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学习理念,注重学生参与教学,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主动学习的思路来启发学生不断的走进教学,形成与教师的良好互动。针对在初中数学阶段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主动学习;和谐发展;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高中数学的基
础。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被生活所应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师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讲解,通过灌输的方式将知识传播给学生,忽视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感到压力,所以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课堂氣氛不活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但是在提倡发展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今天,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同时也关乎学生自己。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方便,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发展能力。在主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培养和发展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自由开放的数学课堂教学气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营造好的学习环境是有效学习的关键。如果学生长时间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环境中,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都会受到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逐渐克服学习中的紧张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通过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向学生讲解为什么射击运动员在射击的时候,当他们用枪瞄准目标时,手可以保持稳定,这是因为在射击的时候,运动员的枪、手和胸部构成了三角形,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才能保持平衡。教师可以通过这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通过以上例子,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所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创设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创设问题情境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创设情境教学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是通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在平时的自主学习中,学生应该根据数学学习的不同内容,开展不同的思维能力训练,根据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积累,开展相应的探究学习。通过观察、对比和整理等方式,合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平方根”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的问题: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请问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呢?如果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是否可以求出边长呢?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米,那么边长是多少呢?通过这种问题式的教学方式,教师逐渐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教学课堂。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创设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一步一步地揭示出所要学习的知识,
这样学生自然会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自主地开展数学知识的
学习。
三、通过课堂实践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而生活又不断地验证着数学。在平时的学习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问题,甚至一些需要进一步验证的数学问题。对于这部分的数学知识,学生往往缺乏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缜密的解题思路,往往会漏洞百出,影响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会不断地积累和归纳,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整理,同时不断地发现问题,从数学问题的根源上寻找解题方法。例如,教师在讲解“圆内接四边形和四边形的外接圆”这一知识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已经学习过的四边形和圆的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动手进行圆和四边形的图形的制造,并让他们制图的过程中,思考圆内接四边形和四边形的外接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之后教师再对所需要讲解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和谐发展的教学环境,不仅仅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学要求,更是目前时代的需求。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有效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章飞.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初中数学学案设计与案例赏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辛珍文.初中数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