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的宫观与道士

2017-05-20 20:47甘建华
湖南文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南岳

甘建华

五彩黄庭观

去黄庭观最好是新年元旦前后,那时经过几重风霜雪染,南岳山上的枫叶业已飘零殆尽,山麓的枫叶依旧姹紫嫣红,有一种美人迟暮的感觉。其他的树叶也渐次变化,有深绿、绯红、赤金、荨麻、金黄、银杏、琥珀、玛瑙、柑橘各色,还有美国黑白提子、玫瑰苹果的颜色。一步就是一景,随便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幅俄罗斯油画效果。这种种艺术天成的树叶,随风飘飘洒洒,旋转着铺陈在观前的坪上和沟谷,极像一幅幅五彩缤纷的锦缎,乍看之下目眩迷离若梦若幻。如果落在瓦楞之间,又像一排排竖琴,飞过去一两只鸟儿,似乎就拨响了丁丁琴弦,应和着林涛低沉舒缓的旋律。

黄庭观距离南岳镇不到一公里,就在集贤峰下,白龙潭东侧。沿着往西岭的公路上行,很容易找到地方,只要看见右手一座杏黄色的牌坊便是。道观依山临壑,叠石而成。以前这儿是两进三厢,牌坊横亘于前,观宇纵连于后,保存着古式建筑的风貌。现在所看到的新观经过修缮后,更加雄浑秀丽气势昂然。

道观牌坊并不高大雄壮,前署“黄庭圣境”,后署“道炁长存”。每次来都会看见外地游客猜测“炁”字,争论个没完没了。“炁”在古文中同“气”,但它是一种形而上的神秘能量,又不同于“气”,这是道家的玄妙之处,我们无法穷究。倒是这道牌坊,连同墙上的彩绘,门前的两只石狮(以前是两个铁香炉),一级级陡仄的石阶,都有一种阴柔的雌性美,仿佛暗示这是一座坤道修行的福地。

事实上,黄庭观的确是中国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女子修道处,东晋时魏华存夫人在此结茅而居,服气辟谷十六载,活了八十三个年头(251—334年),这在古代绝对是高寿。据说她出自山东济宁名门,后来嫁给河南南阳刘家,还生了两个有出息的儿子,却一心崇奉道家不老的仙术。她不但疏义了几部真经,而且擅长书法,黄庭观墙壁上刻有其亲笔所书《上清黄庭内景经》。这部经书是道教修持内丹的重要典籍之一,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促成了道教上清派的产生,所以黄庭观成了道教上清派祖庭。近期热播电视剧《花千骨》中自在飞翔的剑仙,在道家是修炼门派,此派秘典即为《黄庭经》。书圣王羲之曾专门抄写此经,留下“黄庭换白鹅”的佳话。诗仙李白也曾修道教上清派剑仙法门,随身行头就是一琴一剑。宋代三位皇帝都对她表示尊崇,仁宗、哲宗分别赐其封号“紫虚元君”“高元宸照紫虚元道真君”,道君皇帝徽宗敕额“黄庭观”。然而民间还是习称“南岳夫人”或“魏夫人”,我也觉得这样的称呼比较亲切。去年夏天,我提议湖南著名画家李清白先生画了一幅兼工带寫的《魏夫人飞升成仙图》,见者都说这是历代画得最好的一幅魏夫人图。

由牌坊上行,即是憩凉亭,门额黑底朱字“山不在高”,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刘定昭、旷涤泉刊刻,字不是很大,但是比较醒目,抬头即可见到。两侧有一副白底朱字楷书对联:“欲向西池谒王母;且来南岳拜夫人。”这就是说,南岳魏夫人与昆仑西王母是有故事的,故事不外乎西王母召见魏夫人,其间的欢乐情景可以想见。

慈航殿飘过来的檀香很好闻,蹬道两边是玉兰花树和苍翠柏树。殿门上方有已故南岳高道王信安手书的“黄庭观”横额,殿门有“黄中通理成坤德;庭外升仙忆晋时”阴刻石联,上下联首嵌“黄庭”二字。说来很有意思,这副联是南岳当地一家陈姓三代人,做了三次更新维持。清末光绪初年(1875年),陈节斋应观主之请书写此联。至光绪中,木联渐有腐朽,陈节斋之子陈星陔主讲南岳集贤书院时重新刊刻。二〇〇二年冬天,陈星陔之子陈茂镇钩摹刻成石联。

