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作中舞蹈语言的个性化

2017-05-18 15:21崔亮
戏剧之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身体语言个性

崔亮

【摘 要】舞蹈语言是以人体动作为思维工具的,与其他语言相比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魅力,是任何一门艺术语言不可替代的。舞蹈语言的个性化是辩证统一的,是在共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寻求自我个性。

【关键词】舞蹈语言;个性;身体语言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49-02

何为舞蹈语言的个性?在我看来,好似“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通过人体动作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陌生的是同一方式下所表达的不同内容;熟悉的是所叙述的同一物质载体,陌生的是观察同一物质载体所不同的眼睛;熟悉的是引起心灵共鸣的感觉,陌生的是酸、甜、苦、辣不同滋味。

一、“人皆有之而又人人不同”的舞蹈语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舞蹈语汇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同人类社会其他语言有着共同的特点,又有着自己鲜明独特的个性。人类社会中的各种语言(只要它能称之为语言)都有着“语言”二字所具有的特点。它们都是一种交际工具,又是一种思维工具。而交际工具是语言的一个共性特征,舞蹈以动作为思维工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特征。

舞蹈编导追求的就是能够创作出准确、生动、独特的舞蹈语汇表现作品。通过作品感知生活,体现创作者的个人视角,反映自己对社会、事物的观点。每一位舞蹈编导都有其自身的风格特点,不同的编导诠释同一题材的内容都会因性格、经历、观点的不同而形成舞蹈语汇的自身写照。夸张大胆的语言、戏剧性的语言、生活化的动作语言等,都是语言个性化的标志。有时候舞蹈语言运用的手段也会成为一种个性化。总之,舞蹈语言的个性化是创作的特点之一。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没有个性就削弱了感人因素。情感的共鸣是从共性中体现个性的表达。人皆有之,而又人人不同,用不同的方式或是更深刻的剖析方式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舞蹈语言,才能塑造出让观众印象深刻的个性化艺术形象。

当然舞蹈语言的个性化问题要辩证统一地看,不是一味地寻求怪异,是建立在情感共性基础上的个性,观众才不会有陌生感,才能跟着作品的情感思路对应自己的情感共鸣;同时舞蹈语言创作是在宏观的共性基础上突破性地寻求个性,“是我而不同于我”、“熟悉而又陌生”,这样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才会既有新鲜感,又能产生情感共鸣。

如民间舞《老伴》中夸张、滑稽的舞蹈动作,多年来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蹈典型、生动地刻画了老伴之间逗趣诙谐的生活画面。作品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夸张、卡通以及机械等动作使人物形象颇具漫画感,新颖又独特,从中看到了编导的独具匠心。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对后来类似题材作品的舞蹈语言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舞蹈尾声时,舞蹈语言选用老人颤抖的手擦汗,相互扶持、步履蹒跚这些生活常态,勾勒出真实而煽情的场景,将观众的内心热潮推向顶点。所以说,编导创作的每一个动作与呼吸、力度、音乐旋律、节奏、道具、服饰等因素结合,通过技法反复地、多样地组合运用,使其成为能够表达一定思想、情感意图的特殊肢体语言和表现方式,传递编导对社会、生活的视角和态度,展示创作者的风格特点,彰显自己的格调及特殊审美价值。

一个好的舞蹈作品,是通过生动、准确、独特的舞蹈语言来体现,个性化舞蹈语言会让人印象深刻。而新的舞蹈语言到底从哪里来的?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旧的东西中发展而来的,对于舞蹈艺术来说,这里有一个民族舞蹈文化的继承问题。舞蹈创作的发展与创新,一方面要靠“流”,更重要的是靠“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舞蹈语言的提炼和创新要靠生活,要从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特定的情绪提炼动作,将生活动作提炼成舞蹈动作。

