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健
[摘 要]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认知能力和自主意识都会相应发展,教师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和事必躬亲的风格将不再适应。教师要改进班级管理模式,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设定明确的目标要求,引领班级管理走向自动模式。
[关键词]目标引领;自主參与;自动模式
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民主小学经过多年打造,确定了以“荷花文化”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倡导“和而不同”育人理念,以“莲品”和“荷韵”为内容向学生提出了“学会包容、绽放自己”的要求。学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要求学生学会自律和自主管理。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主意识都有了长足发展,但很多班主任是从低年级跟上来的,并没有准确地洞察出学生的变化,仍旧采用保姆式的管理方式和事必躬亲的风格,由此已经不能与学生自主意识的生长相谐调了。对于学校行政管理来说,不同的学段应该引领教师采用不同的策略进行班级管理。但很多教师由于工作经验的不足,不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就应该想在教师前,变在教师前,在各种例会和培训中,给予适当引领,从而促进教师工作方式的有效转换。
因此,必须要改进班级管理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引领班级管理走向自动模式。例如,通过各种途径和契机,让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学生的变化,并积极尝试针对这种变化,改变班级管理的理念,从而让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断设定明确的目标要求,推动他们以自主方式对班级进行管理。说到底,就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管理热情,将班级管理的权利交给每个学生,实现班级管理的自主化运营。现结合实践介绍班级自主性管理的一些做法。
一、每月目标卡,让自主管理有目标
确立目标既是班级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学生发展的前导。因此,班级管理自动模式构建应把人的充分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班级管理应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大目标下,充分考虑知识与情感的领域,注重知识、智慧、价值观、审美观等目标。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的人格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激发创造意识、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和谐、个性地发展。对于学生的管理而言,所谓每月目标卡,其实就是在每个月的开头,由班主任组织全班学生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这一个月的综合目标,包括行为习惯、学业成绩、常规管理、班级服务等方面,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符合自己的目标,让每月目标卡成为自己这一个月来行为、学习努力的方向。
针对学生提出的目标,一方面正副班主任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常规言行和学习表现,努力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提出的目标进行评价,尤其是对可能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督促,保障每个学生提出的月目标不会成为一张“空头支票”。
到了月末,学校都会要求班主任利用班队课的时间,对一个月来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全面的对照、反思,让每个学生在本月目标卡上,回顾自己在月初设定的目标,哪些是完成得较好的,哪些可能还存在着问题,并在目标卡上写下自己的评价与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之外,要求班主任针对班级中的一些实际情况,组织小组以及全班同学相互评价,让学生明晰自身做得较好的一面,了解自己还需要努力的方向。然后,在这样的基础上,班主任再组织学生从原有目标的达成情况出发,重新设定下一个月的目标。
如此循环往复之下,学生运用目标卡的方式实行自主设定目标、自主检查反思、自主反思调节,学生的自主成长充满了活力。其实学生并不是没有向前、向善的欲望,而是他们在逐步成长的道路上,可能会暂时迷失了方向。只要引导他们找到明确的目标,他们便会带来很多惊喜。
二、一人一岗位,让自主管理有平台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古语提示我们,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都会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在每次班主任的培训会上,学校都着力引导班主任在班级自主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己之力来为班级做出贡献。学校通过“一人一岗”的方式,将班级良性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任务进行合理的划分,做到“人人有岗位,每岗有人管”,每个人都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良性竞争,互相促进。
以学校少先队的组织为例,少先队的组织建设是培养少先队员民主思想的有效途径,学校现有中队19个,队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在学生自荐和推荐的基础上进行竞选演讲,学生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大队干部。少先队大队委由23人组成,下设“三操”督察员、环保小卫士、红领巾广播站、志愿者之家等。定期进行大队干部培训,使他们适应工作的需要,实现自主管理。学生干部们出色的工作,使学校少先队显得生机勃勃。各班级也进行了人人都是小干部岗位设置,在常规岗位基础上,创设了多个个性化岗位。学期一开始,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自主申报,承担班级管理中的一个岗位,并在这一学期中将这一岗位负责到底。有的学生酷爱读书,心思细腻,班级图书管理就成了他的岗位;有的学生个子矮,坐在前排,开关电脑、管理鼠标就成了他的岗位;就连教师布置作业以后,将作业内容写在黑板上方便大家记录的学生,也是专门设置的,这个岗位被称作“小秘书”……这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组织中来,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学校正常活动的开展与运行,包含了每个学生的共同努力,真正做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三、干部轮换制,让自主管理有保障
在工作实践中,不少教师为了省事,总是习惯性地将班干部一任到底。这可能会造成很多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此,行政管理人员要求班主任打破旧有观念的束缚,积极进行管理上的改革尝试,以更好地推行自主化管理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增强全体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班干部实行竞选轮换制,培养全体学生的组织管理才能。担任班干部既是为班级服务、实现集体目标,又是培养和锻炼自己、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班主任要使学生做好思想准备,没有当班干部时注意向班干部学习,配合好班干部的工作,引导大家去关心他们、支持他们、理解他们,为他们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当了班干部后要尽心尽力,努力锻炼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做好服务工作。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班主任在开学初的班队课中与学生共同制定班干部轮换值日的相关细节。一是责任制度,制定了班干部轮换的相关要求,让每个参与班级管理的学生都铭记在心,从而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二是管理制度,值日班长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天,但必须要树立全心全意为班级、为每个学生服务的意识,将自己一天的工作重心聚焦在自己的值日岗位上,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岗位上锻炼自己,获得丰富的体验;三是激励制度,如果值日得力,取得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就可以获得继续值日一天的奖励,从而让所有学生都能以最大的热情来参与到班級管理工作中来。这种方式将班级管理的任务平均落在每个学生身上,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班长的角色,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促进了班级管理的高效化。
四、小组合作式,让自主管理有合力
进入高年级之后,部分学生会受到青春期成长的干扰,导致心理情绪波动较大。面对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除了要求班主任加强教育引导之外,还应该支持班主任尝试运行“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帮互助,实现共同成长。
首先,小组成员的构建依照异质互补的原则,将不同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编排,形成帮扶小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形成一定的认识与了解,之后再进行微调使各组中都有相应的语、数、外特长生,将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敏捷、发言积极的学生分散到各组,将自制能力差、好动的学生分散到各组,并且将男女生均匀分散。
其次,慎重确定和选拔小组长。小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班主任组织进行公开选拔。每个小组配一名组长,选拔的条件有三:一是学习成绩优异,能在小组内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二是组织管理能力强;三是乐于助人,有能力而不保守,并且愿意为大家服务。通过公开选拔产生的小组长群众基础好、威信较高,小组其他成员乐意参与,更容易支持他们的安排和管理。
最后,班级活动的开展、日常的行为管理也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并进。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认知误区:小组就是好学生管理差学生,其实不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共同体,要让参与其中的每个学生都意识到小组就像是一个拳头,每个成员就如同一根根手指,紧紧团结在一起,拳头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这样就形成了组员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小组长管理本组,班长协调组长,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增强了,参与管理的主动性也增强了,班级管理自动化也就水到渠成。
总之,针对各学段学生的特点,应该坚持实行自主化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督促其全面发展,促进班级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或不足,学校教师将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前行,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得更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