黄庭观虽然是道教信众朝参圣地,也与许多文豪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唐代诗仙李白平生只来过一次南岳,但来游南岳之前,便有一首《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传世,其中有句:“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又过了二十多年,诗圣杜甫从长沙溯流而上,到了衡山县城,由于年衰羸弱多病,未能登临祝融峰,只在湘江边写了一首《望岳》,诗中说:“恭闻魏夫人,群仙夹翱翔。”看得出来,魏夫人的名头的确够响亮。

旧《南岳志》曾说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为魏夫人立碑纪事,询问观里的仙姑们,都说不知道。观侧靠盘山公路边,有二〇〇八年初建成的得道亭,里面的廊柱上镌刻着旅居加拿大温哥华的衡阳籍著名诗人、书法家洛夫的墨迹,挥写的是诗人李岱松撰写的一副对联:“黄庭灵光,羽士行者参妙道;名岳毓秀,文人墨客颂硕德。”联意贴切,书风飘逸,成为黄庭观一个新的景点。

黄庭观景区最吸引人的地方,当属得道亭边那块一丈见方的巨石,传说一千七百多年前,魏夫人就在这儿白日飞升。石上横刻着“飞仙石”三个大字,下面有一溜竖写的小字:“仙参星斗尚留坛。”石头上方平坦如台,下方尖削,有一部分就像宝岛台湾孤悬海外,却稳固地立在岩石上。仙姑们神秘兮兮地说,人若无心用指头轻轻一点,它就微微抖动;倘若有意推它,即使众人合力推撞,它也纹丝不动。从这个地方拍摄山下南岳镇方向的风景,无论哪个季节,都是一幅幅精美至极的山水画。

黄庭观以往只有两三个仙姑,最多时我见过四个。现在扩大主体规模后,见到了六七个,估计其中有云游来此的。每次来我都看到那位姓吴的仙姑,一望而知就是一位湖南乡村女子,见人谦卑有礼,身材结实壮美,提着两个比较大的树木盆景,上上下下健步如飞。我曾问她缘何出家,她抿嘴一笑,很怪异地看我一眼。问是哪里人氏,回答湘西怀化。

再一个就是年近九旬的李仙姑,长沙人,生于一九二八年,来南岳已经三十一二年了。除了耳朵有些背,她的目光清亮,面相慈祥,说话和善,道冠下银丝夹着黑发,就像一位邻家老娭毑。寒风中与她握手,手掌温热温热的,问她是否有内家功夫,摇摇头,只说平时习练道家养生吐纳之术。我说像您老人家这样的身体,活个一百二十岁都没有问题,到时也会像魏夫人那样飞升成仙,她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声说:“那就太好了!那就太好了!”

当家师姓文,三十多岁模样,看起来精明能干,见过一些世面。我们站在前坪几株高大笔直的马尾松下,听她向石工解说怎样摆放八卦图。转眼间,只见她开着一辆崭新的QQ车,进了五彩黄庭观。

玄都观探花记

南岳人一般不叫玄都观,都说半山亭,这是有讲究的。

南岳主峰祝融峰的高度,以前说是一千二百九十米。南宋文武盖世的衡山人赵葵夸张道:“祝融万仞拔地起,欲见不见青烟里。”现在官方公布数字是一千三百点二米,据说还在慢慢地增高。半山亭刚好处于南岳山腰,循古道石磴登山,上山三十里,下山三十里,到了这儿都是一半的路程。

半山亭原来的确有一个亭,叫省心亭,建于南齐时代,算起来也有一千五百多年了。但南岳人嫌省心亭名字难记,不晓得谁最先叫半山亭,叫来叫去叫惯了,后来这个亭子废了,人们还在叫。如今作为一个地名,它多半指的是道教玄都观。

玄都观山门两边刻着一副联语:“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据说当年蒋介石来南岳见到此联,用浙江官话连念两遍,称赞它对仗工整,立意深远,并且书法也很精美。这是清代南岳两位旷姓才子撰书的,一个叫旷石泉,一个叫旷冬初。