二、身体语言是舞蹈语言的发出基础,从“源”中寻求“流”的发展

舞蹈语言的发生基础,来自人类早期的身态语。在原始时代,当人类的口头语言还处于“期期艾艾”的粗朴形态时,人为了生存,为了与自然搏斗,他们以简单的身态表情为交流手段,沟通情绪;同时,也用身态语言来沟通情感,表达关切。人的意识发生,人的口语能力也大大地发展了,而人的口语能力的发展又使人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得到发展:渐渐地,身态语在人际交往中降为辅助性手段,身态语所具有的那种特殊表情功能、表意功能逐渐被人们所忽视,或被“转意”。所谓“转意”,就是转变了原意。如:握手,原始人时期,已经有了握手的动作,陌生人见面时,张开手掌,让对方看到手中没有害人的武器,以示友好。现代社会,握手已转意为一种礼节,一种情感交流动作。握手所传递的信息不再是让对方看到手中没有武器,而是一种礼节或情感表达。握手时间的长短、强弱所传递的情感同双方情感的密切程度成正比。

现代社会,身态语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降为辅助手段,但在表演艺术中仍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舞蹈艺术中,人类早期身态语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了令人惊奇的发展和美妙的升华,发展成一门令多少舞蹈家为之奋斗终身的独立性艺术品种。正如舞蹈家沈培艺所说:动作是她生活的世界。一些描写舞蹈的传纪文学在塑造舞蹈家的形象时也谈到:他们的话很少,他们要说的,已通过身体充分表达了。正由于舞蹈语言的材料,提炼于人类的日常生活的身态语,舞蹈语言才能跨过国界,成为人类共通的语言。

三、变革、发展打破舞蹈语言的模式化

舞蹈的手段方法都是人的观念的产物,陈旧观念是不会有新的艺术手法的创造的。人的劳动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在变,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又都不是封闭孤立的,这些变化必然要冲击一切旧的观念,观念的传播又不受国界的限制。当前的世界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观念变革,这种变革已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角落。观念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人们艺术欣赏的兴趣。大家感受最深的生活节奏的变化,就在促使人们时间观念的加强和欣赏趣味的变化。

中国舞蹈是在西方芭蕾与中国戏曲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训练体系,有着相当规范、程式化的基本模式,审美价值也趋向集中。所以创作中很容易出现概念化、模式类的舞蹈语言。因此,为了避免创作常规,应从思维方式入手。

四、结论

综上所诉,舞蹈语言是以人体动作为思维工具的,与其他语言相比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魅力,是任何一门艺术语言不可替代的。随着时代观念的转变,人们已从求同观念向求异观念转变,从稳固观念向更新观念转变。如何准确而又独特地运用好舞蹈语言,是舞蹈创作者所要研究学习的一个重要课题。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共性与个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个性是建立在人的共性情感基础上的,是在关怀“人性”的范畴内,遵循生命运动的基础上,捕捉充满象征意义的人体动作作为传递、交流的语言符号,通过时间、空间、力度的变化,反复、多样、多向的组合运用,发挥创作者的思维能力,对原始材料进行解构重组,形成“形意互练”的创作过程,最终呈现出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意图,以及创作风格和特殊审美价值,从而形成舞蹈语言的个性。

参考文献;

[1]胡尔岩著.舞蹈创作心理学[M].中国戏曲出版社,1998.

[2]孙大路著.中國舞蹈编导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刘青戈著.现代舞蹈的身体语言[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吴晓邦著.舞论续集[M].中国舞蹈出版社,1989.

[5]于平著.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李承祥著.舞蹈编导基础教程[M].北京舞蹈学院,1999.

[7]于平选编.舞蹈编导教学[M].北京舞蹈学院,2006.

[8]卡琳娜.伐纳著.舞蹈创编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9]朱光潜著.文艺心理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10]肖建华著.审美训练[M].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崔 亮(1980-),男,蒙族,四川省成都人,舞蹈专业本科,单位:四川传媒学院音舞系舞蹈编导教育专业。专业方向:舞蹈编导和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身体语言个性
身体语言
论审讯中身体语言的运用与利用
浅谈幽默式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The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
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中美身体语言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