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菊
著名心理学家J.D·斯托奇说:“不要幻想所有的学生都是你眼中温顺的羔羊,很难想象一条大河中只有中规中矩的舒缓,没有湍急和咆哮会是什么样……”假如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是“完人”,那么学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课堂偶发事件往往比较棘手,正确处理偶发事件,对于协调、控制学生个体和群体进行有效教育,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具有直接而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课堂中出现的一些案例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以变应变法
课堂是焕发师生的一个开放场,它不完全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所框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但极有可能还蕴涵着可贵的教学价值。
一天,我在上口语交际课,当轮到李×同学上台讲话时,他很不好意思地说了一句话:我希望叶老师能表扬我一次!我惊呆了,李×,就是这位作业经常没完成,字也写得歪歪扭扭的男生。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他上课非常爱讲话!而且屡教不改,因此,没少挨批评。但是此刻听到他说的这句话,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回想一下,他也不是一无是处啊,比如他大扫除十分积极,脏活累活都抢着干!我也不是没发现,只是权衡一下“过大于功”我就绝口不提了。没想到他却还记在心上……于是,我郑重地对李×说:“李×同学,你非常热爱劳动,关心集体!而且肯定不止是一次。”李×开心地笑了。
这件事也给我提了个醒:对待有些学生真应该用放大镜去找出他的优点,并及时表扬他。相信多给特殊学生一点关爱,也许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将“错”就“措”法
一次在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时,因为一时之快,误把“海蓝蓝”写成“海篮篮”,几个比较细心的小朋友随即给我指了出来,于是有学生开始小声地议论开了,怎么老师也会写错字呢?我怎么能败在几个小屁孩手上,碍于面子,我来个将错就错,因为不加纠正,是绝对不行的。能不能把“天蓝蓝”写成“天篮篮”呢?进而讲解了“蓝”和“篮”的区别?学生听后开始重新思索,发现了错误,进行了辨析,他们对“蓝”有了更深的印象。
三、情感感化法
今天语文课要上的是《我们的玩具和游戏》这一课。
教学流程按我的设计一环扣着一环进行着,在学习第二段时,我让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我们农村孩子都玩些什么。教室里刹那间发出“嗡嗡”的读书声,不到三分钟,有一种悦耳的声音盖过了读书声,我和学生的目光一齐射向声音发出的地方,只见第二排的夏×嘴里含着一片带着泥土芳香的草叶正专心致志地吹着口哨。真气人!这不是跟我唱对台戏吗?当时我真想把她怒斥一顿。但经验告诉我,这时特别需要冷静。我在心底狠狠地拧了自己一把,对她微微一笑,强装“赞许”地问:“夏×,你吹得真好,能告诉大家你吹的是什么歌曲吗?”小女孩自豪地说:“我是来自四川农村的孩子,我喜欢含草叶吹歌曲,刚才我吹的是《闪闪的小星星》。”“是啊,你们都是农村孩子。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很棒的孩子,那么,你们还会什么呢?”我兴高采烈地问。学生的表现欲望很快被调动起来了,迅速融入了这特定的情境之中……
课后,我反思自己对这一课堂教学的处理,我庆幸当时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緒。试想,假如刚才我对那位学生一阵训斥,必须坐好认真读书,换来的是课堂上的“秩序井然”,可失去的恐怕是孩子们纯真的童心和高昂的学习热情。新课程要求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努力去发现学生在阅读行为中值得肯定的东西,并巧妙地维护师生的良好关系。
四、巧给台阶法
课堂上,对于那些经常恶作剧的学生,要注意给他们台阶下,避免把矛盾扩大。对偶尔犯错误的同学更应如此。这让我想起了今天发生的一个案例,在我的语文课上到一半的时候,一男生突然哭了起来,那表情甚是伤心,我问了一下怎么啦,他伤心地告诉我,他不小心把铅笔弄到耳朵里,耳朵疼?通过观察,我很快做出判断这孩子的耳朵没事,因为我知道这孩子喜欢得到老师的关注。我故作惊讶,试试能不能听到老师说的话,我大声地说道:“请博×上课专心点听,听到了吗?”他委屈地说:“听到,是另外一边听不见。”我随即叫他把听得见的那个耳朵盖住,看看还能不能听到?我把声音调高一些。他就说好了,因为我觉得孩子的这一举动很可爱,自己偷偷笑了一下,他自己也羞得低下了头。我说:“不痛就不要哭了,哭鼻子不是坚强的孩子!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咱们下课再说,现在上课。”博×真的不哭了,教室立即静下来。课进行得很顺利。
以上案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讲,由于他们自控能力差,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一定要洞察他们的心理,多宽容他们,多理解他们。
总之,教育无小事,课堂教学的意外情况是千变万化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学会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应付瞬息万变的事态,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蔡崇武.春雨润物细无声:我做班主任工作的点滴体会[J].江苏教育,1980(7).
[2]严正.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J].人民教育,1980(7).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