到半山亭见“玄都观”三个字,总难免想起唐诗《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那是刘禹锡的长安玄都观,南岳山上的十方玄都观,建于清末同治年间,是在省心亭旁边南齐时代的吸云庵旧址上兴修的。光绪六年(1880年),衡山人谭鑫振高中庚辰科探花,钦授翰林院编修。这年冬天,他奉旨回乡省亲祭祖,游玩南岳衡山时,结识当家师谭教清,相互一聊,知是同宗同派,自然格外亲热。应家门道长之请,探花公欣然撰写《半山亭记》,文曰:

半山亭居祝融之半,林壑幽秀,院宇清虚,名山之胜境也。余乞假归谒衡岳,小憩于此,教清真人出见,询其俗姓,乃吾宗也。自云接管十余年,前岁邀同本处士绅,捐修玉皇殿,开十方丛林,以广其传,南宗北派,皆得托足。爰聚介众,明定章程:如监院三年一换,不得私举,杜纷争也;徒众必守清规,不得专擅,防混杂也。善虑始而能图成,可为护法宗主矣。因从其请而记之。他日道树森梢,宝堂岌嶪,犹相约为后游也。时光绪六年,岁次庚辰仲冬月中浣,翰林院编修邑人谭鑫振记。

谭鑫振能够考取一甲第三名,文章那是没得说的。其实他的书法也很好,只不过被文名所掩,《中国书法大辞典》《湖南书法史》都有他的小传。光绪《湖南通志》中说:“鑫振工书法,为巡抚王文韶所器。”《半山亭记》这篇文章用大楷书写,现在见于玄都观内的左侧红墙上,其字有欧意,规整中有灵动,曾广泛为人拓印,以供临摹,成为南岳碑林中的范本。

玄都观是南岳山上最大的道观,虽然没有桃花,但有古松、白云、雾岚,还有满目葱茏四季常青的绿意。春夏交替之时,观内的映山红寂寞自开,一丛丛招人喜爱让人留连。常可见到年轻的坤道,眼光痴痴地望着它们,不知勾起了哪缕青春的记忆?

每次经过玄都观门首,我都要进去转悠一圈,看看灵官殿、玉皇殿、三清殿,礼拜那些衣袂飘飘红尘之外的神仙,品读那些颇有意趣的道家联语,欣赏那些汇聚各地书法家们的翰墨。观后的青松翠柏中,有王信安道长的墓庐,汉白玉墓碑上刻着两副对联,其一:“道随时势弘南岳;德重华山树戒师。”其二:“再造丛林,安得名山持半壁;重开基业,好弘道法续千年。”王道长原籍河北宽城县,全真道华山派第二十代传人,一九九二年岁末驾鹤归真,世寿七十五岁。一九四九年春天来到湘中,不久被推选为玄都观监院,解放后牵头成立南岳佛道农业互助组、合作社,却又莫名其妙地被错划为湖南道教史上第一个“右派分子”。一九八五年初夏重返南岳,担任玄都观住持,带领道众把古观修葺一新,許多佛道长老曾向我泪水涟涟地谈其恩德。他在南岳道教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三日,在此创建湖南省道教协会并任会长,曾任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还是全国首批八位传戒师之一。他在书法、绘画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南岳大庙“圣帝殿”及“黄庭观”“紫竹林”等处匾额均出自其手。说句大实话,当今许多中国书协理事、副主席的字都没有他写得好。

就在那些静坐无语默默修真者中间,我曾见过一位六旬上下的仙姑,长相端庄,面似满月,皮肤细嫩,不像一般坤道黄皮寡瘦,显见是修炼养生有术。透过琇琅架眼镜瞅人的神态,温婉而又宁静,还有一丝丝威仪,就像一位资深中学女教师兼班主任。我没有与她说过话,但她的形象却印在我的脑海。

半山亭远离红尘,但也有一种人间道教的意趣。有一次,我听到红墙犄角处有轻轻的哼歌声,踅过去一瞧,是一位二十来岁的仙姑,脸上尚有一抹酡红,眼神和善,笑意盈盈。我跟她打招呼,“嗨!”她刚要跟着“嗨”,觉得不大合适,稽首改口叫我“施主”,我扑哧一笑,她也傻呵呵地笑了。

玄都观北倚烟霞,东扶香炉,西望天柱,脚踏赤帝,这四座山都名列南岳七十二峰。山门永远华丽肃穆,干净清爽,不染一星尘埃。只要不是下雨下雪刮风的日子,总会看到一两个乾道站在门首,懒懒地看云,看天,看树,看来来往往的车辆,看坐在前坪石凳上休息的游客,之后伸个懒腰,听观内的云板一响,过斋喽!

