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军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小切口直视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与后腹腔镜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
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小切口组与后腹腔镜组进行治疗,每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相关临床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卫生经济学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后腹腔镜组,总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直视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术中出血量不及后腹腔镜,但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治疗费用,更适宜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小切口; 腹腔镜; 取石术; 术中出血量
doi:10.14033/j.cnki.cfmr.2017.9.0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131-03
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来源于肾脏,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多发生于中年[1-2]。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腰痛和血尿,可合并有呼吸急促、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导致严重梗阻,发生肾功能损害、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健康安全[3-5]。为探讨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
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小切口直視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与影像学检查确诊,同时符合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相关手术指征,并均签署本研究的相关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19~68岁,平均(42.4±5.7)岁,左侧结石40例,右侧结石36例,结石直径11~28 mm,平均(15.8±1.5)mm。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小切口组与后腹腔镜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部位、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小切口组 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于第12肋尖下方行小切口(约4~6 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开肌层至腹膜后间隙后,并打开Gerota筋膜,使用小拉钩拉开切口,游离暴露结石段输尿管,采用剪刀切开输尿管壁,取出相应结石,置入双J管,输尿管壁实施间断缝合术,并留置常规切口引流管,结束手术。
1.2.2 后腹腔镜组 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取90°健侧卧位,采用“三孔法”制作后腹腔间隙,将三套管中置入相应的腔内监视镜与操作器械,在腹腔镜的视野下,逐渐分离输尿管结石段,采用抓钳将结石上方的输尿管固定好,采用剪刀切开输尿管壁,取出相应结石后,松开固定钳,将尿液吸净,置入双J管,缝合输尿管切口,并留置常规引流管,关闭穿刺孔。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卫生经济学指标(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采用Epidata 3.1输入计算机,确认核查后,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下床活动时间皆略长于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卫生经济学指标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组患者住院时间略长于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患者总治疗费用明显少于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开放式切开取石术逐渐被取代,微创手术的观念已深入人心[6-7]。目前,临床上治疗输尿管结石常用的微创手术方法主要有小切口直视下与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二者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的特点,同时较小的手术瘢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及家属的审美需求[8-11]。然而微创手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如采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时,遇到下段输尿管炎性狭窄、息肉堵塞输尿管或结石被肉芽组织包囊等情况,均可导致腔镜下碎石的失败[12-15]。小切口直视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需要的设备少,成本较低,且在遇到取石困难、内出血严重等情况时,均可随时扩大切口,转型传统开放式手术[16-18]。本研究中,笔者在临床上应用小切口直视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小切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这说明采用小切口直视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降低手术风险,但术中出血量相对较高,手术损伤相对较大,不利于术后创伤的恢复。同时,小切口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皆略长于后腹腔镜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小切口手术仍存在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也充分的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另外,小切口组患者总治疗费用少于后腹腔镜组(P<0.05),进一步说明了小切口直视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需要的设备少,成本较低,这有利于降低手术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且小切口手术操作更为简单,因而更适宜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念龙.嵌顿性输尿管结石的治疗现状[J].医学综述,2014,20(9):1589-1592.
[2]林峰,陈军,王鸿康,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26(17):2036-2039.
[3]石全彩,贺凤华,刘慧,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2,40(1):71-73.
[4]黄勇平,梁庆祖,黄群,等.微创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45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7):848-849.
[5]陆高庆.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2013,41(6):913-916.
[6]徐伍军,李志刚,何巍,等.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尿路感染的微创治疗体会:附40例报告[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7):29-31.
[7]黄华刚,陈长健,周建方,等.后腹腔镜与经皮肾镜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研究[J].右江医学,2014,42(6):658-661.
[8]谢逸峰,倪云,唐梅芳,等.上尿路结石伴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两种不同取石方法的比较[J].右江医学,2011,39(1):35-36.
[9]陈峰,郎云琴,沈蓉,等.3种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护理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1):100-103.
[10]朱志国,马建芬.不同微创术式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3,42(7):846-848.
[11]蒋宏毅,赵洪青,吴洪涛,等.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69例报告[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8):791-793.
[12]林立国,吴国忠,孙忠凯,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单孔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27(17):2050-2053.
[13]楊水法,章振保,潘东山,等.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疗效的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26(36):4361-4363.
[14]缪惠东,何中寅,沈锋,等.三种微创手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5,18(28):76-78.
[15]丁智兵,李文威,周微,等.微造瘘经皮肾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205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1,26(9):658-659.
[16]毛峥,董自强,张路生,等.输尿管上段结石四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11,23(8):922-924.
[17]朱家红,高华廷,邵焕军,等.经皮肾镜与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对老年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9):2238-2239.
[18]麻立,倪少滨,王春阳,等.后腹腔镜肾盂上段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1):94-96.
(收稿日期:201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