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玉婵��
摘 要:“引学”的本质是助学,助学的艺术在于“引”的艺术,利用学案导学,能起到课堂重心前移的作用;合作探学,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共同提高;教师助学,应精心预设,捕捉课堂生成问题,使学生触类旁通;自主补学,学生应查缺补漏,及时弥补。
关键词:学案导学;合作探学;教师助学;自主补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70-1
化学学科知识点具有“碎、多、散”等特点,化学知识的考查不是简单的知识识记,更多的是侧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需具备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怎样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教师的“引学”尤为关键,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在此作简要阐述,旨在抛砖引玉。
一、学案导学
质量高的学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帮助学生串起零散的化学知识点,能帮助学生强化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学案必须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应为某一执笔老师的独撰,一般来讲,学案应具有实用性、可读性,能引导学生自主深入,能起到课堂重心前移的作用,配套的习题需具有典型性。教师操作时,可将学案在课前提前发给学生,学案由教师课前批改,通过批改发现存在问题的共性,同时也能起到督促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课堂上择机点拨共性问题,如:氧化还原知识的新授,相关概念可用留空形式,引导学生预习填写;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通过几个方程式的单、双线桥练习,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复杂的电子转移的计算、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留于课堂解决。总之,用好学案能实现对学生的导学功能。
二、合作探学
合作探学,旨在激发同伴的力量,生生互学,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可以在小组间,可以在不同小组间,可以是课堂中,也可在课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能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意义和本质,小组合作具有成员彼此互助,自己提出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功能。化学实验一般需协作完成,通过合作实验,实验探究,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提炼学科知识。为了防止基础薄弱的学生成为文明观众,教师一方面监督,另一方面必须加以指导,指定每一小组帮扶结对,同时在巡查过程中及时帮助小组寻求合作探究的最佳路径,如: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漂白性实验,二氧化硫的制备、还原性、漂白性性质实验药品选择,尾气处理,实验的观察、分析,这样的分工合作,既培养团队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积极获取知识的動力。
合作探学不仅体现在小组实验,也可体现在理论层次的学习,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小组成员间接受新知识,有快有慢,在不同的知识点,各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小组间成员可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相互纠错,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三、教师助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吃。助学的预设,需精心设计。化学知识有许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点,教师可通过学生熟悉的知识迁移,或通过相关的知识整合,也可提炼提纲让学生熟记,或将难点剖析,分层引导,例如:有机合成,常考查以真实应用背景的药物合成,适合分层引导,一般先复习官能团的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常见官能团引入有机物的方法。结合问题选项从官能团的变化采用正推、逆推,然后再根据问题整合相关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多、碎,教师可通过框图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如铝三角、铁三角。氧化还原知识学生经常混淆相关概念,可总结为“升失氧,降得还,若说剂,正相反,若说性,与剂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等等。
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教师也可抓住课堂的生成问题,贴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习,如: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理论上课置换出铜,边讲边实验时,先介绍钠与水的反应,常有好动的学生,将钠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针对这一学习小组不按老师的学习步骤要求做,先将错就错,引导该小组分析,错因在哪里,引导小组成员分析钠的性质与其它已经学习的金属的化学性质异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结构决定性质,当然实验安全,放在首位,学生应当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四、自主补学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每节课学生难以掌握全部,总有学生搞不懂的知识点,教师应设法引导学生在课后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弥补。自主补学,教师的任务关键是将学生领进门,指导学生怎样发现自身的不足,一是明确提出课堂上的小题训练,错误的题需及时订正,并搞清错因;二是学生能简单复述教师在每节课做的课时小结,;三是布置的跟踪练习,跟踪练习应体现课堂的重点,要求学生认真做的具体要求,课后需跟踪作业情况;四是在下一节课需回顾上节课存在的问题,请学生回答,让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激发学习的动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学”的本质是助学,教师要当好自身的主导角色。助学的方式很多,教师“引”的艺术要符合学生的认同感,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的方法也应各不相同。只有那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把学生的被动学习改变成主动学习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学习的好方法,为化学学习效果的提高而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