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区县志编纂中常见的几个基本问题

2017-05-20 14:14霍贵兴
天津史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县志志书主线

霍贵兴

当前,天津市大部分区县二轮修志正在编纂之中,在篇目设计、突出改革开放主线及地域特色等方面都有诸多探索、成功之处,在体裁运用上不乏亮点和特色。但从已复审的几本志稿看,由于资料欠缺、编纂人员工作经历局限,抑或是对方志体例的理解不深、编修经验不足等,在横排竖写、严守断限、资料归属、续志复载、以事系人及前后对比等方面,常常暴露出一些基础性问题,还需要编修人员夯实基本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方志编纂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要項勿缺,主线勿断

“横陈门类、纵写史实”是方志体例规定的基本要求。从编修实际看,一些编修人员对方志乃“一方之全史”的理解不准确,时常出现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机械地追求大而全,认为资料越多越好,记述越细越好。一些单位、部门也把能够人志看成是一种“待遇”和“份量”,希望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事物多人志。于是产生“过于求全”的现象。另一种现象则是根据基层上报的资料决定横排竖写的依据,出现横缺要项、纵断主线的现象。相对于省市志来讲,城市的区县志要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的要求也许很难,但应该能够做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

要项勿缺。有的复审稿中某些要项被忽略了,例如:在记述乡镇经济发展时,只有个别乡镇记述了第三产业,其他乡镇只设置了农业和工业两个子目。从产业构成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的情况看,从横不缺要项的角度讲,写经济发展不写第三产业就是要项不全,实在说不过去。究其原因,其一是基层上报的资料有所缺失,其二是编辑人员不了解乡镇经济工作。

再如:有的复审稿在社会部类中对习俗和宗教作了记述,但对方言类内容只字未提。方言、歇后语等民俗内容在志书中占据着重要作用,是不可不记的内容。如此要项之缺,反映出我们的编纂人员对方志各部类要项内容尚缺少整体把握能力。

又如:在写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篇时,记述了了劳动制度改革,而忽视了人事制度改革。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人事制度改革较为突出,横向不应忽视,应设一节专题记述。

主线勿断。节点很重要,有了节点,事物的发展脉络和起伏转折就清楚了。复审稿中有些地方所记述的节点明显不足,有的只记述两三个时间节点,很难反映出事物30多年的发展变化进程。

在具体事物记述上,横排门类一旦确定,无论最后划分到目还是子目,必须按发端、发展纵写史实。志稿中有的事物有的目或子目设置不合理,导致纵写事物无相关资料可用。例如:有的复审稿中自然环境篇设土壤肥力一节,下设6个目所记述内容皆为2007年一年的监测数据,2007年之前和之后的土壤肥力变化情况无一字记述,根本谈不上主线问题。对此土壤肥力个别年份的单独调查情况,建议不设目,把这次土壤监测数据调查做随文附。

再如,某复审稿水利篇“水环境管理”一目,只介绍了1994-2010年的一个整体时间段,不过三五句内容。整个目无任何时间节点,看不出事物发展的主线,更看不到其水环境管理不断加强的变化。

二、严守断限,写好“两面一线”

严守断限。除了凡例里规定的个别事物可以适当上溯或下延之外,一般事物应当严格遵守上下限的时间要求。如果志稿中很多事物的记述都不按所规定的断限要求,那么这本志书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续志,读起来也给人上下限混乱的印象。这是续志所忌讳的。有的志稿某些章节随意打破断限、尤其是任意上溯的情况比较多。有的志稿上限1979年之前的内容占到总体字数的二分之一,超限太多,让人分不清这是续修还是重修。再如,某复审稿农业篇第四章农业机械第五节农机化服务企业,下设3个目,每个目都严重超越上限,从50年代或60年代写起,而限内文字介绍不过几句话,下限情况更无任何记载,这样记述实为不妥。

有的志书规定下限为2010年,但复审稿中多处出现写不到下限的情况,有的目写到1986年,有的目写到1994年,有的子目写到1997年,更多的子目则是记到2009年。对于为什么没记述到2010年,则未作任何说明。

