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芬芳

2017-05-18 10:34
当代党员 2017年9期
关键词:婢女卷帘唐诗宋词

古典诗词里伤时感怀之作仿佛随处可见,“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这些诗词里透出的温情的感伤和清冷的喟叹,似乎对今天的人们已没有了“切肤之痛”。然而,那种至情、多感而温柔的情愫却很容易击中我们内心柔软的地方,毕竟“心情国度”里的情感关隘都是一样的,谁都不可能轻易地越过。

有人说容易被感动的人最能品尝人生的甘美,是否可以说,能够品味美的消逝与幻灭的人更能体会心灵的深度与丰富。

古典诗词里那些最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哪一首不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哪一首不是出自善感而多情的心灵?只要拥有一颗至情至真至善的心,花开花谢、春来春去都会成为记忆里一道暖人的风景,那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番美意,时时牵动着我们的心弦,跌宕出或惊喜或感伤的旋律。

青山可爱,赏不完,看不尽。一个人当如何涵养自己的襟抱、性情,才能与青山“相看两不厌”?青山妩媚,人与之相谐呼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浪漫?这种浪漫来自始终保持敏锐的心灵。如果心灵已经麻木了,即便登上巍峨秀美的名山,也很难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李清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醉意朦胧中,听了一夜的风雨,想着园中的海棠,不知给风雨摧残成什么样了。问卷帘的婢女,听到的是漫不经心的回答:还是一样呀。怎会一样呢?纤细敏锐的心,不用实地去看,也比粗心的婢女知道得真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浪漫决非粗枝大叶、漫不经心的,浪漫是要“用心”的。

苏东坡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柳絮飞时,花事已近阑珊,本该“伤春”的东坡却看到了“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别样生机!能于庸常的生活中发现美,能于“柴米油盐酱醋茶”中欣赏“书画琴棋诗酒花”,不也是一种浪漫?或许是更难得更旷达的浪漫?

浪漫与否,其实取决于人,取决于心。“风吹荷叶动,无夜不摇莲”,这是途经荷塘的人都能感知的吗?“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如此深婉凄切的诗句是每一颗离别的心都能萌生的吗?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静,“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舒婉,“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的惆怅,“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清冽,“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孤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放……真可谓无月不诗,无酒不歌!明月是古人的酒,那般醇厚,那般甘冽,寄托著那般永恒的情思!

如果将月亮从唐诗宋词中“剔去”,我们的唐诗宋词还会有那般丰盈而饱满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寄的是“愁心”!我们还有“愁心”可寄吗?

作家张洁曾说:“要是我身上还有那么一点儿人性,要是我没做什么投机取巧、伤天害理、卖友求荣、诬陷别人的事……我以为那是和充满人情、人性、人道的古典文学的陶冶分不开的。”古典诗词所表达的人情、人性以及人道,其实揭示的是人的内心世界的巨大和丰富。这巨大足以遮蔽我们所面对的外部世界的非人情、非人性、非人道的东西,这丰富也足以抵御我们所面对的外部世界的形形色色的诱惑。

让我们沐浴着明月的清辉,在古人芬芳的诗句里徜徉,使心灵在无蔽的澄明里安详……

猜你喜欢
婢女卷帘唐诗宋词
《江山如有待:唐诗宋词日历 2023》
婢女与羊
唐诗宋词中的二月二
婢女与羊
英语世界里的唐诗宋词
防火卷帘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唐诗宋词选择读》注释献疑(三则)
大棚卷帘机的安装与安全操作
本期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