红
(沈阳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沈阳 110034)
目的:测定29种市售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分析比较不同原料、工艺及等级大豆油之间维生素K1含量的异同。方法:采用SPE硅胶柱萃取油脂中维生素K1,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每种样品中维生素K1含量。结果: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范围由未检出至215μg/100g,其中三级大豆油维生素K1平均含量为145.94±36.05μg/100g、一级大豆油维生素K1平均含量为126.69±24.44μg/100g,三级显著高于一级(P=0.019)。原料为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工艺为浸出法和压榨法间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色的三级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丰富。
大豆油;维生素K1;HPLC
维生素K为人体必需的脂溶性维生素,具有促进凝血、参与骨骼代谢、维持心血管健康等诸多功能。人体维生素K1主要来源于绿叶蔬菜(如菠菜、甘蓝、莴苣等)与大豆及其制品。我国已制定蔬菜和乳制品中维生素K1含量的测定方法[1-2],由于缺乏良好的提取和分析方法,国内尚无测定大豆油中维生素K1的标准方法。目前,测定食品中维生素K1的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高效、高灵敏度、应用范围广和分析速度快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应用,而测定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的关键是如何进行分离提取,去除各种干扰物质并避免维生素K1破坏。近年来,色谱分析前用前处理简单、萃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重现性好的固相萃取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研究和应用[3-6]。
迄今为止,我国食物成分数据库中尚没有全面的食物维生素K1含量数据,已有研究报道蔬菜类维生素K1含量[7],但缺少大豆及大豆制品的有关数据。我国市场上大豆油种类繁多,有研究测定了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8],但未见大豆油制取原料及工艺等对维生素K1含量影响的相关报道,故本试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优化了大豆油中维生素K1提取方法,对不同种类的市售29种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进行了同时测定并分析结果,所取得的结果对分析大豆油营养成分和研究人群维生素K1膳食摄入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1 仪器和试剂
UV1201紫外-可见检测器、AS1201自动进样器、RO1201溶剂管理器、P1201高压恒流泵、EC2006色谱数据处理系统,大连依利特公司;SPE硅胶柱(6mL,1g),美国Agilent;Laborota 4001旋转蒸发仪,德国Heidolph;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予华仪器厂;Eppendorf AG5305隔膜真空泵,New Brunswick;SC-2546型低速离心机,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G-560E漩涡振荡器,美国Bohemia。
正己烷(色谱纯)、甲醇(色谱纯)、维生素K1标准品(纯度>99%),美国Sigma公司;乙醚(分析纯)、正己烷(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安捷伦C18柱(4.6mm×250mm,5μL);柱温:30℃;流动相:甲醇:正己烷(98:2,v/v);检测波长248nm;进样量:20μL;流速:1.5mL/min。
1.3 方法
1.3.1 样品 在市场上选购成品大豆油29种。采用的原料是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加工工艺有浸出法和压榨法;等级有一级和三级两种。所有样品均在保质期内,购回后置于阴凉避光处存放。
1.3.2 样品处理 所有操作在避光室内微弱黄光灯下进行。每个样品同时做3个平行样,变异系数大于15%时重复测定。取0.1g油样(精确至0.001g)溶于5mL正己烷,剧烈震荡5min,离心5min(3 000r/min),取4.5mL上清液。将SPE硅胶柱(6mL,1g,Agilent),分别用8mL正己烷-乙醚(97:3,v/v)和8mL正己烷将SPE柱活化后,提取液以1.0mL/min流速过柱,用8mL正己烷以1.0mL/min流速淋洗小柱,最后分5次加入20mL正己烷-乙醚(97:3,v/v)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吹干,用5mL正己烷溶解残渣,转移至试管低温浓缩30min,加1mL正己烷定容离心5min,经0.45μm滤膜过滤后上机分析。
1.3.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1 方法验证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GB/T 27404-2008)[9]验证实验方法,结果显示,本方法的重复性好,测定结果标准差(STD%)和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17.87%和2.91%;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99.9%以上;最低检出限为0.0625μg/mL;绝对回收率为103.58%,加标回收率为79.00%,由此可见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准确可靠。
2.2 大豆油维生素K1含量
29种大豆油样品中维生素K1含量测定结果见附表,含量范围由未检出至215μg/100g不等,平均含量为140.92±33.99μg/100g。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在数值上可以看出,转基因浸出法的三级大豆油含量最高,不同原料间转基因高于非转基因;相同原料相同工艺条件下三级高于一级。
附表 不同种类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 单位:μg/100g
注:用t检验对均值进行两两比较,一级与三级大豆油中维生素K1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同原料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
在相同生产工艺下,一级转基因大豆油与一级非转基因大豆油(P=0.742)、三级转基因与三级非转基因大豆油中(P=0.851)维生素K1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2.4 不同生产工艺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
本次研究中工艺为压榨法的样本均为非转基因三级大豆油,而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没有差异,因此,仅比较浸出法与压榨法制取的非转基因三级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的区别,结果表明,浸出法与压榨法制取的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6)。
2.5 不同等级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转基因与非转基因间、浸出法与压榨法间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压榨法与浸出法的大豆油合并后按级别分类,即比较一级与三级大豆油中维生素K1的含量,结果表明,三级大豆油维生素K1平均含量为145.94±36.05μg/100g,一级大豆油维生素K1平均含量为126.69±24.44μg/100g,三级显著高于一级(P=0.017),由此可见,深色的三级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丰富。
3.1 样品预处理方法的优化
3.2 大豆油维生素K1含量范围