写好两面一线。两个面指上限和下限年份的两个横截面,要尽量记述全面;一线指上下限年之间30年发展变化的主要节点和重要史实。两个面是两个历史年份的平台,中间是一条串联若干珍珠(事物节点)的链子,它们构成了断限内各个事物的发展概貌。写好上限就能清楚地交代背景和本部志书所记述某个事物的起点,背景和起点交代越清楚,后面的发展变化才能显现出来。有比较才有鉴别。

写好上限,这里还有一个难点,一些地区续志的上限即本书上限并非前志下限,前志记述相对较少。假如上部(或首部)志书,也称前志,是一部合格的方志,那它的下限一定会记述全面而清晰。遗憾的是,我们的续志并不是衔接前志的下限,而是从改革开放的起始年1979年写起。而1979年并不是所有事物的节点,前志里有的记述不多或根本没有记述这个年份。因此,资料的收集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需要下一点功夫。志稿中的上限很多不是从1979年开始记述,有的从70年代、60年代甚至50年代写起,唯独不提下限1979年的情况;更多的事物记述则随意后延,有的从1989年、90年代甚至2000年后开始记述,断线十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例如:某复审稿环保篇第二章第一节废气、第二节废水、第三节固体废物都是从2005年开始记述。

再如,某复审稿工业篇第一章工业管理第三节能源管理,无题序从1983年记述,而下设清洁生产、合理用能两目均从2008年记述,上限无从谈起。

写好下限十分重要。清楚记述本部志书最后年份各项事物的性状、成就和不足,给历史和读者一个内容丰满而全面的交代,给再续志时提供一个翔实的起点和背景。复审稿中许多处地方没有写到下限或下限记述的太过简略。例如:某复审稿工业篇的重点企业介绍,大多没有介绍企业下限年份的经营状况。有的记述某医院只写哪年哪月建成,此后情况再无下文。事物下限情况不仅要必须记载,而且要力求记载清楚,力求记载得全面具体。

“一线”,即事物发展变化的主线。复审稿中明显存在两方面的倾向。一方面,由于资料不足或残缺,断线现象比较突出,主线或无上限或中间无节点;另一方面,则是事无巨细,年年都记,似资料长编,重点、节点淹没在冗长的流水账里。这种现象志稿中比较普遍,说明编纂者缺乏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加工。写好主线,就是要在大量资料中,在岁岁年年都有详细记载的情况下,分析、归纳、筛选,找出事物发展变化或转折的那些节点和折点,这样记述就能脉络清晰、文字简练,主线突出。

三、归纳补充。处理好复载问题

天津市规定第二轮修志区县志的上限起于1979年,目的是能够完整地记述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史进程,全面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历史变化。这与各区县前志有十年以上的时间重合(天津市区县志第一轮志书下限多在1990年以后),因此,区县续志面临大量复载问题。这是一个相对难处理的问题。虽然各区县续志在凡例中都明确规定,以重点概括和归纳法处理复载问题,但在实际编纂过程中能够一以贯之地去执行,则不是一件容易事。

重点概括或归纳性记述要把握整体均衡性。对复载内容可以简练,整体上可以详近略远,可是也不宜过分简略,甚至让读者看不到那个阶段的重点和节点。例如:某区县志复审稿对自然保护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记述,1979年至2000年(1979-1989年为复载)的20年时间只用了几行文字简单带过,而对2000年以后的情况则记述过详,导致了全章比重的严重失衡。如果片面担心续志与前志的重复而忽略不记,其结果必将导致限内事物发展脉络不清,无法比较改革前后或改革进程中的变化及其内在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对前志与续志重复时段的记述内容,编纂者认为前志写得既全面又重点突出,不知该怎样概括和归纳,于是便全部搬到续志里;相反前志下限之后的资料反而不足,导致出现详远略近的现象。在复载问题上,我们既反对过度概括前志内容,使原有的重要节点、折点销声匿迹;也反对原版原样复载,从而看不出续志编纂者的分析提炼。

