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德兵
“为民教子,重托在肩;为国育才,任重道远。”教育之成败关乎家国命运。学校只有遵循教育规律,立足自身条件并结合地域特色,不断总结和反思办学经验和理念,才能得到长足发展。而阳光教育作为一种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阳光教育的提出及其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等人在《“阳光教育”论》中首次提出了阳光教育的理念,并阐述了其内涵、体现以及实施策略。文中指出:“改革需要也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基于此,我们在吸收和借鉴了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阳光教育这一理念。[1]”目前,以阳光教育为理念的全国阳光教育联盟已经成立。2016年10月,湖北省竹溪县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七届阳光教育论坛”,以“发展核心素养、培育阳光新人”为主题展开了交流。会议总结中提到:“阳光教育是众多有识之士、有志之士与有恒之士的共同选择与心血凝结……进而推动了中国的教育向前发展。[2]”阳光教育正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形象的理念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发展。
二、阳光教育的内涵
阳光教育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周洪宇教授等认为:阳光教育,就是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教育。从目前的教育趋势看,阳光教育应该是使学生在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和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是使教师和学校的价值得以彰显的一种发展的教育理念。
1.阳光教育是关爱生命的教育
阳光是温暖的,阳光教育应该是关爱生命的教育。关爱生命是一种负责的教育态度,是一种尊重自然规律的教育方式。在阳光教育实施过程中,要用关爱温暖学生成长,用关爱唤醒学生发展,用关爱激励学生奋发。关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3]。
2.阳光教育是自然有度的教育
阳光教育应是自然有度、符合规律的教育。在阳光教育的实施中,既要注重普遍性,更要重视特殊性。程少堂先生认为:作为教育规律载体的教育活动既是一种科学的活动,又是一种艺术的活动[4]。总之,在教学上没有什么规律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只有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教育规律并不直接指导教育实践,而是为教育实践者提供理解教育的教育学视角和知识[5]。
3.阳光教育是全纳包容的教育
万物同在阳光下,无论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田里的庄稼、山中的野草。阳光教育也应不分民族、出身、优劣、贫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其温暖关怀与计划实施中成为发展的主体。尽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就是一个必要非充分条件,但接受教育的机会将是个人未来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6]。孔子早已提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只有全纳包容的教育,才称得上阳光教育。
4.阳光教育是心态阳光的教育
阳光教育不仅要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在阳光教育的计划中,不仅要让学生的成绩稳步上升,还要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人生自信和人格自信,实现真善美的结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育的目的不在培养艺术家而在培养美好的人[7]。”因此,教师也要拥有阳光般的心态和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阳光学生。
5.阳光教育是七彩的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教育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心、食”七育并举,就应构建丰富的多彩课程,从而引领学生多元发展。加德纳认为: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教师应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通过多元智能课程的实施,帮助学生扬长补短。
三、阳光教育的实施策略
1.構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环境对于教育的意义很重大,正如荀子所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因此,学校应该营造一个和谐、温暖而舒适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从中获得安全感、亲切感、归属感并具有强烈的荣誉感。即使是在课堂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的文娱活动朝着健康、积极、阳光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而且还应带动每个家庭和整个社会努力构建和谐、温暖和充满关爱的氛围。
2.完善学校机制
发展阳光教育,还要不断完善学校机制。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以及心态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还要有一定的德育能力和人格魅力,使学生能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二是开展阳光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三是实施人性化管理机制。学校应坚持阳光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教师,尊重学生,从而实现公平民主的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总之,教育是塑造理想的事业,学校是追求真知和放飞梦想的圣殿。在阳光教育的温暖下,学生应以寻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与意义为目标。阳光教育的实施过程还应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使师生在此过程中获得阳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并逐渐将这种体验与自身经历内化,养成阳光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周洪宇,广少奎.“阳光教育”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4(1):20-23.
[2]阳光教育研究院.2016年全国第七届阳光教育年会胜利闭幕[EB/OL].http://www.sunshine25-edu.cn/news/shownews.php?lang=cn&id=84
[3]陈静,张忠华,胡刚.关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石[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2):101-103.
[4]程少堂.试论教育规律的特殊本质[J].江苏教育研究,1996,(5):17-20.
[5]赵国庆,杨开城.教育学要揭示什么样的教育规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9):25-29.
[6]李彦琳.全纳教育:基于公民权利的教育平等[J].继续教育研究,2010(4):173-175.
[7]毕淑芝等.当代苏联教育家的新思想[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