如果是早晚时分,偶尔还能看到当家师陈嗣浩潜心修炼太极拳剑,白衣黑鞋,动作如同行云流水,一派仙风道骨。哦!这就是金庸先生《笑傲江湖》所说的衡山派吧?

从玄都观沿登山公路上行两三里,另有一家规模不大的道观,名紫竹林,以前叫竹林道院。宋代高道陈田夫《南岳总胜集》即有记载,始建年代虽然不详,千年历史却是肯定有的。网上网下各种资料说是重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观内的汉白玉碑铭明确记载为一九四一年,捐资人是旅居南岳的江西富商梅建南。这儿算是玄都观的附观,最吸引善男信女的是送子殿,尽头的紫园有一座瑶仙亭,几株珍稀的罗汉松。前坪外有一大片修篁,隐约可见下面玄都观琉璃瓦面耀眼的金光。两个道观早晚钟声齐鸣,在半山中的山谷里回响。门首联语:“紫竹林中观自在;白云深处是道乡。”这是南岳宫观中写得最明白晓畅的一副对联。

南岳大庙东八观见闻

到了湖南,焉能不游南岳衡山?焉能不到南岳大庙?焉能不去东八观西八寺?焉能不知“南岳衡山八大怪,和尚道士住一块”?

有“南国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是我国南方规模最大、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宫殿式建筑群,面积近十万平方米,并以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其方向坐北朝南,南北长四百一十六米,东西宽一百九十一米,主体建筑沿中轴线布局,分前后九进和四个院落。中轴线上的櫺星门、奎星阁、正川门(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都是儒家建筑风格。八个观八个寺分别在红色围墙的东西两侧依次一字排开,佛道同一庙中共存共荣,轮流在正殿值班,大年三十晚上烧头香所得两家平分。

朱镕基曾两次偕夫人劳安来游南岳衡山,时间分别是一九九三年四月二十日和二〇〇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第二次他的兴致特别高,春风满面,不时向游客挥手致意,还祝游山的大学生男的找个好老婆女的嫁个好老公。在大庙正殿前坪,当南岳佛协会长释大岳、道协会长黄至安提出合影要求,他微笑着点头说:“一个是佛教,一个是道教,那我就代表儒教了。”他还感慨万千地说:“佛道同庙这个文化现象只有南岳才有啊!现在国外许多地方经常发生战争和恐怖事件,南岳宗教界却能和平共处,他们都应该来南岳参观学习。”

那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士来没来不知道,但我晓得衡阳城里有点钱有点闲的人家,周末和节假日倘若不想远游,都会来此度过慢时光,说是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

南岳大庙始建于唐代开元十三年(725年),迄今已有将近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二〇一六年新年第一天,我再次来大庙闲逛,见主殿有工人搭架做大修状。一问方知,两个多月前,国家文物局下拨四千多万元经费,对大庙进行全面维修和电路、消防设施改造。文献记载最近一次揭顶大修是在清代光绪八年(1882年),算来已有一百三十三年,的确该未雨绸缪好好修缮了。