处理复载问题,还要适当补充前志记述的薄弱点。对重合的十年、十几年时间资料的把握,应归纳其详处,补充其略处。对这段时间资料的收集和挖掘,是处理好与前志简单重复的好办法。前志对重要史实记述简单的、对重要节点记述不清的、对重要事项遗漏未记的,都可以继续挖掘相关资料,以补前志之不足,也解决了简单重复问题。

四、以相类从,详查资料归属

以相类从,谓按其类别各相归属。事物应按其属性各从其类。详细分析记述内容资料的属性,相同属性的应合并记述。例如:某志复审稿环境保护篇第二章第一节废气、第二节废水、第三节固体废物都是把污染物、污染源和相关治理一并记述;而在第三章环境管理第二节中又写了污染防治。建议把污染防治合并记述,自成一章,设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噪声污染防治四节。

再如:民政篇第四章第一节第二目老年人优待证和第三目尊老敬老为从属关系,为老年人办理《老年人优待证》属于尊老敬老范畴,应予并人。此外,在本篇第六章第一节节题又是老年人社会福利,分属两章的两节内容应予归并。

又如:农业篇第五章第四节农业税费管理内容,1985年至1991年记述的是中央政策,1992年后记述了部分改革与管理内容,记述简单,且过于单薄,与第十篇第一章第三节农村税费改革内容又有交叉,建议把农业篇此内容合并到第十篇农村税费改革一节之中,使同类事物记述完整。

五、善用图照,突出对比效果

图照是二轮修志最具突破性的一种记述手法。科技进步让更多更富有色彩的图照进入志书,如何利用好新旧图照的前后对比,对于二轮续志反映改革开放主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既可文约事丰、说服性强,又增强了生动性和可读性。一些区县志复审稿在有些特别需要图照对比的章节,则使用图照较少,在复审稿修改中还有很大空间。

例如:某复审稿城乡建设篇第三章村镇建设,只选用了1张图片,使读者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城镇化建设没有留下一点感性认识。再如,某复审稿城乡居民生活篇第一章收入,只有一幅示意图;第二章消费,则无一幅圖照;第三章衣食住行,应该是全书使用图照最多的章节之一,用以直观反映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而这一章也仅使用了3幅照片。图照的对比效果没能得到充分显现。

北辰续志居民生活篇五章共用了63幅实物照片,共制作使用各类示意图32幅。数量虽多,由于遴选的目的清楚,所以作用明显。“我们并不会嫌其多余,因为它们运用比较恰当、得体、直观、形象。”“应该说,北辰区生活篇比较多的使用各种统计图和照片来反映居民生活的做法是比较成功的,它可以成为编写居民生活篇的一种比较适用的技术手段。”(颜小忠,全国方志专家)

图照,特别是实物照片,使用的适当,不仅可以增强对比性,也为历史留下真实佐证。

六、以事系人,多为小人物立名

二轮修志一个鲜明特点就是贴近百姓生活。官书民用成为与旧方志相区别的一种发展趋势。生人虽不能人传却可以人志。记好人物活动,尤其是百姓人物,我们的区县志才更接地气。除了人物志专门记述外,其他章节采取以事系人的方法记述人物,是方志界一致的认识。有的区县志复审稿在选介科技示范户、民间收藏爱好者等百姓典型方面还显得畏手畏脚,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挖掘潜力。例如科技篇中的种养殖状元户、能手,文化篇中的木雕、根雕、泥塑、剪纸等方面的民间艺人,民间绘画画师,民间收藏爱好者及其藏品,精神文明建设篇(章)中的精神文明典型人物等等。倘若把这些小人物写进区县志,让各行各业“出彩”的小人物人志立名,那么我们的区县志将向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社会生活踏踏实实迈出了一大步。

猜你喜欢
县志志书主线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县志里的乡贤
例析初中生物学教学主线的设计策略
数字主线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略议年鉴资料在第二轮贵州省《科学技术志》中的重要作用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