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蛙泳课“分层次教学法”实验研究

2017-05-18 23:44郝国防张静
东方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蛙泳分层次教学高校

郝国防+张静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体育部 陕西杨凌 712100;2.杨陵高级中学 陕西杨凌 712100)

摘要:游泳课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重要科目,亦是薄弱环节。针对当前高校游泳开展现状,通过对蛙泳分层次教学方法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分层次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兼顾水平较差学生,重视个性发展,为高校游泳教学提供实验参考数据。

关键词:高校;蛙泳;分层次教学;实验

现阶段,普通高校因教学设施有限,游泳课程的开展根据节气仅仅局限在每年的6、7月份,使得这一项目的开展受到的极大的局限性。因此,针对普通高校游泳课的实验性教学改革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试图通过蛙泳教学分层次教学法来弥补教学课时不足产生的教学效果差异。使基础较好的同学“吃得饱”,基础较差同学“吃得消”。使得大多数同学快速掌握这一技能,并为游泳教学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普通高校共同体育课蛙泳分层次教学。

1.2 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对实验班采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蛙泳技术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蛙泳技术教学。

1.2.1 通过教学实验,实验班学生掌握的蛙泳技能水平与对照班对比。

1.2.2 通过教学实验,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与对照班对比。

1.2.3 教学实验法:实验采取班级间对比法, 2014级共同体育游泳课女生 160 人。开班前,随机分成四个班,每个班40 人,两个作为实验班,两个作为对照班。对实验班进行分层次教学,对对照班进行传统方法教学。对实验对象的基本情况、技能水平进行测试、统计,如无显著性差异,认为实验对象符合实验设计要求。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班级中已有蛙泳基础的学生学会自由泳比例有较大水平提升。

实验结果表明,已有蛙泳基础学生占教学总数的15%左右,原有教学模式下教师为照顾多数同学不由自主的会忽略已有蛙泳基础的学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结果是大多数同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基础教学的学生便会出现“吃不饱”,认为游泳课没有新意,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经过教学实验后数据表明每个班级有10%学生掌握的新的学习泳姿,即表明班级学生5-6人在游泳课的过程中学会了自由泳技术动作。

2.2 学生个体练习次数显著提。

学生练习卡练习次数统计结果显示,学生自主练习的次数由原来的平均每人6次提高到8.5次。分层次教学方法在课程初期的时候便将学生两人一组合理分配开,一个水性较好的同学搭配一个水性较差的学生,由此以来水性较差的学生恐水心理会大大降低,从而主动的增加练习次数。水性较好的同学也能从帮助同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2.3 学生游进距离显著增加。

实验后数据显示,实验班班级考试成绩显示平均游进距离为15米,普通班级平均游进距离为9.6米,平均提高5.5米。普通高校游泳课的设置一般为一个月周期,按每周一节游泳课的课程安排,四次游泳课加6-8次的自主练习次数,能够达到平均15米的游进距离,其教学效果较为显著

2.4 换气次数增加。

游泳课的教学具有特殊性,因此教学单从游进距离来分析教学效果是不科学的,相反,一味的盲目的增加学生的游进距离会增大教学危险性。实验过程中我们强调了对于呼吸的教学。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显示实验班级的平均换气次数达到5.97次,而普通班级的所用游进距离呼吸次数为3.65次。相对比普通班级,实验班级学生更加注重对于呼吸的学习。由此在游泳课结束后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其他泳姿的学习。达到技术教学与救生自救教学同步进行。

2.5 技术动作评分达标率提高。

游泳技术动作达标率有差异性。由于采用了技术动作的分层次教学,因此学生每节课都有要学习的重点目标,而不是像以前所有的动作统一教会,所以在动作的汇总阶段学生手臂技术动作和腿部技术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更加协调,技术动作评分显著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采用“分层次”教学,蛙泳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其中学生平均游进距离,换气次数及技术得分均有所提高。低班的学生调动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水平较好同学能够学会自由泳,亦能帮助基础较差学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游泳课分层次教学能够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性比较强,从而提高游泳教学质量。

3.2 建议

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因场地设施,教师配备等不同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学校特点情况制定不同教学计划。

教师上课前要对学生进行细入了解,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制定分层次教学计划,不可统一而行,因每个班级情况各有不同,细节处要做调整,要做到对于每个班级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技术了如指掌。

教师上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分层次教学计划,科学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准备教学辅助工具。

普通高校游泳课课时有限,游泳池人数较多,学生来自全国不同区域,游泳水平个体差异较大,按学生的水平分层次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科学、系统、全面考虑其相关的教学目标,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游泳这一实用技能,培养能力,适应未来生活的需求,为有效地提高普通高校游泳课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杨恒心 .“分层次教学”模式探析 : 以游泳课为例[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05, (4): 1 .

[2]赞可夫 ( 苏 ). 发展与教育[M]. 上海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3]布鲁姆 ( 美 ). 教育评价[M].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18-25.

[4]纠正红 .“分层次教学法”在游泳课中的应用[J]. 中国学校体育 , 2003, (4): 21-22.

[5]宋元平.对“班内层次调整”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7):39-40.

[6]陳伟霖.影响普通高校游泳课教学质量的目标与措施[J].福建体育科技,2001(4):31-35.

课题信息:2015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Y1504082;2015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5RWYB50。

猜你喜欢
蛙泳分层次教学高校
提高线性代数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