东八观具体创建时间已不可考,早期为祭岳大臣、庙令及庙监、礼值官员与道士的斋宿用房及修真之所。明清以后,南岳大庙香火益旺,道观又被各地香会信众作为香期修醮斋宿之处。上世纪九十年代扩修后依据地形分为四组,铨德观、纯阳宫、寿宁宫为第一组,三元宫为第二组,仁寿宫为第三组,清和宫、万寿宫、玉虚宫为第四组,各组既自立门户,各成院落,又有回廊相连,可随需要启闭。宅基水平不等,层数不一,进深不同,组合有别,建筑亦随之高低起伏。外观都是仿古式,铨德观、寿宁宫颇像北方大户人家的门楼。其中好几个宫观由私人捐建,玉虚宫前写着衡阳一位刘姓信士的姓名,纯阳宫则是香港一个道观观主化缘而来。每个宫观门首都有一副嵌名联,譬如清和宫:“清气盈庭开妙境;和声悦耳启玄机。”仁寿宫:“仁者无私尊神重教;寿人有德乐善好施。”三元宫:“三守一玄之道;元归万化之宗。”纯阳宫:“纯火青龙蓬岛路;阳天黄鹤洞庭秋。”不一而足。有的对联颇见文采,有的比较直白。再就是字有的写得好些,有的差强人意,有的一个字猜半天还不一定能猜准,这是不是有失尊道贵德文化传播的意义?

南岳门票分淡旺季两个价,旺季每年五月至十月,其它半年就是淡季。上山门票各是一百二十元和八十元,南岳大庙则是六十元和四十元。南岳旅游只要持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新闻记者证就可免票,这一点比全国许多地方都做得好。那天再逛大庙,依然是从櫺星门进来,东八观见闻与以前又有不同。万寿宫内,一个外地男生模样的问道士:“掉在地下的筷子可以捡起来吗?”道士说:“筷子?什么筷子?啊!那不叫筷子,是竹签,抽了可问吉凶,你不妨试试。”年轻哥哥登时满面通红,见大家都望着他,拔腿就跑。到相邻的清和宫二楼,见有三个女子正拿着毛笔练字,写的是颜体。笑吟吟地与我们打过招呼,烧水泡了一壶南岳云雾茶待客。边喝边聊,方知其中两人是辖区祝融街道的工作人员,原本跟着玄都观当家师学习太极拳,近来又学书法,可谓文武兼修。那个年轻貌美笑容最甜的姑娘,操着一口略带外地口音的普通话,穿着体面时尚,膝盖处开着两条口子。说是厦门来的,准备报考南岳坤道学院,因为误了时间,只好等待下个班开学。问她怎么不在家乡就读参加高考,说是再学数理化还不如死了算了,心中只对修道长生感兴趣。

忽然,一阵诵经声随着锣鼓喧天声传过来,这是道士们在做晚坛功课。跟着一个仙姑走到仁寿宫,里面有几个男女道士,披着红色镶着黑边的道袍,面向菩萨诵经念咒。静立观看者不少,甚至有人双手合什跟着默诵,道士们也不时回头瞄一眼身后的俗众。那个陪同的仙姑悄声说:“道教早晚功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修道养生,禳灾而灾消,祈福而福至,无求不应,有感皆通。”她又问:“你信不信?”我只得作拈花一笑状。

三元宫是东八观的核心中枢,门首挂着“湖南省道教协会”“南岳道教协会”两块牌子,两会会长现在都是黄至安,她也是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南岳历代高道很多,像唐朝司马承祯、薛季昌师徒,曾经得到玄宗皇帝李隆基的极度恩宠,呼前者为“道兄”,为后者作诗《送道士薛季昌还山》,开首一句:“洞府修真客,衡阳念旧居。”近百年来,南岳道士杰出者之前有老道长王信安,社会地位最高者则莫过于黄至安。除了教内职务,她还是第九届全国妇联执委、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省市区的头衔多得就更不用说了。

與黄会长认识多年,时有交道,每次到三元宫,能见到她自然好,见不着也没有关系,一切随缘。试着给她打电话,那端经常是悠扬的长沙口音:“实在对不起嘞!我在外地开会呢!”她见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海内外无数名流巨公,平常人见她真的要预约。一个字,忙!两个字,真忙!一句话,忙得不亦乐乎!

