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山 主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家风十章》
□李存山 主编
□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针对当前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立足于我国丰富的传统家风文化和资源,着力挖掘传统家风形成的文化和哲学基础。全书共分十章,主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的特殊性的认识,家文化与家风的关系,传统家风的核心精神,家风与修身立命、睦亲齐家、社会建构、国家治理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系统展现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核心精神和特点,并思考今天传统家风面对的问题和现代化方式,是一本针对大众、深入浅出、具有启发意义和亲和力的通俗读物。
【精彩书摘】
“家国同构”作为一种古代主流文化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其出现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西周最重要的礼制是宗法制,它的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确立政治关系。从封建宗法出发,大家有共同的祖先,嫡长子一支为大宗,其他为小宗,小宗当中,又可以再分大小宗。大宗子统领小宗,不仅是族长,还是政治上的领袖。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以父祖之尊为核心,外接爵位之尊,内统血缘之亲,一方面使得宗族内部的亲亲关系中也充满了等级结构,另一方面使得政治领域的尊尊关系中也布满了亲属关系的影响。”换句话说,孝和忠在这里是合一的,这是家国同构观念的本质内涵。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自古以来,长期处于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和以亲子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的社会。家庭既是全家人生活的共同体和生产单位,同时也是社会的基层组织。家庭组织原则是等级分明的礼制,个体家庭始终包容在宗族或家族体系之中,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无不视为宗族或家族的成员,在君权和父权有机统一的家长教导和监督下,从事着一切活动。
在家国同构的政治格局里,臣对君要有绝对的忠诚,下对上要有绝对的顺从,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一定程度上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臣对君的忠,下对上的孝,构成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因此,人的一生都被教导要追求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以及为国鞠躬尽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这种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传统社会,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也几乎一致认为,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始终是绑在一起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兴则家兴,国亡则家灭。即便到了近代,各种封建残余受到人们猛烈的批判,但家国一体的思想仍然为人们所继承。如1939年,林语堂在完成其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时,借书中人物荪亚之口说了句“家庭是国家的第一道防线”,似乎就是在家国同构传统的回归中表明了其对战乱中家庭的看重。
在家国同构的思想观念下,家庭是伦理实施的主要场所,在此之上发展而成的伦理道德思想被统治者加以制度化成为家庭乃至国家的精神支柱。国与家在数千年的演变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直接造就了伦理道德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存在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
应该说,直接催生家国同构观念的主要因素是儒家的伦理学说。儒家历来主张以己推人,由近及远,将处理血缘关系的原则推广到社会关系之中。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按这种由近及远的思想逻辑,儒家认为:家是缩小的国,国则是放大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