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清
【摘 要】随着新课改之风的盛行,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数学教师努力探索和想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但是,并非每位教师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清楚、深刻的认识,这就导致教师实施起来总是困难重重,课堂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积极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地进行学习,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成为了广大数学教师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引导学生学会预习
通过确定预习目标,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但是在预习过程中,为了防止学生一味地为回答问题而囫囵吞枣浏览教学内容的现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预习,明确认知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数学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性学科,其中的一句话了解不到位有可能影响整个数学问题解决的结果。
1.笔记预习法。即:在预习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体会、见解等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同时对于教学的重点标出来,或者记录在笔记本上,对于难点、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都做出标记,进而有目的地去交流、探究。
2.温故知新预习法。即:通过新旧知识的衔接,整体认知新知识,依据旧知识,分析、总结新知识的重点并找出难点,对数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记忆。三、教师做好预习的调查和交流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接受事物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学生的预习结果也不尽相同,班级是由不同的学生组成的,他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此外,初中生的数学知识有效,能力、思维也有限,在预习过程中,虽然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探究、分析,但是仍然会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想要实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而对预习结果有个整体的把握。
二、利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
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生活化,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亲切感,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建构知识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结构
数学是一门极为抽象和复杂的学科,再加上教师总是使用单一死板的教学工具粉笔加黑板、直尺加圆规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长时间下去甚至会产生厌烦和抵触心理,教学效果也总是不随人愿。鉴于此,一种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广泛出现在各学科的教学舞台上——多媒体技术,它具有集声音、图片、图文于一身的优势,可以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效保障。比如,在学习“图形和变换”时,如果只靠我们口头语言的讲解和文中文字的描述,学生还是不能准确了解平面图形平移和旋转的定义,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涉及这两个词的现实案例,如:火车、升降电梯、缆车、风扇、螺旋桨、钟摆等等,这样我们就从生活的现实情境出发,抽象出了平面图形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而且使我们的教学内容变得更为直观化、趣味性和多样化,同时调动了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学习数学真正当做一种乐趣。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做好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工作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促进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形成学生的合作方式。要对数学有难度、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确认,然后构建知识结构,建立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的精神。在设计合作学习的方式时,要在合适的时机确定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对数学知识的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时需要用的时间安排等。
2.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步骤
首先,要对学习任务进行确定,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材内容从而进行剖析,找出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然后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目标,创设问题情境,在小组讨论前,教師要做适当的陈述,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内容以及评级标准等,并且在小组合作时进行知识的辅导。然后,创设出较好的学习气氛,带领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究。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出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形成类比、归纳等习惯。小组要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主攻的方向进行明确,先让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然后进行独立的思考,再进行小组间的探索交流,最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且进行全班共同的交流。学生们经过思考后,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集体性的研究,并将意见整理出来,让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成果的汇报和交流。
3.结束后的总结和评价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主要是以实现个人目标和整体目标为目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时,要把学习结果与评价有机结合,将小组的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有机结合,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小组的过程和集体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五、实施分层教学
1.进行学生分层
教学的有效性在于能否成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要事先划好学生层次,分层措施主要包括根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分层;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分层。
2.进行教学过程分层
教师在完成了学生分层后教学工作中也要相应地体现教学分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分层教学的作用,教学过程分层措施主要包括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教学目标的不同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实施提问的不同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联系测试的不同层次。
3.进行教学评价分层
虽然初中生能够自主学习,但是感性因素的影响远远胜于理性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评价影响很大,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做出不同评价,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教学评价的分层措施主要包括对低层次学生多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对中层次学生多激励,在揭示不足的同时指明方向;对于高层次学生竞争性评价,用高标准严格要求。
4.进行单元测试分层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的分层,在布置课后作业和进行单元测试时,教学分层主要表现在基础题让基础的学生做,中档题让中档学生做,而拓展题让尖子生做,这样把题目进行区分测试,能使不同层级的学生完成相应层次的知识并熟练掌握,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成就感。
5.进行课后辅导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在进行课后辅导时也应该做好相应的分层培优扶差,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对分层学生进行辅导,课后辅导分层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重点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对中档生主要以小组合作方式進一步调动学习动力和竞争力,而对尖子生则进行学法指导,形成自主学习。例如学生刚升初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个粗泛了解,而对于学生的具体观察也不全面详细,因此在七年级上期可以进行平行分班,实施统一的教学标准要求学生,通过上学期的测试、老师观察、成绩反馈等等信息,老师对于学生大概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这时老师就可以按照分层教学的原则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影响学生分层的五大因素进行区别划分,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采用不同层级的分层,例如班上的学生大体划分为差等生、中等生、优等生三个层级。对于差等生,老师的分层教学主要表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让差等生学会基础知识做到熟练掌握运用,而差等生在相应的单元测试分层中完成了基础测试和课后作业时,老师要多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同时在阶段性的测试中老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变化进行纵向对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进步,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向中等生进行转化。对于中等生,老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主要表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主要让中等生熟练掌握中档知识并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多激励中等生向拓展习题靠近,并引导中等生多进行分组学习和合作,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扬长避短、竞争挑战,向尖子生进行转化。对于尖子生,老师在实施分层化教学时主要表现在让尖子生多接触一些拓展性的题和测试,不断地巩固尖子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尖子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同时也要多引导尖子生之间、尖子生和中等生之间、尖子生和差等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学习辅导,避免尖子生孤芳自赏,也避免出现班级分层的不和谐。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发地参与到探索求知的活动中来,实现高效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谭宏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初探[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6).
[2]温展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