南岳一九八五年有出家道士三十四人,现在有全真派出家道士七十余人,正一派在家道士二十六人,这个数字接近其鼎盛时期的一百零九人。按照道教祖师爷老子的要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南岳道士们的养生修行环境,在黄至安时代已经越来越好。东八观当初便是黄会长牵头化缘重建,就像《重修三元宫记》碑铭记述,“宏开殿宇,画栋雕梁,庄严神像,泽被黎民,千秋道业”。

难得有人看到黄会长的笑容,那紧蹙的眉宇间,似乎总是不忘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时刻都在思考着与湖南道教兴盛的诸多事情。她是道家一个少见的才女,会写文章,会編书刊,会谱乐曲,还会写会画,好像没有什么她不会的,怪不得人们都以结识她为荣。

南岳大庙兰草萋萋,古木葳蕤,众生云集,香火袅袅。顺着东八观红墙往玄苑方向走,蓦然回首,只见紫杜鹃在冬天也开得十分妖娆,有一种别样的风致。

从水帘洞到朱陵宫

出南岳镇北行四公里,到了紫盖峰下,便是闻名遐迩的水帘洞。

天下南岳有四绝,祝融峰、水帘洞、方广寺、藏经殿四个主要旅游景点,分别以高、奇、深、秀各占其一。全国各地叫水帘洞甚至花果山水帘洞的不少,但南岳水帘洞与别处不同。道家言之凿凿地说,这儿是他们的“第三洞真虚福地”,乃“朱陵太虚小有之天”。门票所前面有一块造型奇特的巨石,斜斜地写着大篆“朱陵洞天”,来往游客都喜欢在这儿留影。

南岳人喜欢对外说水帘洞是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外景地,是不是呢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水帘仙境真的名不虚传。自山脚下一路向上攀登,最高处是一座蓄洪水库,靠近开閘放水那一片,夏秋时节碧蓝澄澈,明丽见底,随着光照变幻不同的色调与水韵,很像四川九寨沟的海子颜色,我在湖南其他地方没有看到过这样特色的湖泊。

《南岳志》上说:“南岳七十二峰无弗泉者,惟水帘瀑布为山中绝胜处。庐山之瀑奇可肆,天台之瀑高而寒,雁荡之瀑逋而峭,而水帘之瀑兼而有之。”水帘洞瀑布夹于两山之间,涧宽二三丈,水帘自高崖一路飘落,仿佛轻烟缭绕,却又声若雷鸣。最大最长的一股瀑布,有说五十余米,有说二十余丈。喷溅出的彩色水花与半空的雾气,交融成湿漉漉的柔风,恰如南宋诗僧释志南《绝句》所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但是,且慢,这儿可是道家的地盘,虽然称作水帘洞,其实并没有洞,只是传为朱陵大帝居住的洞府罢了。历代名人吟诗作赋为之增色者不少,宋代李元辅、毕田、明代湛若水、严嵩、清代旷敏本、现代施南池、当代赵子牧等都有佳构。山下水流囤积清波荡漾处,孙悟空雕塑背后的石拱桥上,正面写着“水簾洞”三个大字,背后是隶书大家欧伯达挥写明代著名宰相张居正《题水帘洞》一诗:“误疑瀛海翻琼浪,莫拟银河落碧流。自是湘妃深隐处,水晶帘挂五云头。”这首诗可说是写出了水帘洞的光、声、影三绝的奇景了。

中华五岳的一个共同特色,便是石刻、题刻众多,南岳水帘洞景区也有五六十幅。最引人注目的是“天下第一泉”,字因瀑布常年冲刷,又有苔藓溜滑路难行,立在远处看不清落款,有人说是明代衡州知府计中道所题。曾见一个相貌英武的乾道,说是来自甘肃天水,他在此打坐修真的照片,印在南岳各种画册中。

右侧石壁上有石刻:“羽客下棋处,金龙曳尾处,宝箓浮水处,投金龙玉简处。”它记载了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派遣内侍张奉国率领道士孙智凉等人,专程从京师来到南岳朱陵洞投放铜简的掌故。除了祈求自身长生不老、大唐国运不衰,李隆基还将杨贵妃的名号写在祈请人一栏,希望神明庇佑他们做永远的神仙眷侣。清代道光年间,这块铜简终见人世,后流徙辗转多地,现藏贵州省博物馆,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左近处有一座麻石建造的六角凉亭,取瀑色如雪声如激浪之意,名雪浪亭,这是清末湘军名宦李元度所建。李元度对南岳文化有再造之功,光绪初年修《南岳志》时,曾经长住水帘洞,写了一篇《雪浪亭记》,在岸边绝壁上镌写“夏雪晴雷”,又在溪中巨石上摹刻“醉眠观瀑”,都是息隐山林漂泊五湖之语。涧中另有一块巨石,刻有擘窠大字“冲退醉石”,传为宋代成都双流人章詧所题。章詧博通经学,尤长《周易》《太玄》,四川官府请他做官他不去,神宗皇帝赐爵也不受,避居南岳衡山,醉眠水帘洞下,号冲退隐士,成了后人景仰的高道。还有一幅“天地同流”的石刻,却不知何人所为,笔力既工,状景尤肖,那种宏伟气势乍见之下,让人满心生出欢喜。

