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颖+肖铃令
【摘 要】从医学模式转变的视角,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例,围绕人们关于发病因素、预防和治疗等医学认识,阐释了新医学模式下的预防治疗观,启示人们对原发性高血压等疾病存在的误解及常规预防、治疗的误区。
【关键词】新医学模式;高血压;病因;预防治疗
迈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人口老龄化,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多,并且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因此,笔者针对新的疾病趋势,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例,对其发病的诱因和新源头,启示合理预防和科学调制、干预,以此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预期、发病率或病死率。
1 医学模式及其转变
从19世纪发展起来的现代医学,对人类的健康及疾病的认识是从纯生物学的角度去解读的。其主要表现是,过度强调生物学因素及人体病理生理过程,形成的是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忽略了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对当今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WHO提出“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这一医学模式的提出,赋予了医学新的内涵、外延和预防的启示。
2 生活环境/方式与健康
在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视角中,健康归纳为四个方面,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佳。影响健康的因素,除生物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在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伴随物质生活富足,生活节奏、压力性质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潜在的心、脑血管疾病因素,正蚕食着人们的健康状况。据中国卫生年鉴公布,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每年病死率为300万人。中国人40%以上的慢性病来源于心血管疾病。首先,由于人们缺乏预防疾病发病因素的有关常识,工作压力下的过度紧张、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日益加大。如果忽视这些致病诱因,或不懂得自我放松、调适,在理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加之缺乏生物医学的临床表现认知,心血管疾病就会无影相随。其次,在患病情境下,不能合理应用药物治疗,不懂医学安全知识和措施,便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因此,揭示不良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心理因素,加强科普预防常识及疾病治疗知识的宣传,增强人们对心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合理认识,其作用至关重要。
3 原发性高血压的致病因素
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的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中,以原发性高血压多见。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3.1 高血压家族史(生物因素)
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父母患有高血压,子女发病机率高达46%,我们不妨将之列为不可控制的生物因素(也包括,呼吸道解剖性狭窄,或睡眠呼吸暂停(SAHS)现象“鼾声”等家族性的生物遗传倾向类致病因素)。
3.2 饮食习惯和嗜好
诸如,(1)“吃得咸”等味觉习惯。摄盐过多、摄入高蛋白质饮食和饱和脂肪酸过多,钙和钾摄入过低均可导致血压增高。应该启示,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摄入量呈正相关!(2)“忘议”高蛋白的功效。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即细胞生命活动都需要有蛋白质的参与。可是,摄入大量鱼、虾、蛋、奶 含蛋白质较高的饮食,人体会累积和(或)增加升压因子。片面认识或过分强调,人体对蛋白质的生理需要,增加潜在的高血压致病因素。(3)饮酒“活血化淤”。现代人的聚会、交际增多,饮酒时空随之加大,席间不乏“喝酒舒经活血”的奉告;殊不知饮酒量与收缩压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促进血小板聚集,诱发血栓形成,可增加70%~90%概率的高血压危险。(4)高温消毒。以为高温杀菌健康而增加高温加工蔬菜的时长,可谓烹调中的无知行为。因为长时间的高温,会导致蔬菜中的叶酸大量流失。叶酸缺乏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尤其增加高血压引起脑卒中的风险。
3.3 紧张及噪声(应激)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职场竞争压力的增加,或长期的精神紧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加之业余时间网上购物、玩游戏、打麻将,使人们精神得不到放松,视觉过度疲劳,以致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发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进入高分贝的KTV娱乐场所的机会增多,房屋装修的噪音,喧闹的街道、汽车的喇叭声,节假日大量燃放鞭炮、礼花的轰鸣声,这些噪音也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
3.4 其他因素
体重增加是高血压的重要促发因素。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进食各种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增多,加之体力劳动减少、体育锻炼缺乏,致使肥胖症的人数如潮水猛增。体重是判断肥胖程度重要的指标,血压与肥胖呈显著正相关,腹部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血压。
4 高血压病的健康指导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与血压的高度、危险因素关系密切。因此,当血压(≥160/100mmHg),或已经合并心、脑、肾器官并发症或经改善行为方式未得到有效控制者,应该合理应用降压药物,同时,积极去除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进一步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从而降低病死率。
4.1 合理饮食的知识
(1)低盐:每日氯化钠的摄入量小于6g以下。(2)低动物脂肪、低胆固醇: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其中动物脂肪不超过10%。尽量食用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如花生油、玉米油、豆油、菜子油)。避免经常食用动物内脏,猪油、蛋黄、奶油、蟹黄等。(3)适度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0%(每日按1~1.5g/Kg),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鱼、禽肉、豆制品为宜。(4) 低热量:宜低糖饮食,减少单糖的摄入,控制膳食的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5)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蔬菜不得放置过久,避免长时间高温加工新鲜蔬菜,必要时补充叶酸制剂。(6)摄入含钙高的食物(如鱼虾、奶类),补充钾盐,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酒。
4.2 良好的生活习惯
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视觉疲劳,减少上网购物、玩游戏、打麻将的时间。减少进入高分贝的娱乐场所,远离喧嚣、吵闹的噪声环境;正确对待“职场竞争”,释放精神压力,学会自我调整心态,放松身心,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4.3 适当的运动
建议能步行时不坐车,尽量行走楼梯不乘電梯。工作之余走出户外、走近自然。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增加活动耐力,有助于减轻体重、促进冠状动脉血液循环。体育运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最大活动量以不感疲劳,不加重病情为度。根据年龄及病情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体操等。每天锻炼1~2次,每周3~4天,每日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每次持续稳定地增长20~30分钟。每日最佳运动时间为9:00-11:00和15:00-17:00。
4.4 预防便秘
用力排便,可使胸、腹压增加,极易引起血压升高,甚至造成脑血管破裂。患者应多食粗纤维食物、养成排便的习惯,以保持大便通畅。
4.5 用药指导
宣讲常用降压药的名称、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坚持按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或突然撤换、停用、补服、漏服降压药;指导患者在服药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学会必要的应对措施,如服药后,出现头晕、乏力,立即取平卧位,以增加大脑的血供。启示患者淋浴的水温不宜过高,淋浴时间不宜过长;告诉患者改变体位要缓慢,以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4.6 自我监测
建议患者自备血压计,定时监测血压、记录数据,严密观察是否合并心、脑、肾的并发症,定期门诊随访。
4.7 例行检查
如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积极治疗糖尿病、高酯血症。
【参考文献】
[1]陆再英.内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余金明.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