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2017-05-18 10:27纪兰
教师·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笔者课文

纪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其“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确、科学、有效的策略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那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需要把握哪些策略呢?下面笔者试结合自身的阅读教学实践,浅谈几种基本的策略。

一、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虽然表面上说的只是诵读与写作(“吟诗”,其意当指诗歌创作)的联系,但实质上涉及诵读、积累、理解、写作等范畴。可以说,正是由于“熟读唐诗三百首”(诵读的不断积累),个体对作品的理解也随之不断加深,最终才能使所学知识为我所用,进而从“不会作诗”的初始状态提升到“会吟”这一自主创作的境界。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论认为 :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量变的积聚,就没有质变;当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质变。如果借用这一理论观点来阐述诵读与理解的关系,那就是:当诵读某一作品的次数积累(量变)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产生对该作品理解的飞跃(质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诵读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体会作品的内容情感,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诵读比简单的朗读更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又不像朗诵那样具有表演性,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笔者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诵读能把书面文字这一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以听觉这一可感性极强的形式将作者隐藏于作品字里行间的真挚情感表露、再现出来,与单纯的默读相比,在增加了大脑皮层刺激渠道的同时,还促进了信息接收、编码、储存、提取以及解码的多维立体性。因此,诵读有利于阅读主体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二、让学生在扮演中体验

阅读,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审美活动。它体现着读者(审美主体)对作品(审美客体)感受、体验、认识乃至“再创造”和“再评价”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会发现学生对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难以有深入透彻的理解。究其根源,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较为贫乏,“没有类似的经验”,以至于使作品“失去了效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难以达到对作品理解与共鸣的境界。那么,究竟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扮演作品中不同的人物角色,从而达到体验人物思想感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等目的。

笔者在教学《范进中举》时,就曾让学生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让他们分别扮演剧中人物,认真排练,准备择日演出,进行评比。学生一听说要让他们自主编演课本剧,热情空前高涨,商量组合、编写剧本、自制道具、分配角色……忙得不可开交。结果在演出时笔者发现,学生们无论是对课文的理解还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具有强烈内在动机的学习过程,才是有效的学习过程。作为学习指导者的教师,最大任务就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给予学生内在的驱策与激励。而根据有意义学习理论,课文内容只有被转化为一定的活动而呈现时,才能被学生内化,并形成认知结构,推动能力的提高。如果运用以上理论来解释笔者上述教学实例中的种种现象,那就是因为,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能以富有趣味的活动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推动学生产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欲望,形成强烈的内在心理动机,促使学生乐于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形象进行细心揣摩、深入探究,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掘了他们认知与创造的潜能。

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我国当代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认为:“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青少年的情感尤其容易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如教学课文《天净沙·秋思》时,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忧伤感人的思乡情境:夕阳西下,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息着晚归的乌鸦,小桥下缓缓的流水映衬着静静的人家,在萧瑟的西风中,一个孤独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沿着蜿蜒的古道愈走愈远……放映上述画面的同时,由一个有低沉的男中音的学生进行课文朗诵,并配上一段哀婉惆怅的音乐,渲染乡愁迭起、孤独寂寞的情感氛围。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通过现代科技真实地再现凄美悲凉的思乡情境,试问又有多少学生能够不为之悄然动容,黯然神伤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多次灵活运用创设情境这一策略,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中的策略绝不仅仅只有上述几种,笔者所列举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在现实教学中,还有许多教学策略有待我们去钻研和探究。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實践、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中天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笔者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老师,别走……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