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科研促进人才培养的途径浅析

2017-05-24 23:07谢衍张琰占紫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40期
关键词:科研有效途径高校教师

谢衍+张琰+占紫娟

摘 要:目前,在国内外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的衡量标准上,比较侧重于教师科研,从而导致很多高校教师在科研与教学两个工作尺度上出现失衡以及脱节,“重科研,轻教学,教研脱节”的现象屡屡发生。然而,对于当今高校的首要职能即人才培养来讲,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工作都是促进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校教师应该有效地将科研活动及成果应用于教学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既要把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也要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学术交流,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 科研 促进人才培养 有效途径

党的大八大把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界定为立德树人,无疑意味着当今高校众多社会职能中,最首要的职能就在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既是“良心活”,也是“技术活”,既要求高校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甘于奉献,也要有高水平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丰富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科学研究也是高校众多社会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即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过程,在科研过程中开展教学,教研互动、教研相长,用科研创造的新知识、新工具更好的促进和保障人才培养。然而,由于目前在国内外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的衡量标准上,比较侧重于教师科研,从而使得很多高校教师在科研与教学两个工作尺度上出现失衡以及脱节,“重科研,轻教学,教研脱节”的现象屡屡发生,进而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底蕴、课程知识出现老化及断层、学生缺乏基本的科研兴趣和素养。因此,本文试图对高校教师科研促进人才培养的途径进行探索,以期更好的发挥科研在人才培养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些许思考和建议。

一、途径一:将科研成果有效引入课堂教学

高校教师应该努力将本学科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完善课程建设,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学科专业的最新进展,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科专业以及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真正实现“寓教于研”。

(一)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验和课堂实践,让学生获取最新的专业知识

高校教师可以以课堂讨论或者课后习题的形式,将科研成果里最新的专业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如:在教学实验与课堂实践中,教师将班级学生分组,围绕教学知识点以及科研成果中的内容,以合适的学习难度、深度、工作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的方式,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也有利于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思考。

(二)将科研成果编入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料,丰富教学资源

高校在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时,可以系统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最新科研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并按照学科或专业进行分类,进而以有效的方式编排进教材或者学生的学习辅助资料中,这样既可以完善教材体系、丰富教学资源,也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了解学科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

二、途径二:将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高校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时,需要开展大量的调研、统计、研讨以及整理撰写等工作,这些工作可以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一方面分担教师部分事务性的工作量,缓解教师时间及精力的紧张,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有效平台,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研素养、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都有很好的幫助。同时,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相关成果与资料素材也可以有效的反哺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一)加强学生对课题资料数据调研工作的参与度

众所周知,课题相关资料数据的调研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工作,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完善性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课题的质量和研究成果的价值。然而,部分教师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在课题资料数据调研实践中,经常疲于应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以及持续性,从而导致研究成果的出现滞后、片面等诸多问题。同时,课题资料数据调研工作在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难度相对较低,尤其是文献数据的收集整理、前人研究成果和理论的综述等,无论是对高校的研究生,还是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均能够胜任。因此,高校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此项工作,一方面,让学生分担教师部分事务性的工作量,帮助教师更好的集中精力凝练问题、科学论证,提升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价值;另一方面,对学生也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开展调研工作的同时,深入了解本课题的相关理论、发展现状以及常用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科研的兴趣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科研实践,扩宽视野、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素养。

学生在参与课题资料数据调研工作的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题研讨会、及时记录总结调研体会与心得经验以及安排学生撰写调研报告等学习任务,从而既锻炼了学生思考及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科研思维,也为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可以为教师的课题研究以及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启发和积累。

(二)有效提炼和挖掘课题研究中的案例资料

在课题研究中,经常会收集到大量的实际案例以及与专业知识相关的数据资料。这些案例及数据资料既是课题研究的依据和佐证,同时也可以应用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成为教案、课件以及课堂活动设计的有效素材,从而将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在案例资料收集时,尤其要注重提炼典型,要根据课堂内容和知识点深度挖掘知名度高、学生兴趣浓厚、适用性强的经典案例,并且以合适的形式嵌入到教学内容之中。

(三)充分利用和积累课题研究成果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利用和积累研究成果,一方面使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理念得以不断升级更新、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得以逐步提升,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课题的研究成果也可为教师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保障基础。另一方面,课题研究的成果也可以反哺到教学工作中,努力实施科研与教学的“三结合”,即研究成果与教材结合,研究成果与课堂结合,研究成果与毕业设计结合,从而更好的充实和改革教学内容,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三、途径三: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高校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学术交流,既有利于共享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开放的学术环境、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展宽阔的学术视野,同时对于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学术道德与团队协作精神、促进高等教育的广泛深入合作、加快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升大学及其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科研经费,支持和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并让学生将学术交流中所获得的前沿知识与心得体会形成报告,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或者相关研讨会中进行汇报分享,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眼界;也可以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

此外,高校还应紧密结合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不断加强课程设置的优化与更新;利用相关科研成果,积极改进教学设施、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有效的政策机制,鼓励教师进一步加强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消除科研与教学脱节的障碍,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事业的根本使命。

参考文献

[1]施林庙,刘贵松.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融合的方式、问题及对策——以清華大学等6所高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5(3):31-35.

[2]宋永朝,杨林.教学研究型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状态评价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6):106-108.

[3]张妮娜,高其明,肖晶.寓教于研的教学科研一体化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科技风,2015(14):211-211.

[4]陈静,吴薇.教学型大学教师教学科研关系观影响因素探析——基于集美大学的调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97-102.

[5]李俊杰.科研反哺教学的合理性及地方高校因应策略[J].教学研究,2012(3):53-56.

[6]平艳艳,肖云.教学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14):160-162.

作者简介

谢衍(1987.9-),男,江西省南昌市,汉,博士,华东交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射频识别技术。

猜你喜欢
科研有效途径高校教师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