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诗人、散文作家。他的文笔清新,构思精准,语言朴素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本文主要分析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结构设计,及其艺术特色。从而可以让我们更好理解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让学生明白其具体内涵。
【关键词】《荷塘月色》 结构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95-02
在中小学教材中,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选用的较多。先生的文章选用在教材中,首先是因为先生把他的思想都是以一种真诚、朴素的语言来表达出来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然后是先生散文的独特语言艺术魅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美感对于美的追求.最后,其文章结构和只是体系对于后面的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具体包含的思想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很有帮助的。本文主要从文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艺术魅力解析;学生反映效果和追求美的人格和美的鉴赏这四个方面来分析《荷塘月色》。
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写的极美,文章对于月色下荷塘的细致观察引人称奇,具体描绘的意境更是让人赞不绝口。
(一)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完成于1927年7月,那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四·一二”大屠杀事件发生不久,白色恐怖笼罩着大地。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富有强烈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当时的情况像一朵阴云强烈笼罩着他的心。朱自清先生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希望,但眼前的现实却使他深陷苦闷和彷徨之中。作者这种深沉的苦闷在有一天的晚上终于在荷塘月色“这一片天地”暂时找到了寄托。
(二)情景分析
文章第一句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由于当时先生所处的环境,因此第一句就直接写出来了自己的心情。到底自己要不要去参加革命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先生,由此表达了先生内心的纠结矛盾的心情。在文章末尾: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句话与文章首句相呼应,因为先生在江南的时候是积极参加革命,揭露出文章刚开始不宁静的原因。文章通过描写各处的静,从而深刻的揭示了内心的不宁静。
在文章的中間段。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主要是描写了自己在北方夜晚散步看到的景色和在江南采莲时看到的景色,两个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深刻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二、语言艺术魅力解析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所有读过的读者没有一个不称赞其语言之美的,文章语言素朴美,是文章的一大亮点。
文章第一段只是一个起始段。其中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为后面的静谧做了一个铺垫。正是如此安静,先生才会有想起来荷塘,从而去荷塘赏景。
文章第二、三段相当于是一个过渡段,主要是写走向荷塘的路程所见。实际描写了路上的所见所闻,没有夸张,就是如实描写,其真实朴素的语言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后面的静谧,后面荷塘的月色应该是如此的。三段是写先生对于后面荷塘、月色的心情的,从而为后面的荷塘、月色的具体描写做了铺垫的。
文章的整个遣词造句都是十分考究的。《荷塘月色》中善于利用动词,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的“泻”用的及其巧妙,把月光照射在大地上的情景写的十分自然和宏伟。并且,文章还善于运用叠词,比如“蓊蓊郁郁”“田田的”“亭亭的”等词句,使得文章读起来更加有韵律感,增加了文章的独特魅力。
三、学生反映效果
通过对于《荷塘月色》的学习,学生们对于朱自清先生的了解更加深刻了。刚开始在接触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觉得文章内容形式之美,但是没有深究其具体思想。因此,理解这篇文章,仅仅是从文章的外在表现是很难把握其深刻的内涵的。
(一)深刻理解文章主要思想
在首次接触《荷塘月色》的时候,学生知道文章具体用了哪些手法来进行描写,包括他的比喻修辞等,但是这对于文章的了解只是出于表面的理解。深刻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必须要了解清楚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其写作的目的。在前面,我们有谈到朱自清先生在写《荷塘月色》的时候,正处于革命失败的一个压抑的氛围中,其内心的纠结和困惑十分严重。因此,在月夜笼罩的荷塘之中,才会有如此的情感抒发。
(二)美学素养得以提升
对于文章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朱自清先生的爱国热情,其如此强烈的爱国情怀又是以如此唯美的文字表达出来。《荷塘月色》采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子、把荷花比作舞女。并且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使得文章读起来更有韵味。包括文章中“缕缕清香”“笼着轻纱的梦”“羞涩地”“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笼着轻纱的梦”等字段,写的很是优美。通过对于文章的学习,学生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高。
(三)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文章总体是分三个阶段来进行描写的,文章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首先,文章是写在去看荷塘月色之前,描写小孩、家人是休息了的,自己才会有时间得以过来荷塘。在去荷塘的路上是静谧的,从而烘托出自己内心的不宁静,为后面的文章做铺垫。然后,文章主要是描写月色下的荷塘,是充满魅力的,写的很唯美。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合理清晰。
四、追求美的人格及美的鉴赏
品读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不仅仅是要从文章的表面文字来理解,还应该把先生的那种真诚的心、浓郁的情感、朴素的美及其精巧的构思结合起来仔细品读,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刻理解文章,明白先生的人格。
(一)追求美的人格
在江南的时候,朱自清先生一直都是积极参与新文学运动,朱自清先生的那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对于当时的社会影响是比较大的。但是在后来的大革命失败之后,先生对于社会的态度和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文章不仅仅是局限于诗歌,而是深刻地抨击当下的社会黑暗。《荷塘月色》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先生首先表达了自己最近的内心不宁静,后面写荷塘、月色的如此唯美,和当下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最后先生想象着自己印象中的美好的江南的样子,从而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务和美好社会的追求。
(二)文章美的鉴赏
《荷塘月色》采用多种手段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美。首先,任何事物的美好都是来自于情感的。在本文中,朱自清先生融入了自己真情,表达了对于社会的不满和自己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在本文中,先生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荷塘的荷花和荷叶的美,月色的静谧等情节,从而和自己所处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很好的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的憧憬。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绝妙的语言艺术,深刻地揭示了当前社会的现状和自己对于社会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写作方式,通过隐含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向往和诉求,是我们在文学创作上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技巧。
参考文献:
[1]黄汉云.论朱自清散文教学[C].华中师范大学,2008(10).
[2]王翠英.试论朱自清独具特色的散文艺术[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1).
作者简介:
康琴(1963.10-),女,汉族,河北省武邑县人,本科,衡水卫生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教育与现代教学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