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萍萍�オ�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快速推广以及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新型教学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级教育机构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其中尤以情境创设较为多见。情境创设,一般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与教材知识,创设适合学生学习,可激发其情感反应且能够帮助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环境,以满足学生现代化学习需求,将其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增强其课堂教学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与教育质量,意义重大。
一、问题情境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一般来讲,初中生身心发展特征明显,生活阅历较浅,学习经验少,对于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好奇心较重,教师可有效吸引其注意力,使其专注课堂学习。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依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先不直接向学生讲解教材知识,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班级学生播放“天安门广场前的安塞腰鼓表演”视频。借助直观、生动的视频资料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可激发其学习兴趣,且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还可充分感受到“安塞腰鼓”粗犷豪放的动作以及陕北当地人的刚劲舞姿,使其获得独特的艺术体验。
之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观看视频画面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在同学们以往的认知中,你认为安塞腰鼓是怎么样的?认真閱读文章内容,你认为文章中哪些语言可体现出该项传统民族活动的艺术特点?通过这些引导性与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内容,以增强其语文阅读效率,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发现美的意识
从根本上来讲,语文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教材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同时,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讲,阅读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故现阶段,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须积极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生活情境,以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当前环境下,有心理学研究指出,当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其个人的生活、情感相贴近时,其学习速度越快,知识接受和内化程度较高。结合此种教育理念,笔者建议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须依据教学内容,并积极联系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或情感化的教学情境,以拉近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加强学生学习内容与自身生活、情感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与创作者的心灵交流或情感共鸣,增强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其发现美的意识。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社戏》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本篇课文中所描述的生活场景逼真且具有较强的水乡韵味,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依据文本内容,适当借助影像资料或图片为学生展示“江南水乡”的优美风景,使其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教师也可挑选一些南方籍贯的学生在课堂中讲解一下当地的风景、 乡情或生活趣事等, 并将学
生的讨论主题与阅读思维引向文章中的“月夜”、“水乡”,以唤醒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其发现美与欣赏美的意识,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三、创设想象情境,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也是该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有效利用文本内容为学生创设想象情境,以诱发其想象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帮助其快速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待其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后,要求学生在班级或小组中说一说“春天”的景象。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对春天均比较熟悉,故其能够在班级活动中展开积极讨论、互相交流想法或观点,营造和谐、轻松、良好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可适当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本篇课文的音频,要求全体学生闭上眼认真感受,并鼓励其积极发挥想象力,于脑海中塑造出“春”的场景,使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上,感受万物复苏的生命力与活力,以启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中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对增强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都具有积极意义。故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实践教学中须依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并积极联系现实生活与文本内容,创设生活情境与想象情境,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启发其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五中学(2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