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茹
【摘 要】小学语文最重要的课型就是讲读课,讲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形式,“精讲多读”是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精讲”要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漏点;“多读”就是通过范读、默读、朗读、引读等形式,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受到强烈的感染,进入课文情境,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升华,既丰富语言库存,又陶冶情操,发展学生语感,增强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使语文教学进入最高境界。
【关键词】语文;教学;精讲;多读
小学语文最重要的课型就是讲读课,讲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形式,“精讲多读”是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教师在“精讲”的基础上,要安排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新课标指出:应注重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理解。读能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读是领会文章情感和深意的有效途径,读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主旨。因此,语文教学要“精讲多读”。
一、“精讲”做到“三讲三不讲”
“精讲”,是指精选讲授内容。教师要树立讲为读服务的理念,老师的讲是为了帮助学生疏通思想、指点迷津、拨正方向。因此,课堂上要有针对性地讲,做到“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
讲重点:就是课时重点,学生没有接触过,自己又探究不出来的。
讲难点:有些知识,不会或不懂的同学很多,不经过教师必要的适当的讲解,学生暂时是无从理解的,而不理解这些知识,又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课文,教师在课堂上集体讲解,通过知识传授形成技能。如教学《桃花心木》,种树人奇怪的做法:一是来的时间不确定,隔三差五,或十几天来一次,二是浇水的量也不确定,时多时少。为什么这样做呢,学生不懂,老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让树木适应环境,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生长。这样的讲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三令五申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问题。往往在检测时,容易暴露出来,教师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办法,进行强化训练。
“三不讲”:1、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已经会了,没有必要重复,浪费时间。2、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阅读、思考、探究。3、讲了也不会的干脆不讲。
做到“三讲三不讲”,讲的时间少了,就给读腾出来更多的时间。
二“多读”夯实语文基础
读能培养语感。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具备了语感,在阅读时,就能快速敏锐地抓住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信息,感知语义,体味感情,领会意境。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教学,通过读,会在眼前浮现出粉墙上挑着红花的杏树枝条,园内姹紫嫣红的春色,还有诗人驻足抬眼的神态,迅速感受到诗人欣喜的心情和爱春惜春的感情,进而获得美的享受,接受美的熏陶。
读能积累写作素材。精美词句,精彩段落,学生通过读记在脑海里,熟记为自己的语言,为自己习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使文章生动有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正是通过读“移花接木”之功,把书中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于写作中,使文章语句生动,提高作文能力。
读书,“贵在读熟”。书声琅琅是古人传统的教学形式之一,学生眼睛看,心里想,嘴里念,耳朵听,多种器官同时并用,就容易把课文读的正确,读的流畅,记的牢固,增强语感。
三、“多读”提高文学素养
课堂时间有限,要选准读的内容,对于突出重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重点句段,特别是文辞优美的段篇,更要让学生反复吟诵,用不同的形式去读,摄取所需要的养料。
1、默读
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是独立阅读的主要方式。默读便于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适合初步感知课文和深度理解时。教师指导默读,要布置任务提出要出,增加默读的指向行,学生一边默读,一边运用各种符号,对生字新词、妙语佳句或喜欢的词句进行勾画,做出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随时写在书眉或文章中间的空白处,加深对所学内容深入理解和记忆。
2、朗读。
“三分文章七分读”,特级语文教师余映潮先生这样为朗读下定义:朗读是讲求语言准确,语流顺畅的充满诗意的文学活动。能被朗读的文本,一定是美文,是抒情或智慧的文字,可读全文,可读片段,可分角色读,可齐读,可轮读。
朗读要求用普通话,声音洪亮,节奏分明,语速适当,感情真挚。,学生开口大声读,读出兴趣,体验快乐,与文章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然后再“说说”“议议”,学生始终感觉兴趣盎然,乐在其中,学习效果自然会提高。
对于一些经典的写景色文章,如《桂林山水》,与其和学生逐句分析体会,不如拿出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组织学生以美文诵读的方式,在课堂上开展诵读比赛,让学生集中精力凝神背诵,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悦耳的感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文章内容在读中感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升华。
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库存,又陶冶了情操,训练了语感。
3、范读
范读,是语文课一种传统的教法。适用于生词、长句较多,比较难读准的地方,教师的范读能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朗读中的障碍。恰当的停顿,合适的重音,一定的语速,适当的语气等,通过教师之口传递到学生心中,无需再做过细的技巧性的朗读指导,此时,学生再度读课文,心中便多了几许底气与自信。
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能引发学生的朗读激情,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像《金色的鱼钩》思想感情深刻,文字难理解。在范读的同时,学生听准生字的音,理解老师范读的内容,给学生参照和修正的机会。教师范读,以情激情,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使他们的情感和灵感油然而生,增强閱读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读中受到强烈的感染,进入课文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