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疏肝利胆健脾汤治疗慢性胆囊炎25例

2017-05-17 07:40:56郭富彬刘耀英孙海涛张俊阁田焕萍李景录李广益商建伟
福建中医药 2017年2期
关键词:利胆疏肝胆囊炎

郭富彬,刘耀英,孙海涛,张俊阁,田焕萍,李景录,李广益,商建伟

(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2.多伦县中医院,内蒙古多伦027300;3.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010000)

·临床报道·

自拟疏肝利胆健脾汤治疗慢性胆囊炎25例

郭富彬1,刘耀英2,孙海涛2,张俊阁2,田焕萍2,李景录2,李广益2,商建伟3

(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2.多伦县中医院,内蒙古多伦027300;3.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北京010000)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利胆健脾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胆炎康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自拟疏肝利胆健脾汤随症加减,每日1剂,早晚分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对胸胁胀痛、心下痞满、纳差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彩超检测胆囊壁的厚度、毛燥及胆汁透声变化,比较2组彩超及中医症状疗效。结果治疗组彩超疗效、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86.67%,对照组分别为63.33%、56.67%,治疗组彩超疗效、中医症状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利胆健脾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慢性胆囊炎;肝郁气滞证;疏肝利胆健脾汤

慢性胆囊炎多由饮食不当或情志不舒所致,不仅病程较长,而且容易复发,临床表现主要是右肋部及右肩背部疼痛不适,胃脘部灼热,厌食,腹胀以及嗳气。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及饮食方式的改变,该病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相关文献[1]记载,人体于40岁以后会呈现不同程度的生理改变,胆囊功能降低,胆汁出现滞留,是诱发胆囊炎的关键原因。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较好,然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大多数中成药均以清利肝胆湿热为主,但过用苦寒之品,必然损伤脾胃,因此,我们采用自拟疏肝利胆健脾汤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整理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多伦县中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胆囊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女14例,男16例;年龄30~60岁,平均(45.21±7.63)岁;病程1个月~5 a,平均(61.12± 5.24)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0~60岁,平均(44.25±7.13)岁;病程1个月~5 a,平均(58.15±6.12)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2]制定:①间断或持续的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②有消化不良症状,如反酸、烧心、腹胀、嗳气等,进食油腻后症状加重;③有急性发作及缓解交替的特点;④胆囊区有轻压痛或叩击痛;⑤彩超示胆囊壁毛糙、壁增厚或伴胆囊结石;⑥胆囊造影示胆囊缩小,胆囊收缩不良或胆囊显影淡薄,或可见胆囊结石。具备⑤或⑥中之一,加①~④中2项者可诊断。

1.3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3]中胁痛章节辨为肝郁气滞证:右胁肋部胀满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脘腹痞闷,每因情志变化症状随之增减,伴纳差、嗳气频作等。

1.4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者;年龄30~60岁;受试者或其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5排除标准急性胆囊炎;年龄在30~60岁以外;合并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者;近1个月使用任何可能影响疗效的药物者;研究者认为不能依从研究程序的受试者;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6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用SPSS16.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方法

2.1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胆炎康胶囊(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次4粒,3次/d。治疗组口服自拟疏肝利胆健脾汤加减,组成:柴胡15 g,枳壳15 g,白芍15 g,甘草15 g,黄芩15 g,郁金20 g,延胡索20 g,茯苓20 g,白术15 g,半夏12 g,王不留行15 g,鸡内金15 g。加减:伴结石者加金钱草60 g,威灵仙30 g,海金沙30 g;腹胀纳呆者加焦三仙各15 g,莱菔子15 g;嗳气频作者加旋覆花10 g,代赭石30 g;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5 g,苏梗20 g;胁痛者加青皮15 g,当归20 g,丹参30 g;口干舌红少津偏阴虚者加沙参15 g,麦冬15 g;口喜热饮,腹胀便溏者加吴茱萸6 g,高良姜12 g,香附15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2组均治疗1个月。

2.2观察指标及方法2组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4],包括胸胁胀痛、心下痞满、纳差;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胆囊壁的厚度、毛燥及胆汁透声情况变化;治疗后评价2组疗效。

2.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拟定如下,①彩超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彩超检查提示胆囊正常;显效:彩超检查提示胆囊炎症明显减轻;有效:彩超检查提示胆囊壁厚度无明显改善;无效:彩超检查无改变。②中医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值减少≥70%,<95%;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积分值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缓解,积分值减少<30%。

3结果

3.12组彩超疗效比较见表1。

表12组彩超疗效比较(n,%)

3.22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见表2。

表22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n,%)

4讨论

祖国医学中没有慢性胆囊炎的病名,依据其临床表现,慢性胆囊炎当属中医“胁痛”“黄疸”“肝胀”“胆胀”“腹痛”等病范畴。现代中医在阐述其病因病机时,多局限于肝胆失调,湿热内蕴证型。而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是贯穿慢性胆囊炎病程的主要病理改变,且病程日久,脾胃虚弱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病理改变。肝有排泄胆汁,疏土助运功能,故有“土得木而达”(《素问·宝命全形论》)之说。木不疏土,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脾运失健,表现为脘腹痞胀、食少神倦、大便溏泄等症,常同时兼有肝郁气滞证的症候表现[5]。

中医认为“痛则不通”,胆囊炎长期疼痛,导致肝气郁结不通。肝气郁结一方面会加重胁痛,另一方面会横逆犯脾,影响脾胃运化,而早期过用清热剂亦会损伤脾胃,中焦运化失司,水湿停滞。本方以四逆散和小柴胡汤为基本方加用白术、茯苓以健脾益气,补而不滞,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阴柔肝,枳壳行气破滞,黄芩清热燥湿,郁金、王不留行、延胡索舒肝止痛,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鸡内金消食导滞,加强消化功能。现代研究证实:四逆散对胆汁的分泌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柴胡,枳壳、郁金、延胡索、白芍、甘草均有解热镇痛、抗炎、保肝、利胆作用;柴胡、白术、茯苓还有增加消化功能、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本研究中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自拟疏肝利胆健脾汤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可显著减轻疼痛程度及疼痛发作次数,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可临床治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李德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6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0,19(2):70-71.

[2]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9:2152-2153.

[3]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08-112.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82-285.

[5]叶柏,陈静.徐景藩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六法[J].江苏中医药,2014,46(8):11-13.

R575.61

B

1000-338X(2017)02-0061-02

2016-12-02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医疗管理集团科研交流与合作项目(20111024)

郭富彬(1986—),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

刘耀英(1964—),男,主任医师。E-mail:gfb7762@163.com

猜你喜欢
利胆疏肝胆囊炎
Shugan Huoxue Huayu Fang (疏肝活血化瘀方) attenuates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by inhibi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signaling
Mechanism underlying efficacy of Shugan Sanjie decoction (疏肝散结汤) on plasma cell mastitis,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HPLC法测定和肝利胆颗粒中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
云南化工(2021年8期)2021-12-21 06:37:34
金茵利胆复方制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2021年5期)2021-07-21 08:38:46
利胆退黄夸茵陈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12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