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段学生空间图形能力的策略探讨

2017-05-24 11:13李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4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李敏

(西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也在传统小学数学几何的基础上增加了部分内容,将传统的几何初步认识更改为空间与图形,涉及到了物体、几何体以及平面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变换等一系列内容,成为了数学四大领域的教学内容之一。几何课程的变革是小学数学改革的重点问题,空间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弱项,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空间思维和图形想象能力的培养则更是困难。据此,本文在简要介绍小学数学空间图形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图形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设计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希望对广大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段学生;空间图形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53-01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状的科学。因此,空间想象力是学好数学的主要必备能力之一。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于空间的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同时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遭到了较大的限制,针对现阶段小学阶段几何问题所涉及到的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变化、图形和位置这四个部分来说,小学生还较为难以接受。针对这个问题,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感知、体验空间的概念,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率就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

一、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内容及其特点

现阶段小学阶段几何问题涉及到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变化、图形和位置这四部分的内容。小学低段学生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和部分图形的测量。针对以上教学内容,笔者对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总结,并认为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一个人对周围空间环境和事物的直接感知,是空间想象力的基础,也同样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核心内容。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孩子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事物同其空间观念的建立之间有非常大的关联。因此,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其空间观念的建立与生活密切相关。孩子们通过生活中感知空间、观察各种空间物体,对空间事物进行操作,最后通过其对已有事物的整合、推理和再创作,最终形成其独有的空间观念。故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准备相应的素材和工具,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空间的概念,培养其数学空间意识和空间观念。

其次,生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几何形象无处不在,同时小学低段的数学教材中的几何实例大多都取自生活,孩子根据生活经验来学习,可以在他们形成空间几何观念上有所帮助。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意生活中的事物,将生活中的几何事物融入到几何模型中,随后纳入几何概念中,并能够在这整个过程中养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最后,情感体验。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最大的发展。数学中空间与图形教学是最能够将逻辑和联系结合起来的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材上就有非常多关于学生动手操作的部分,例如拼一拼、摆一摆等,这些操作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小学低段学生空间与图形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阶段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低段学生空间与图形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将学生看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设计上,应该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同时还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教师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性特点,从他们日常接触的事物入手,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一)直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低段学生空间与图形概念形成的基础是在通过生活中感知空间、观察各种空间物体,对空间事物进行操作,最后通过其对已有事物的整合、推理和再创作,最终形成其独有的空间观念。因此,正确的低段学生空间与图形概念培养应该从学生的感知入手,在推理和整合的过程中,一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发展空间概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形或者实物,结合明丽的色彩,从不同的角度来刺激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去认知同一事物。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利用“折一折”、“涂一涂”、“剪一剪”、“画一画”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将死板的数学知识变成可以直观“做”出来的东西,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空间和图形的感受,理解出空间与图形概念的本质。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经常组织“几何图形捉迷藏”、“寻找几何图形”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空间和图形。

(二)过程和生活结合

由于小学低段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能力较差,对于空间与图形的理解则更是困难。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框架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动画或者学生较为关注的人物,用数学化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将生活上的问题上升到数学程度。在这个上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主导引领学生感受“观察、操作、想象、整合、推理、运用”的一整个活动,体会空间和图形,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发展空间概念,建立正确的几何观念。

例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讲到平移和旋转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风车和电梯,或者自行车转动的轮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大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空间与图形的运用,进而使学生产生联想,拓宽关于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材中课后的“填一填”和“转一转”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对平移和旋转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结语

几何课程的变革是小学数学改革的重点,空间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弱项,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空间思维和图形想象能力的建立则更是困难。而空间想象力是学好空间数学的必备能力之一。对于小学低段学生来说,引入空间的概念是重中之重,更是各位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方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教基 [2001] 17号.

[2]张丹.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1.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