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航
走进都匀市沙包堡办事处剑水村,房屋别致有序,道路干净平坦,两旁绿树成荫。你无法想象,如今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剑水村,15年前拥挤不堪、矛盾多发,发展滞后。
剑水村党总支组织委员游来成告诉记者,2002年,全村集體经济不到2000元,人均收入不足500元,交通、医疗等民生问题困难成茧。
在游来成看来,因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级党组织无钱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约。
破茧才能成蝶。
依托城郊结合部的有利优势,剑水村以新建开发区拓展城市空间为契机,利用土地入股、资本置换和村级提留款修建办公大楼、门面、修理厂、洗车场,以租赁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同时,剑水村把寨容寨貌建设、背街小巷脏乱差治理问题放在首位,积极解决村民就业难题。
15年过去了,剑水村集体经济由2000元增加到现在的流动资金200万元、固定资产近2000多万元,人均收入1万多元。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逐渐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
“通过土地入股,每年能分红近2000元,加上村里帮我找了一份安保工作,日子过得充实而有希望。”村民李虎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的领导经常来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感觉像家人一样。”
游来成坦言,“群众信任我们,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失望!”
据了解,自2006年以来,该村每年都为本村分田人口1856人发放年终补助款,仅2016年就发放补助款185600元。
“强有力的党支部是核心,是发展的前提。”谈起剑水村的变化,游来成表示,带领群众致富,必须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
剑水村蜕变的背后,是都匀市党建先行,以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重点,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的真实写照。
都匀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武东祺介绍,“脱壳”之前的都匀,受山形地貌和自身资源等因素影响,到2015年初,村级集体经济积累不足5万元的村、社区占比过半。
在破解集体经济“空壳”的难题中,都匀对全市的行政村和社区进行摸底排查并分类汇总,建起相应台账。2015年,都匀吹响“空壳村”清零行动的号角。
“通过实施精准帮扶,都匀从市直机关单位中先后选派125名副科级后备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确保帮扶‘脱壳见实效,增强村、社区后续发展能力。”武东祺说,都匀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列为乡镇、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述职的重要内容,纳入乡镇、办事处和市直单位年终目标考核,并把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办督查内容。
“造血”的同时,都匀也在积极“输血”。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四在农家 美丽乡村”建设,以小围寨办事处包阳村为代表的村子积极发展畜牧业、蔬菜种植产业、茶叶等乡村旅游业为主的主导产业,以乡村旅游促进农业发展。
如今,都匀市87个行政村、26个社区实现全部“脱壳”,部分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0万元以上。(责任编辑/蒙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