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的操作活动

2017-05-20 18:43姚海燕
湖南教育·C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直尺边长纸片

姚海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动手操作成为了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学习方式。动手操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发展数学能力。但如果一味地追求动手操作,使之流于形式,既浪费了课堂学习时间,又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那么,教学中如何让操作活动更有效呢?

最近,笔者听了本校教师执教的一节内容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研究课,课中的巩固练习环节设计的操作活动值得反思。

教师设计的题目是:用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拼成的大正方形周长是多少厘米?

显然,学生刚刚学习了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解答这道题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当学生出现困难时,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小正方形纸片分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解答这个问题。学生用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不成问题,但当教师让学生说出拼成的大正方形边长是多少厘米时,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情况:有的学生直接用直尺量出拼成的大正方形边长是10厘米。原来,教师为了让学生便于操作,用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代替题中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这时,教师不得不继续解释:不可以直接量拼成的大正方形边长,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纸片边长不是1厘米,我们可把它当作边长是1厘米,那么大正方形的边长就是2个1厘米,也就是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学生越听越糊涂,没办法,教师只得在黑板上再画图讲解。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以上认识偏差,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刚刚接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解答比较抽象的问题有一定的困难,这道题宜放在第二课时教学;二是设计的操作过程不够合理,既然是动手操作,借助直尺测量也未尝不可,因此,准备的小正方形边长应正好是1厘米;三是如果准备的小正方形边长不正好是1厘米,那么可暂时不出示上述练习题,而是让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讨论:拼成的大正方形边长与小正方形边长有什么关系?学生弄清了拼成的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后,再解答练习题就水到渠成了。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也预设了如下的操作流程:1.学生用4个边长正好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硬纸片拼成大正方形;

2.讨论:说一说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可能用直尺直接量出大正方形的边长,教师给予肯定。

师:如果不测量,你可以知道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吗?

生:大正方形的边长正好是小正方形边长的2倍,也就是说大正方形边长是2个1厘米,即2厘米。

师:如果不动手操作,你还能用别的办法得出拼成的大正方形边长是2厘米吗?生:可通过画图来推导。师生共同画图分析。

这样设计的话,结论的得出是基于学生的操作,操作活动的效果也就显现出来了。由此可见,操作活动如果只是為了形式、为了课堂的“活”而不加以思考合理运用,这样的操作活动往往是无效的,不会对学生掌握知识有任何帮助。只有把握好操作活动的选材、时机以及操作活动的目的,才能使操作活动行之有效,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学有所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长山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直尺边长纸片
魔术存钱罐
纸片也能托住水
大楼在移动
一样长吗?
三角板“牵手”直尺
讨厌体假日
圆规和直尺
直尺计算器
一个关于三角形边长的不等式链
拼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