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为普洱茶复兴的“太快”“太红”,以至于十年来普洱茶时常遭遇“黑天鹅事件”,从“猪圈发酵普洱茶”到“普洱茶导致钙流失”,但谣言都已止于智者。相信茶客们都记得2012年3月9日,一个自称“人体工程学教授”,名叫“李建军”的人,发出一条微博“幽门杆菌会造成胃癌,茶让幽门杆菌无法黏在胃壁上,且茶里面的苯丙胺酸会让人心情好,喝普洱茶是得癌症最快的方法,因为放了太久,里面有大量的黄曲毒素是致癌物!”内容直指普洱茶致癌,这本是一个荒谬的问题,但食品安全问题已是全民雷区,加之当时科学常识普及不到位,故该微博一出,瞬时引发了一场“普洱茶恐慌”,转发微博者已上万人次,在业界造成了严重影响。CCTV新闻频道率先站出来辟谣,在《东方时空·真相调查》中以12分钟的采访报道证实“普洱茶致癌”不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陈宗懋院士在央视采访中肯定回答,“喝普洱茶绝对不会致癌,而且可以预防癌症。”面对如此荒谬的话题,本刊特邀请普洱茶界的权威专家,以科学、严谨、客观的实验报告和论文告诉消费者一个真实的普洱茶——普洱茶防癌不致癌!
盛军博士在《澄清误区回归科学》一文中表示,“无论何种存放条件,如果普洱茶以及其它任何食品检测到含有黄曲霉毒素,表明该产品一定受到了污染,无论含量多少都应该引起其注意,寻找污染源,排除污染源。”我们了解到普洱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对绝大多数微生物包括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国内外有很多食品采用茶多酚做为天然抑菌剂。另一成分茶褐素一方面保持了茶多酚的许多功效特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抑制某些有害微生物,同时还增加了许多茶多酚没有的功能,如普洱茶中的茶褐素能够强力结合油脂,抑制人体吸收,显著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茶褐素能够结合茶叶中的咖啡因,所以不影响大部分人的睡眠等。
陈杰先生的《普洱茶中出现的黄曲霉毒素源于二次污染》中肯定答复大众,“普洱茶不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因为普洱茶在加工和后发酵的过程中缺少将黄曲霉转化为黄曲霉毒素的物质条件。”陈杰先生从2004年开始就对普洱茶做过几十次破坏性实验,将普洱茶放置在微生物培养箱,采用比市面上很多湿仓还要激进的高温高湿方法,观察不同时间段微生物及酶的活性,并进行相应的安全项目检测,并没有发现黄曲霉毒素的出现。文章中陈杰先生说,所谓的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与其它的寄生曲霉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这是一个科学概念,也是一个科学结论。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不是所有黄曲霉都可转化成黄曲霉毒素的。黄曲霉转化为黄曲霉毒素是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物质条件;另一个是环境条件。在这两个条件中,物质条件又是最根本的条件。由此,陈杰先生提出几个方面让大众茶客提前规避普洱茶的二次污染。
周红杰教授《普洱茶有益身心,不会致癌》的文章中分享普及了普洱茶中含的有益物质以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证实,黄曲霉毒素不溶于水,黄曲霉毒素被人体摄入的途径是以食物为载体被吃进去,喝普洱茶不会摄入黄曲霉毒素。研究发现,普洱茶具有修复和提高免疫能力,从而提高机体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阻止作用。普洱茶清除自由基的成分不仅仅是儿茶素一种物质,其他多酚类化合物,如茶红素,茶褐素,茶多糖可能也参与这一作用。有多种物质参与清除自由基与延缓衰老、抗辐射、减小突变等一系列作用。还发现,普洱茶可将肿瘤细胞的增殖阻断在G1期(WOONG at el.,2003)、S相。因此,普洱茶對抗肿瘤有独特功效。博文中提到“喝普洱茶是得癌症最快的方法,因为放了太久,里面有大量的黄曲毒素是致癌物!”普洱茶特性是越陈越香,即好的普洱茶品质必须具备好的普洱茶原料、精湛的加工工艺、科学的贮藏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再次提醒大众注意食品安全,也提示普洱茶生产企业树立安全意识,建立健全普洱茶生产的安全管理体系,有效促进普洱茶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陈文品教授将遗传毒理学试验呈现给读者,在《经典遗传毒理学试验表明普洱茶抗癌不致癌》中表明正规厂家的普洱茶产品以及经过良好贮藏的普洱茶产品具有较高的饮用安全性,不会致癌!邵宛芳教授及多位茶学专家在《普洱茶中微生物安全性的评价》一文中,将云南省普洱茶主产区的普洱茶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计数,从微生物卫生学角度对普洱茶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以普洱茶质量安全特性为出发点,对普洱茶品质、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价,让普洱茶产业良性健康发展,也为消费者放心饮用普洱茶提供参考依据。在经过高温蒸压的饼茶中未检测到有害的微生物,仅在个别散茶中检测到大肠菌群和可疑沙门氏菌,但经过沸水处理一到两分钟后,全部被杀死。不利微生物的存在可能是在茶叶流通过程中沾染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