在水帘洞一路诗情画意地上下游玩,歇憩时回眸眺望山外开阔处,逶迤如浪的天地大美中,只见一片红墙琉璃瓦建筑浮于绿海之上,人道那是朱陵宫。南北朝时代的九仙观见不到了,梁武帝御制衡山九真观碑见不到了,南岳道教史上最有名的司马承祯白云庵见不到了,看看新世纪初重建的朱陵宫也是好的。

如果是夏天,自水帘洞口步行两三百米过去,沿途的海桐花香会让人心醉神迷。这种常绿灌木枝叶繁茂,球形树冠,白色的花序呈伞形盛开。比起桂花的馥郁浓香,我更喜欢海桐的清丽芳香,折一两枝放在车内,余香满车,三日不绝。

朱陵宫始建于晋,废置于唐,再筑于北宋政和年间,清末毁于兵燹,宫观无存,直至“百数十年后,南岳道协慨古迹之湮没,发恢宏之愿力,醵集巨资,重兴古宫”(黄至安《重修朱陵宫记》)。这样一部艰难曲折的宫观史,何尝不是咱们中国大历史的真实缩影呢?

这座金碧辉煌的宫观,坐北朝南,傍水依山,五进七重院落,占地近二十亩,总建筑面积却有两个不同的版本,《重修朱陵宫记》碑上说是四千余平方米,《南岳道教三十年》文中说是三千八百平方米,不知哪个数字更准确?中轴线由先天门、灵官殿、吕祖殿、朱陵殿、三清殿组成,其中第四进正殿主祀朱陵大帝,殿堂高踞石台之上,面阔五间,高十五点六米,重檐歇山式,檐下饰斗拱,琉璃瓦盖,画栋雕粱,富丽堂皇,殿前有四根青石透雕龙柱,工艺精湛令人惊叹。宫观两厢分别有慈航殿、财神殿以及钟鼓二亭、东西客堂、寮舍、丹房、斋堂、库房,旁边还有一个素斋堂,做着七层楼、八大碗、十样锦等南岳独有的素食美馔,到过那儿的人大都对木槿花汤赞赏有加。

当家师朱理然是个高道,不仅仅是夸她的道行高,还因为个子高,我至今没有见过比她更高大的坤道。去年夏天,小女来玩时第一次见她,我一时没有想好该怎么让小女尊称她,口里喃喃着“是叫道长好呢还是阿姨好呢”,她马上抢过话头,急急地说:“咱们道教不分男女,只有乾坤之分,不能叫阿姨,也不能叫道姑,只能叫道长或仙姑。”她是中原人氏,说话乡音很重,却一再表白:“俺河南话一句都不会讲了。”

以上都是谈笑趣闻,我想向各位郑重介绍的是,朱道长为人十分豪爽,极好打交道,来了俗客总是抢着买单。西客堂是一个书画室,南来北往的书画家留下墨宝者颇多,她本身也能书会画,这个画主要是版画。三年前,她开始学习版画创作,至今已经出品十几幅,都是有关宗教题材,其中《茶园幽幽》最知名,相继出现在区、市、省级画展上,得到许多行家和信士的高评。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她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道教女版画家。

责任编辑:远 人

猜你喜欢
南岳
观日台弄笛
《夕阳西下》
《雪国》
南岳民间传说研究
南岳名胜楹联的艺术特色研究
南岳名胜楹联的艺术特色研究
Comment on Ambivalence About Communica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A Qualitative Study of French Immersion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南岳名胜楹联的内容研究
南岳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