本次实验测定了29种大豆油,其中包括不同原料(转基因原料和非转基因原料)、不同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不同等级(一级和三级品),基本覆盖了市售大豆油的品种,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美国食物成分表中大豆油维生素K1含量为183.9μg/100g[10],日本《食物成分表》(第七版,2015)中大豆油维生素K1含量为210μg/100g[11];日本Kamao等测定的大豆油中维生素K1的平均含量为234±48μg/100g[12],本实验结果平均含量为140.92±33.99μg/100g,范围为未检出至215μg/100g,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因地理环境、植物种类等存在差异,因此测定结果不完全相同。
3.3 大豆油维生素K1含量的影响因素
3.3.1 不同生产原料对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原料为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的样品间维生素K1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认为原料对大豆油中维生素K1的含量没有影响。近年来,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的安全性及产业化现状得到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者大多致力于大豆改良育种技术及安全性研究[13-15],而关于转基因大豆油的研究较少,未见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油中维生素含量的相关报道。
3.3.2 不同生产工艺对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产工艺的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没有差异。目前,我国食用油在制作工艺上基本分为“浸出法”和“压榨法”,压榨油和浸出油在生产过程中都需通过碱炼、脱色、脱臭等化工过程进行精炼才能成为可食用的成品油,并由此提出衡量食用成品油品质的根据不是制油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而是国家为各类食用油制定的指标体系[16],由此可见,生产工艺并不是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的影响因素。
3.3.3 不同等级对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低于三级大豆油。我国最新制定大豆油国家标准(GB 1535-2003)对成品油按质量要求一级油较三级油多了脱色、脱臭、脱脂等精炼工序处理[17]。化学精炼工艺中要经过碱炼环节,脱色对进一步降低脱胶油或碱炼油中的磷脂含量和皂类物质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在植物油精炼过程中所采用的脱色工艺基本上都使用活性白土,即用白土吸附脱色,也就是说白土对皂类物质的吸附先于色素物质[18],而维生素K1遇碱易分解,所以脱色可能是导致一级大豆油中维生素K1减少的原因。由此可见,颜色较深的三级大豆油维生素K1含量高于脱色处理的一级大豆油。但是本次仅为初步实验室研究,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与精炼工艺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进而丰富食物中维生素K1含量的数据。
市售大豆油中维生素K1含量丰富,其中维生素K1含量三级大豆油高于一级大豆油。◇
[1]GB/T5009.158-2003,蔬菜中维生素K1的测定[S].http://www.spsp.gov.cn/page/CN/2003/GBT%205009.158-2003.shtml.
[2]GB 5413.10-2010.婴幼儿食品和乳品中维生素K1的测定[S].http://www.spsp.gov.cn/page/CN/2010/GB%205413.10-2010.shtml.
[3]朱开祥,李垚辛,董全.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1,17(1);16-19.
[4]张莉,张永涛,李晓亚,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洛克沙胂[J].分析试验室,2014,33(5):524-527.
[5]仲伶俐,雷绍荣,郭灵安,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果中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J].分析试验室,2016,35(1):51-55.
[6]丁杨,邓美荣,聂晶,等.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6,15(1):41-42.
[7]王晓红,周波,肖金.沈阳市市售蔬菜中维生素K1的含量[J].营养学报,2008,30(5):528-529.
[8]赵丹霞,王力清,黄秋研,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的VK1[J].食品科技,2011,36(10):266-268.
[9]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S].http://www.spsp.gov.cn/page/P596/663.shtml.
[10]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National Nutrient Database for Standard Reference Release[DB/OL].http://ndb.nal.usda.gov/ndb/foods/show?ndbno=04044&fg=4&man=&lfacet=&format=Abridged&count=&max=25&offset=100&sort=f&qlookup=&rptfrm=nl&nutrient1=430&nutrient2=&nutrient3=&subset=0&totCount=180&measureby=m.
[11]科学技術·学術政策局政策課資源室.日本食品標準成分表2015年版(七訂)[DB/OL].http://www.mext.go.jp/a_menu/syokuhinseibun/1365297.htm.2016-05-21.
[12]Kamao M,Suhara Y,Tsugawa N,et al.Vitamin K content of foods and dietary vitamin K intake in Japanese young women[J].J Nutr Sci Vitaminol(Tokyo),2007,53(6):464-470.
[13]王冀宁,周雪.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的演化博弈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4,20(1);13-17.
[14]于殿宇,陈晓慧,宋云花,等.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油理化性质比较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11):1-6.
[15]崔宁波,宋秀娟.国外转基因大豆种植与育种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46(8):103-108.
[16]丁福祺.食用油压榨法和浸出法工艺的区别[J].中国油脂,2005,30(1):5-6.
[17]GB 1535-2003.大豆油[S].http://www.spsp.gov.cn/page/CN/2003/GB%201535-2003.shtml.
[18]周斌.白土吸附和脱臭工艺在精炼过程中的作用[J].中国油脂,2003,28(6):15-16.
(责任编辑 李婷婷)
Contents of Vitamin K1i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oybean Oils
XU Chao,ZHOU Bo,WANG Xiao-hong
(Department of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Shenyang Medical College,Shenyang 110034,China)
soybean oil;vitamin K1;HPLC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项目(项目编号:F13-302-1-00)。
徐超(1987—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
周波(1963— ),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营养与慢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