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介绍了志愿者活动的特点,志愿活动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分析了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调整志愿者组织不稳定、认识不明确、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
关键词:思政教育 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153-01
一、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现状
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体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由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義信念,树立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献身的信念,所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现实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并未普遍实施实践教学。即便有所谓的实践教学,也是模式陈旧、毫无新意,内容零星、不成系统等,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为了改变现状,很多教师都在考虑采用比较贴近学生状况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
二、志愿者活动概念,特点
志愿服务工作内涵、特征。志愿服务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
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志愿者活动与思政教育关系
思政课实践活动形式很多,其中带领学生做志愿者也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这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正确的认识又可以指导实践。因此,志愿者活动和高职思政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高职院校学生把参与志愿活动当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部分的重要内容,他们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并且认真践行着志愿活动的宗旨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志愿者参与社会活动,这种实践方式有一定的好处,就是把思政教育的理论和直接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活动中慢慢渗透教育理念,学生接受得很自然,这种教育方式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喜欢变化和挑战,每一次志愿活动都有新的特点,很符合高职学生的胃口。
高职学生在参加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在参与活动中又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向周围群众灌输,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他们通过参加志愿活动,对社会有贡献,同时也能获得自我满足,自身素养得到提高,还向其他人宣传了道德素养。
四、高职院校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高职院校志愿者成员不稳定
三年制高职,参加志愿活动基本都是在第一学年,等到第二学年,专业课比较多,周末实践大多为培训课程,无法参与志愿活动,因此存在成员不稳定,志愿者存在不断培训,不断流失现象。解决办法,通过老带新,在志愿者中选择优秀的负责人,传帮带,等新的负责人成熟了,可以独立带领新人做活动了,就可以退居二线只是偶尔指导一下就行。
(二)志愿者参与志愿目的不明确
高职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理解不清楚,参与志愿服务动机不纯,功利性比较强,有的同学参与活动目的很明确,做活动为了学分,为了荣誉证。解决办法,对志愿者讲解志愿服务的精神,让大家有真心做公益、甘于奉献的意识。
(三)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志愿服务缺乏专业培训,或者没有条件培训,导致志愿者对工作内容不了解,不熟悉,临场发挥,不懂服务技巧,服务程序,服务经验欠缺,服务效果不好。解决办法,提前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参与活动中负责人不断提醒,纠正新人的错误,让大家在活动中进步。
总之,在近几年的志愿活动中,高职院校实践活动较之前丰富了内容,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提升了许多。
参考文献:
[1]叶菁,刘广兵.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249—250.
[2]刘艳红,薛玲,姜琬.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99.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