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萍
(莒南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600)
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变化情况及其诊断价值分析
李秀萍
(莒南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600)
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变化情况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52例病毒性肝病患者及52例健康体检者资料进行详细探析,设5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52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为研究组,并对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及不同程度病毒性肝病的指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TBA、TBIL、AST、AL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肝癌患者与慢性肝炎患者的ADA水平较急性肝炎高,肝癌患者的LAP水平较急慢性肝炎患者高,急慢性肝炎患者的PA水平则较肝癌患者高,差异比对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病毒性肝病中生化指标检验具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较好地评估疾病医治情况。
病毒性肝病;生化指标;诊断价值
病毒性肝炎为常见性肝脏内科疾病,临床表现以恶心、食欲减退、上腹不适为主,疾病进展期间病毒可逐渐侵入患者肝脏,若不采取有效及时的救治措施,极有可能进展为肝癌或肝硬化[1-2]。目前多予以病毒性肝病患者生化指标检验,为明确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针对性选取我院接收的52例病毒性肝病患者及52例健康体检者资料进行详细探析,作相应报告: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52例病毒性肝病患者及52例健康体检者资料进行详细探析,其中对照组(52)例,年龄为22~76岁,平均(43.28±6.14)岁,女性24例、男性28例,急性肝炎11例、肝硬化14例、慢性肝炎27例;研究组(52)例,年龄为24~75岁,平均(45.16±6.32)岁,女性27例、男性25例,急性肝炎13例、肝硬化10例、慢性肝炎12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于清晨时期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常规分离血清,以3000r/min3-5分钟进行离心处理,分离血清后将其放置于-80℃冰箱内存储。检测仪器运用全自动型生化分析仪,并遵循说明书操作,检测(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ALB)白蛋白、(TBA)总胆汁酸、(A/G)白球比、(ADA)腺苷脱氨酶、(ALP)碱性磷酸酶、(PA)前白蛋白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2.1 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
对照组T B A、T B I L、A S T、A LT水平分别为(6.42±1.18)umol/L、(25.16±5.50)umol/L、(37.48±5.77)U/L、(35.13±7.48)U/L;研究组为(52.83±2.65)umol/L、(159.12±19.66)umol/L、(255.89±26.30)U/L、(367.99±9.65)U/L。研究组肝功能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
2.2 不同程度病毒性肝病的指标水平
肝癌患者的LAP水平较急慢性肝炎患者高,而肝癌患者与慢性肝炎患者的ADA水平较急性肝炎高,急慢性肝炎患者的PA水平较肝癌患者高,差异比对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程度病毒性肝病的指标水平(s)
表1 不同程度病毒性肝病的指标水平(s)
注:组间比较P<0.05。
疾病类别 ADA(UL) LAP(mg/dL) PA(mg/L)急性肝炎(18) 22.20±5.89 380.99±25.72 180.33±28.01慢性肝炎(22) 39.63±5.92 290.12±34.89 160.26±35.81肝癌(12) 48.75±8.14 450.88±29.96 104.30±21.53
病毒性肝病的致病机制主要为肝炎病毒,临床中以肝癌、肝硬化、重度肝炎、急性肝炎及急性肝炎较为常见,诸多慢性肝炎患者若未取得有效控制,极易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其肝脏组织可出现再生结节或弥漫性纤维化症状[3]。肝炎病毒若长期聚集于人体内,可严重损伤患者肝脏细胞、生理功能及肝脏结构,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出现肝功能衰退的情况。此次研究中:研究组肝功能指标水平较对照组高,不同程度病毒性肝病的指标水平对比存在较大差异,提示生化指标检验在病毒性肝病中具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较好地评估疾病医治效果。病毒性肝病主要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病发后患者体内的血清指标水平可发生变化,机体肝细胞遭致损坏后,其肝细胞内的相关物质可渗进血液内,致使血清AST、ALT等指标含量显著升高,而且患者肝组织遭致损坏后,可严重影响肝脏合成功能,致使肝脏内合成物质GLO、ALB浓度显著下降[4]。前白蛋白多在患者肝脏内合成,其前白蛋白水平变化可直接反映患者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患者肝脏组织损伤程度越严重其前白蛋白水平越高,患者肝功能遭致损伤后肝脏代谢功能衰退,球蛋白与总蛋白渗进患者血液内,致使血液内的各类白蛋白浓度明显升高。相关实践及临床研究提到肝脏损伤与前白蛋白间存在较大关联,予以病毒性肝病患者前白蛋白检测可精准地评估患者肝脏损伤程度[5]。研究中患者TBA、TBIL、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显著升高,而且不同程度的病毒性肝病患者其ADA、ALP、PA水平区别较大,原因分析为病毒性肝病患者因肝脏组织遭致损坏,整个肝胆系统遭受影响,导致代谢途径发生变化,继而致使TBA、TBIL等指标水平升高,PA对肝细胞变化状况具较高的敏感度,是用于评估患者肝脏合成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LAP则可用于评估胆管的通常情况及损伤程度,而ADA则对肝硬化与慢性肝病存在较强的鉴别能力。
综上所述,生化指标检测具操作简便、方便快捷的优势,在病毒性肝病诊断中运用价值高。
[1] 刘梅花.病毒性肝病相关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分析[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4,25(2):74-75.
[2] 杨 慧,蔡爱玲,彭芝梅.病毒性肝炎相关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6):2343-2344.
[3] 龙 婷.病毒性肝病诊断中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及意义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9):115-116.
[4] 徐兴伟,李玉梅,李 惠.在病毒性肝炎诊断中相关常规生化检验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9):44-45.
[5] 蔡远凤.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探讨[J].泰山医 学院学报,2016,37(3):314-315.
本文编辑:王雨辰
R512.6
B
ISSN.2095-8242.2017.010.19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