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防控的业务外包管理

2017-05-17 08:38温竹林
关键词:业务外包劳务派遣风险防控

温竹林

【摘 要】通过合理界定外包业务范围,制定业务外包规划,梳理、整合、优化业务流程,针对业务特点强化外包合同文本管理,防范外包业务选商、签约、定价、监管等关键环节的风险,企业通过业务外包得到更专业更经济的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

【Abstract】Through the following aspects: reasonable definition of outsourcing business scope, making outsourcing planning, analysis, integration and optimize business processes, strengthening the outsourcing contract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business risk characteristics, enterprise can prevent the risk of outsourcing supplier selection, contract, pricing, regulatory and etc. key links. Through outsourcing, the enterprises gain more professional and more economic services,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关键词】业务外包;外包合同;劳务派遣;风险防控

【Keywords】 business outsourcing; outsourcing contract; labor dispatch;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68-02

1 基于风险防控的业务外包管理的主要做法

1.1 制定业务外包制度防范业务外包风险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财会[2010]11号)把“业务外包”定义为“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承包方)完成的经营行为。”[1]

企业的业务外包风险主要包括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的风险,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的风险,以及商业贿赂的风险。企业应制定业务外包管理办法,优化业务外包管理流程,科学合理制定业务外包规划,规定外包业务选商、定价原则和程序,运用市场化机制完善外包费用定价,严格执行制度防范业务外包管理关键环节风险。

1.2 合理界定外包业务范围,制定业务外包规划

按照突出主业、利于管理、界面清晰、责任明确、条块整合、名称规范的原则对企业业务进行梳理和划分,把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非关键性、辅助性、附加值低、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度较低的业务划分为非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纳入外包业务范围。对含有可外包业务单元的核心业务进一步细分,把处于主要装置运行链的首(末)端,能独立运作、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没有增值空间的工序和作业,完整切割出来作为非核心业务。对于界面模糊、相互关联的业务进行现场调查确认。

在区分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对非核心业务进行整合:将业务内容相近、流程相似、分散在不同地点的业务归为一项整体业务;将业务间有关联,涉及一项或多项要素,可统一管理的不同业务按工作性质内容进行归纳合并。对梳理整合的企业外包业務名称和内容进行规范统一,建立企业非核心业务范围划分表,并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操作、规范运作、保持稳定的原则,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战略需要,科学制定企业业务外包规划,分阶段实施。

1.3 严格外包业务承包方资信审查,控制签约主体风险

企业制订业务外包方案,应明确外包准入要求。企业建立“管用”分开的资源市场管理机制,业务外包归口管理部门建立合格承包方一览表,签订合同只能选取获得准入资格的合同相对人。对新承包方的准入,必须按程序办理审查审批,必要时实行现场考察。承包方应取得相应营业执照、专业资质,技术及经验水平符合业务外包要求,按照业务外包方案要求取得QHSE体系管理认证等。其从业人员符合岗位要求和任职条件,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1.4 按业务特点规范外包合同文本,防范合同签订风险

不少企业在实施业务外包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用工单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必须同工同酬。而且根据《中华人民共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劳务派遣劳动者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可见,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实际用工单位承担的法律责任大,存在较大的风险,要严格依法适用。

而实施业务外包后,企业注重的是对工作结果的管理,用的是服务,而不再是直接用人,用工单位并不参与劳动过程。凡是由承包人组织人员、独立指挥劳动者完成服务或作业[2],交付工作成果,按工作成果计算报酬的非核心业务,可以根据外包业务的性质和法律关系,签订合同选择适用承揽合同、委托合同或技术服务合同文本,化解劳务派遣用工法律风险。

按照基础性生产制造、物料投放、产品包装装卸、运输物流、行政后勤等业务作业特点,企业可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和业务属地管理单位规范业务外包承揽合同文本,分别制定相应外包合同示范文本,防范合同风险。业务外包合同主要条款包括外包业务的内容和范围、服务和质量标准、费用结算标准、双方权利和义务、验收办法、HSE管理、保密事项和违约责任等,重点明确承包方的业务管理控制义务。

1.5 规范定价规则和程序,防范外包业务定价风险

外包合同的定价应遵循“公平、透明、规范”的原则,按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价(含招标价)的顺序确定,无上述价格的,企业应在进行市场调研后组织有关部门与签约对方协商确定互供产品(服务)的价格。对于劳务派遣合同期满终止后,签订业务外包合同, 承包方增加了业务管理义务,可合理计取管理费。企业整理制作各类业务的定价依据,确保同类业务的定价标准一致性,不会因业务主管部门和属地管理单位的不同而出现偏差,严格审核外包业务服务费拟调增方案,控制定价风险。

1.6 明确外包业务的监管职责,防范作业安全风险

为加强业务外包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理,企业建立业务外包归口管理、职能部室专业主管和业务使用单位属地管理的管理网络,发挥专业部门的“线管理”,作业部、中心单位的“面管理”作用。业务外包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编制企业业务外包总体方案,完善企业业务外包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组织新增或调整业务外包实施方案审核,并按程序报审批。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核企业各单位提出的对口业务外包需求,核定业务外包工作量,审核业务外包费用,负责指导制定外包业务作业标准的考核细则;参与对业务外包使用单位和业务外包承包方的检查工作。企业下属单位是业务外包管理的责任主体,是外包合同的执行主体,负责督促业务外包承包方履行合同,执行作业标准和考核细则。企业通过内控测试、专业检查等形式,以安全为中心,强化对外包承包方作业现场的督查管理,防范作业安全风险。

2 基于风险防控的业务外包管理成效

2.1 实现业务流程的整合优化,提高作业效率

企业组织业务属地管理单位和部门,切实做好业务外包的基础工作,在一个单位的上下业务链的相关业务尽可能发包给同一个承包方, 减少业务交接、协调环节,业务界面清晰,有利于安全、环保责任的落实。企业通过非核心业务流程的整合优化,提高了作业效率。

2.2 实现企业的简员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通过严格依据业务工作量计算业务外包合同价款,依据作业标准和考核细则加强业务过程监管考核,在扣除考核后结算,督促承包方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业务外包风险控制,企业实现减员、降低人工运营成本的同时,得到专业化服务保障。企业把人力资源集中投入到主业的规模经营,提高了企業核心竞争力。

3 结语

推进非核心业务外包是企业突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是降低自行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实施业务外包必须依法签订业务外包合同,规范合同条款,防范“假外包、真派遣”的法律风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财会[2010]11号[S].

【2】李淑芹.劳动合同法中劳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区别[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2):74-80.

猜你喜欢
业务外包劳务派遣风险防控
劳务派遣用工同工同酬法律问题研究
浅析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认定
政府审计业务外包的风险与防范
浅谈现代企业服务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