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 你无我有的“独生子”

2017-05-18 15:38王亚薇
记者摇篮 2017年5期
关键词:思辨性

王亚薇

【摘 要】媒体何以摆脱日趋严重的新闻“同质化”现象?新闻评论被誉为影响、引导社会舆论的“旗帜”和“灵魂”,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和公众的关注。本文试从新闻评论的重要作用、“抓人”的新闻评论从哪里来、新闻评论应与时俱“变”三个层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旗帜和灵魂 观点性 思辨性 深入浅出 站位高端 不断创新

每天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翻阅报纸或上网浏览,听到、看到的多是些“似曾相识”的新闻,这一现象被受众开玩笑地称为新闻“多胞胎”。媒体何以摆脱日趋严重的新闻“同质化”现象?这就要靠独家新闻吸引受众的眼球。但是,在“内容为王”新闻资源有限、信息传播日益迅达、人人皆可以成为“媒体人”的新媒体时代,真正的独家新闻已经越来越少。因此,被誉为影响和引导舆论的“旗帜”和“灵魂”,新闻评论正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和公众的关注。

彰显媒体力量

和其他体裁相同,新闻评论是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和其他体裁不同,新闻评论是一家媒体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言论倾向性的集中体现,很大程度引导着社会舆论走向。好的新闻评论,不仅可以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还能通过有效传播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对社会实践及生产生活起到正向指导作用。尤其在广播新闻中,新闻评论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对于一家电台来说,面对重大事件、重大主题或命题,若不能及时有效“发声”,恐怕也只能是“五音不全”的喉舌。从这个意义上说,带有鲜明观点性、深刻思辩性的新闻评论确是可以彰显“本台”声音形象的独家“产品”。

“抓人”的新闻评论从哪里来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拓展新闻的广度、增加新闻的厚度,提升传统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因时而动、因时而变,力求极致,将重大命题、重大事件说尽、说透、说足。如何写出有力度、有思想的高水平新闻评论?笔者认为:

一是大视野、小切入。虽笔触一点,却意关全局,对于受众关注的大事件、大命题,不妨以小见大。从受众需求出发的平民视角,可以有效避免新闻评论居高临下的生硬面孔,往往更容易被人接受。尤其是通过有声语言传播的广播评论,最大的特点是“我讲你听”,要让听众听得清楚、听得明白,评论的“切口”更应该小中见大、浅显通俗、贴合民意。只有这样,听众才能在稍纵即逝的声音传播中,很快听懂你要点评、说理的内容。

二是围绕热点,迅速出手。作为新闻体裁的一种,新闻评论作品也贵在新鲜,否则时过境迁,评说再有理有据,观点再独到精辟,也无法满足受众“求新鲜”的欲望。因此,新闻评论必须走“新鲜”路线,对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热点、难点及时加以剖析、评说是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果敢担负的责任。在2018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A组第6轮中国-韩国比赛结束的当晚,《经济日报》官方微信平台以“硬汉赢韩!”这一醒目的标题,对本场比赛进行了精彩点评。一时间,这则微信被微友热转,此后其他媒体虽有相关点评,但都不如《经济日报》来得新鲜、来得及时、来得解渴。不得不说,《经济日报》这活儿干得漂亮,面对吸引力足够强大的新闻事件,做出了前瞻性的策划和点评。

三是独辟蹊径,立意高远。“命义之高下”决定了新闻评论的品位。新闻评论的价值在于就典型事件、典型现象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主题或命题发言,显示出足以代表“本报”“本台”与众不同的见解和不凡的境界。比如,北京东郊火车站装卸电冰箱时,因工作人员野蛮装卸损坏了300余台电冰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此采制了录音述评《野蛮装卸何时休》,以野蛮装卸这一小事件为切口,听众很容易就“听”出了铁路系统不良路风这个全局性的大问题。整篇评论仅有七百来字,但在当时产生的社会反响非常强烈,进而引发了全社会对这一事件的思考。

四是言之有理,事理交融。新闻评论和其他新闻体裁有所不同,它更侧重于说理,这个“理”不是老生常谈,而是用事实说话,站位高端,从全新的角度揭开并逐层剖析新闻事实的不同侧面,从具体到抽象,让受众看清潜藏于表象背后的新闻事理。比如,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经济增长速度:快乎?慢乎?》,作品一开始并没有简单地给出答案,笼统地说“中国经济行驶在快车道上”,而是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向读者展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平衡因素。正是以这些不平衡的“大数据”为依托,以记者对数据的理性分析为基础,观点水到渠成,“经济增长热中仍有冰点,快中尚有慢拍。”

五是表述通俗、深入浅出。我国的一位新闻界老前辈曾说,“新闻工作者对着广大群众说话,既要有形象思维,又要有逻辑思维;既要有抽象的说理,又要有具体的形象。”广播评论要靠声音传播,只有注意语言的平民化、大众化、形象化,努力优化、活化使用来自新闻第一现场的音响,才能加速听众对“理”的认同和接受。例如,辽宁电台新闻评论作品《旗舰遇坚冰》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利用同期音响不断深化主题,极大提升了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当述说大连某集团从盈转亏、陷入生存困境的主要原因时,记者采用了省信息产业厅负责人的同期音响,“我们的信息产品没有较强的竞争力、没有家喻户晓的品牌,主要还是因为我们没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有效增强了新闻评论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新闻评论与时俱“变”

无论从新闻事业的群众路线出发,还是基于将新闻产品更好地推介给受众,新闻评论都应该不断创新。过去的新闻评论,大多以新闻节目的一个部分出现,比如,对重大事件、重要精神进行报道后,拎出要旨,配以评论,其实质仍然是对前一篇稿件的强化。常见的本台评论、本台评论员文章、本台短评和编后语等都属于这种形式。

媒体发展到今天,评论被打上了明显的创新印记。几年前,《中国之声》节目大改版时大胆实践“打造有思想的广播”这一理念,在我国广播中率先建立了评论员队伍,聘请18位专家、学者和媒体人担任第一批特约观察员和特约评论员。这些评论员以敏锐的视角、独到的见解、风趣的谈吐就新闻事件即时点评,成为新闻节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今,评论员在各地新闻广播中已经成为常态,但凡重要新闻发生、重大事件出现,评论员都会出面点评,让听众知道身边的新闻为什么会发生、意味着什么、对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等。这种专家型的解读和点评,可以让受众在短时间内接收的信息量成倍增长。

还有就是以主持人直播方式出现的评论性栏目。主持人以一个评论者的身份出现,对资讯信息进行淘洗、筛选、解读。“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尊重你说话的权利”,这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最大特点是互动性强,观点多元化,不强求声音的统一。

【參考文献】

[1]彭凌丽.浅析新闻评论的作用和要求;[2]崔中波,李丽芳.新闻策划如何落地;[3]王旭辉.广播评论,谁来说、怎么说?

猜你喜欢
思辨性
浅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依托思辨性问题,培养理性思维
在指向语言学习的思辨性阅读中培根铸魂——以四下《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二课时为例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思辨性阅读教学的路径与方法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