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林
2014年11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正式公布了“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验收结果,湖南省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以下简称“我校”)被评为“优秀”等级,标志着为期两年的国家示范校建设任务圆满完成,在学校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建设项目完成后,面临“后示范”建设的问题,是故步自封,还是乘胜奋进?
一、重构制高点:以“卓越校标准”引领学校发展
2015年,湖南省启动卓越职业院校建设,学校党委、校长室审时度势,毅然选择挑战,全力以赴创建省卓越职业院校,学校发展有了新的目标、方向和标准。
在明确新的目标后,我校上下同心聚力,再度起航。2015年完成了卓越校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编写,成功立项为首批13所建设的卓越中职学校之一;2016年全面启动卓越校的建设,以卓越校标准引领学校发展,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将任务层层分解,紧紧围绕建设目标,凝聚共识,抢抓机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实施专业群、教学团队、治理能力和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明确着力点:以“五大工程”推进内涵建设
一是深化“双培养”育人工程。学校认真践行“厚德强能,强技有为”的校训,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和要求,创新育人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育人工程,从而取得显著成效。坚持一手抓升学,一手抓就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彰显我校特色,打造育人品牌。在对口高考方面,多年来居湖南省岳阳市榜首;在学生就业方面,有40多家企业来校招聘,学生供不应求。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学生个性特长不断彰显。
二是大力实施质量推进工程。专业建设的水准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按照“适应市场、动态调整、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原则,根据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要求,适时增加或调整专业面向,动态调整专业布局,科学构建了加工制造、现代农业和电子信息三个专业群;在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总框架下,各专业创新了“车间+工作任务”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启动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按照“从职业中来,到职业中去”的理念,重构了“群共享+专核心+拓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与岗位的有效对接;按照岗位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精选素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与实训,形成了“账目驱动,学做结合”等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三是实施师才优化工程。建立了与企业“互派共育”的教师培养机制,实施双百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和“校友兼师团”工程,通过高校进修、企业锻炼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职业素质。2016年,引进新教师12名,聘请骨干教师24名;建立了大师、名师工作室3个; 40名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53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学历提升培训;校内教师结成师徒33对,教师与企业能手结成师徒18对。
四是实施教研教改工程。教研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狠抓突破口,注重过程管理。继2015年有三个省级课题立项后,2016年又有两个课题成功立项为省规划课题;有两个教改研究项目顺利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的验收,有一个课题被评为湖南省优秀课题、两个研究成果获湖南省2016年教育技术成果评审一等奖。
五是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学校努力向上争项目,除卓越校外,在建的还有特色专业等12个省级重点项目。学校借助项目契机,聚力学校发展;剖析问题,寻求改革创新方向;明确重点,破解学校发展难题。项目建设不仅缓解了学校财经压力,更是带动了学校品质的提升。学校按照项目建設要求,将项目建设与常规工作有机结合,边建设、边研究、边实践,产生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大幅提升。
三、谋定突破点:以科学发展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学校在办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惑,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将集中精力,突破重点,攻克难点,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1.内部治理诊断与改进工作
履行好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整改制度;二是开展多层面多维度的整改工作;三是构建校内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证制度体系。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以教学为中心,正确认识“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认清学校中长期目标和当前目标,关注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智慧校园建设
学校以建设“智慧校园”为切入点,进一步优化校园上网环境、丰富校园网络体系,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进程,全力打造一个全方位、高标准的数字化校园。充分利用网络空间,改善学校管理;广泛使用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积极探索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加强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
(作者单位:湖南省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