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摘 要:通过在教育生涯中发生的几个小故事:沸腾的课堂;茅塞顿开;努力做好自己,谈一些教学心得。希望给一线教师以更多的启示,然后使他们的教育技术更加娴熟,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从1997年上班以来,我一直任高年级的数学课程。最近这几年才接触低年级的孩子。刚教一年级的时候,每天下来累得精疲力竭。课堂上压下这边,那边又沸腾起来了!总搞得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入手,在这几年的摸爬滚打中总结出一点点小窍门,借此与大家分享:
一、沸腾的课堂
我是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担任着两个班级的课程。这两个班中都有一个很特殊的孩子(丁××和任××)。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两个孩子不一般,可我总不太喜欢他们,因为什么呢?他们太好说话,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时不时地就打乱了我的教学思路,并且考试的时候也得不了高分,总是粗心大意、眼高手低。还有一个毛病,书写不规范,乱得很!(我说他俩时,口径竟然惊人的一样。“老师我天生就写这样,写不好了。”)
有一次在二班上课时,讲带小括号的算式。因为上册的时候曾经提了一点儿,我就想让同学们先试着做一做。当我巡视时,我发现四个当中有三个给换了位置,并且有一个同学提出了疑问:老师减不开了,怎么办?如:
500+(100+68) 500-(100+68)
=168+500 =168-500
=668 =?
这时我就抓住了这个时机,准备来讲一下为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后果,可我刚把例子写在黑板上,任××就大声地说:“老师这样的我已经会了。”说第一遍时,我没有理他,说第二遍时我还没有理他,说第三遍时,我发话了,“任××你天天能得不得了了,哪次的作业你全对过?能不能耐下性子来听老师讲一讲,看一看自己的想法对不对呀?你看人家肖××已经做对了还在那儿很认真地听呢?”这时他停止了说笑,思路也随之进入了我的课堂。下课后我在办公室里休息,突然感到这样的处理总有点欠妥,压制了孩子的表达欲望。巧的是上第四节课的时候,在一班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我在讲这样的一道题:你知道第21个是什么颜色吗?
黑圈 黑圈 白圈 白圈 白圈
黑圈 黑圈 白圈
白圈 白圈 黑圈 黑圈 白圈……
在一年级的时候是这样讲得,先找出规律,然后把这个规律反复地数,一直数到第21个图形看看是什么颜色就可以了。可如果数字一旦变大,这种方法就有点麻烦了。“那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更简单的办法,那就是能不能用计算的法子呢?”话音刚落下,丁××就说话了:“老师我会。”按以前的处理方法就行。我不加理睬,看她两眼,继续讲。可我今天改变了做法:放弃了偏见,让丁××到黑板前给同学们讲讲她的想法。她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不仅做得很棒,还讲得头头是道。21/5=4(次)……1(个)想知道第21个是什么颜色?需要数4次,还余1个,那4次就不用数了,就从开头数那一个就可以了。然后我对她进行了表扬,并让同学们给予她热烈的掌声。她脸上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我说:“今天你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棒,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老师希望你在课下也有同样的表现。她说:“好!老师我一定改掉不认真的坏毛病。”这样我不仅从课堂中解脱了出来,还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何乐而不为呢?
故事总是发生在课堂上,有一次上复习课,复习的是连续退位的减法。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今天想把这几天学的知识给学生对比和总结一下,让他们了解所学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我先举了一个例子: 435
-276
159
讲着讲着自己突然有了个想法,并且大胆地尝试了一下。我说这时的“十位”比较富裕,虽然“自己”不够用,但它还能幫助别人,借给个位。
前一段讲的比如: 891
- 264
627
这个被减数“十位”就更富裕了,除了能帮助别人之外,自己还够用。
下面被减数中的“十位”就不那么乐观了,因为它太穷了,既不能帮助别人,自己也不够。比如:
205
-116
89
我说:“同学们请看,我们所学的知识,十位上是越来越穷了。”这时学生高兴得直拍桌子,那个兴奋劲简直没法用语言形容。但这时有的学生就产生了疑问:老师有没有更穷的。于是我就趁热打铁,出示了一个连环穷的例子。大家试一试能不能帮它来解决呢?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就更强了,都说:“好!”于是我把后面将要学的知识拿了出来。
比如:
1000
-216
784
叫了几个跃跃欲试的学生到黑板上来做,让我大吃一惊的一幕出现了,竟然全做对了。然后我又故意叫了几个学习稍差的学生,结果也全对了。我明白了:由于我用了一个很通俗的字“穷”,把学生的兴趣激发了起来。有了兴趣当然什么都不难了,并且也会把学生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茅塞顿开
星期五中午放学的时候,代老师说星期天我们去东关听课。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星期天还想美美地睡一觉呢,这回泡汤了。代老师也许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说:“吴正宪老师来了。”这下我可来了精神,因为以前我曾经两次听过吴老师的课,每一次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星期六早晨起床发现自己的嗓子哑了,原来自己患了感冒。 事不宜迟,马上吃药,要不明天就去不成了,到了晚上我早早地上床休息了。星期天早晨起来鼻子酸酸的,清鼻水不住地往下流,心里就打了退堂鼓,可这个念头却一闪而过。想到马上要见吴老师了,匆匆地吃了几个元宵就上路了。到了一看,虽然是星期天,可礼堂里却座无虚席,要不是代老师为我占好了座位,我根本没有容身之地。那情景并不亚于腊月二十五的大集。心想我并没有来晚呀,怎么这么多人都已经到了现场。原来每个人都和我一样,想听吴老师的课呀!甚至有一位茌平的语文老师想见吴老师。
上午听了三个老师的课,吴老师给他们做了点评。下午吴老师上了一节观摩课并做了学术报告,我触动很大。
1.课好在哪里,不好在了哪里。总感觉课有点不对劲,但根本找不出原因来。吴老师一点评,立刻茅塞顿开。比如任老师的那节课,总体来说课上得不错,老师的素质也很高。可总感觉不是很成功,可不成功在什么地方,自己却说不出来。吴老师说她只忠实于自己的教案设计,却没有尊重学生,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考慮问题,没有顺着学生的思路走,只顾往自己的设计上去拽。学生说:“长方形是正着的;长方形比正方形宽。”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并没有及时处理。如果顺着他们的说法讲下去,找出疑问并加以解决,这节课将会有不同的效果。再如,王建老师上的那节课,感觉很好,听上去也很舒服。说实话他的素质比不上第一个老师,可为什么他把课上得如此成功。成功在什么地方,我说不出一二三来。听吴老师一点评,才知道原来是王老师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自己的教学中,与学生融在了一起。光有深厚的功底,却没有激情和热情,那也是不够的!功底和激情,两者缺一不可呀!
2.前一段时间我讲“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有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为什么借助计数器讲解时,学生反应都很好,也会读也会写,整堂课学生的情绪也很高。可一做后面的自主练习,才知道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数不会读了也不会写了。我一直不明白究竟怎么了?向别的老师请教,他们说那是因为不熟,多练一些就会好的。
三、努力做好自己
听了吴正宪老师徒弟的课和吴老师的点评,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生道理:能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不在别人有没有素养,而在于自己有没有魅力。其实在处理这件事时,我有点犹豫了,是像以前那样批评男同学,还是说服失败的同学。但很快我做出了决定,选择后者,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我们说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已经迈开了改革的步伐,只要能处理好学习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在实践中思考,并在思考中实践,相信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白雪.潜心钻研教材 实现高效课堂[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8).
[2]王红霞,殷铭良.中职语文《我很重要》教学浅探[J].考试周刊,2015(70).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