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涛
(莒南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600)
血清学指标检验在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杜 涛
(莒南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600)
目的探究血清学指标检验在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诊治的脂肪肝患者资料75例设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设为对照组,给予所有检测者血清、肝功能各项指标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TC、TG、ALT、AST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LDL-C、HDL-C指标无明显比较差异(P>0.05)。结论血清学各项指标检测对脂肪肝病患者肝功能诊断有重要诊断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脂肪肝;血清学;检验
脂肪肝是临床较常见肝脏疾病,随着社会饮食结构变化和不规律生活作息现象增加,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脂肪常伴随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疲劳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如未早期诊断及治疗,长期发展可引发腹水、下肢水肿,增加治疗难度。近年来,脂肪肝发生年龄趋于年轻化,且肥胖人群患病机率更高,严重危及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及时进行早期检测意义重大。目前,脂肪肝常用检测方式为血清学检验,能有效反映患者肝功能情况,增加治疗方案选择效率。本研究现就此检验方法取得的结果进行回顾和分析,并将所得报告陈述如下。
1.1 基础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诊治的75例脂肪肝患者资料设为观察组,患者男46例、女29例、年龄42-78岁,平均(60.13±3.79)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9例、高中及以上36例;病程1~7年,平均(4.23±1.79)年。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70例为对照组,男43例、女27例,年龄43~79岁,平均(61.05±3.86)岁;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3例、高中及以上37例;均未有任何肝功能异常疾病。两组基数资料未有明显高度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检验者检测前3 d需保持清淡饮食,于检测当天晨起空腹时采集静脉血样3 mL,置于3000r/min离心机上,离心后取上层血清检测,检测设备采用7600日立全自动型生化分析设备及其配套检测试剂盒,检测操作严格遵循仪器与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①血清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②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1.4 统计学方法
2.1 比较两组血清指标
对照组TC、TG水平较观察组低(P<0.05),LDL-C、HDL-C水平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TC、TG、LDL-C、HDL-C水平(s,mmol/L)
表1 两组TC、TG、LDL-C、HDL-C水平(s,mmol/L)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 n TC TG LDL-C HDL-C对照组 70 3.09±0.26 1.36±0.19 2.37±0.63 1.31±0.45观察组 75 7.26±0.83*3.29±0.39* 3.05±0.75 1.42±0.53
2.2 比较两组肝功能情况
对照组ALT(24.35±4.03)U/L、AST(30.92±6.59)U/L;观察组ALT(62.57±9.76)U/L、AST(84.75±21.64)U/L;观察组各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
脂肪肝是由肝细胞变性和脂肪含量过多儿导致的弥漫性肝脏异常病症,也是多种肝病发展的必经阶段。研究指出[2],脂肪肝对机体肝脏结构及功能均有一定损伤,且严重者可发展至肝硬化、肝纤维化、肝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脂肪肝病理机制复杂,容易受生活环境、生活恶习、不良饮食和既往病史影响,故而,其具有可逆性特点,通过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可逐渐恢复正常。但其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缺乏影像学检测特异性,且穿刺活检诊断难受患者接受。对此,临床多采取肝功能及血清指标检测,通过血清AST、ALT检测以判断肝功能情况,为其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本研究现就脂肪肝血清指标检测取得的结果进行回顾及分析,以期为后续治疗方案探究予以循证依据。
由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检测TC、TG、AST、ALT水平均较对照组组高,而LDL-C、HDL-C水平无较大比较差异。由此证实,通过血清学分析检测,能有效鉴别患者肝功能情况。分析原因为,脂肪肝发生原理为多种因素促使肝细胞功能下降,致使其对脂肪酸的吸收效率降低及合成率提高,进而导致脂肪分泌和排泄功能障碍,造成酯化而成的TG在肝脏细胞内不断沉积,最终发展为脂肪肝病,且直接影响TC指标,促使体内血脂升高[3]。由此表明,TG检测能有判断肝功能情况。肝脏脂肪多来自食物摄取及外周脂肪,且在水解酶作用下合成TG,再经由转化作用直接参与体液循环,以供机体功能运转,而脂肪肝形成后则会促使肝功能紊乱,促进TG、TC水平大幅升高[4]。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间氨基转移的活性酶物质,与肝脏纤维化水平呈正相关性。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细胞浆,AST分布于细胞浆线体,肝脏细胞受损后,ALT会迅速流入血液;肝脏损伤至线粒体后,AST也会快速侵入血液[5]。因此,由上述研究表明,肝脏损伤后血清ATL、ASL会大幅度升高,肝脏脂肪蓄积后TG、TC水平也随之上升。受例数和外界环境限制,该研究尚未对检测中可能出现的误检情况作具体了解,还有待深入研讨。
综上所述,通过血清学指标检测能有效分析和鉴别脂肪肝患者病情程度,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性参考数据。
[1] 刘云霞.脂肪肝诊断中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7):88-89.
[2] 陈灵锋.肝功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2):1881-1882.
[3] 张晓红.肝功与血脂血清学指标水平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0):56-58.
[4] 王娴默,杨 章,明 亮,等.多种生化指标检验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12):1651-1652.
[5] 桂瑞丰.血清学指标在脂肪肝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河北医学,2016,22(7):1226-1228.
本文编辑:王雨辰
R575.5
B
ISSN.2095-8242.2017.010.19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