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终结”之后,俄罗斯转向东方

2017-05-17 08:10程诚
财经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制裁俄罗斯经济

程诚

走不了通向西方的道路,面对现实,俄罗斯可能正在转向东方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3月27日-4月1日,受俄罗斯联邦总统经济顾问格雷采夫博士邀请,笔者有幸作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代表团的成员参加了2017年莫斯科经济论坛,并借此机会走访了来自俄罗斯主要智库的多位学者和驻俄中资金融机构。此次调研的一周恰巧处于莫斯科大规模反腐示威活动和彼得堡地铁恐袭之间,笔者虽然看到的仍然是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和尚能维持的经济,但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却始终能够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述的紧张感。这其中,有对于往昔荣光的深刻怀念,有面临西方制裁和特朗普新政的疑虑和焦急,以及更为迫切的对于近邻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奇与期望。而这种混杂着矛盾情绪的紧张感,正是理解俄罗斯当下种种问题的切入点。

西方制裁下,经济增长如无源之水

在出发之前,代表团已经了解到了普希金广场周边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十万人”反贪腐大游行。幸运的是,示威活动最后还是在笔者抵达之前就和平结束,并未影响到此次调研工作。本次示威活动虽然是针对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曝光出的巨额私有财产问题,而究其原因还是俄罗斯因吞并克里米亚而遭受西方制裁近三年以后,经济已经陷入了长期衰退,严重影响了就业和百姓生计。

自2014年遭受西方制裁和油价崩盘双重打击之后,俄罗斯经济一直表现不佳,不复21世纪初的优异表现。2015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录得2.8%的负增长,2016年预计仍将为负数。造成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投资不振。制裁之前,俄罗斯高度依赖外国投资,西方资本长期占据俄国内投资总额的六成以上。而西方制裁禁止与俄国内主要金融机构进行超过30天的投融资操作,引发大量外资抽离,新的外资也因为畏惧制裁而停止或者暂缓对俄投资。其次,由于大宗商品市场低迷,即使俄罗斯与OPEC联合限产也未能提振油价,俄政府税收锐减,无力进行基础设施和大型固定资产投资。此外,近三年制裁期间,俄方专家估计约有价值3万亿卢布的私人资本外逃,使得俄国内的投资状况雪上加霜。在极度缺乏投资的情况下,俄经济增长的动力几乎丧失殆尽,由此引发的就业不足和通货膨胀问题不断累积。

欧洲还是亚洲的俄罗斯

从北京去往莫斯科,需要穿过的孤寂而广阔的亚洲大陆,才能抵达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西侧的中心领土。俄罗斯国家也长期困扰于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的身份之惑,难以融入任何一边。此次圣彼得堡爆炸案的行凶者已被证实是持有俄罗斯护照的吉尔吉斯坦人,其确切动机尚需时日去探寻,但就目前专家分析的结果看,还是俄国内和国外宗教极端分子恼怒普金总统的强力打击而采取的报复行动。实际上,俄罗斯承接了苏联的巨大地理遗产,也就不可避免的继承了其他种种问题,尤其是民族和宗教的纷争。

前苏联原本通过共同意识形态强制实现了对中亚地区的政教分离,但是随着苏联崩溃、冷战结束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兴起,原本的分离势力和宗教势力勾结起来,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和安全问题。尤其是在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吉尔吉斯斯坦、奧什地区已经成为严重的极端伊斯兰分子输出地,大量青年前往中东地区加入所谓的“圣战”。此外,俄罗斯从历史情感上和现实政治上也始终难以放弃帝国时代和苏联时代的势力范围,即使经济困难,也要始终拉着中亚的几个前苏联共和国共进退。俄罗斯近年来努力推进的“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这些中亚共和国公民普遍说俄语,往往有亲友还生活在俄罗斯,进入俄领土也有签证便利,因此如何控制其中的极端分子就成为一大安全挑战。最后,因为国内和周边极端势力与伊斯兰国出现了同流合污的趋势,俄罗斯自2015年起又积极介入叙利亚内战,不得不付出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的代价。

历史“终结”之后,俄罗斯转向东方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几乎是全盘接受了新自由主义,全面放开了汇率、投资、财政监管等关键领域,结果是卢布迅速失去竞争力,俄罗斯良好的工业基础损失殆尽,以至于曾经的工业超级强国,如今满大街都是韩国车,中国人熟悉的拉达和伏尔加等品牌已经难觅踪迹。去工业化的俄罗斯转而依赖丰富的自然资源出口,而油气等大宗商品在21世纪之初的“超级周期”也的确让俄取得了一定的增长成果,2013年俄全部出口当中油气占到了70%多,高达3718亿美元。但是,这种依赖外国投资、去工业化且依赖自然资源出口的增长方式也将俄罗斯直接暴露在了国际市场波动和西方政治压力之下。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者虽然长期占据俄罗斯经济决策,如央行、财政部内的重要位置,却始终无力解决低迷的经济表现,更无法解决俄罗斯核心利益与西方冲突而造成的制裁问题。就此次俄罗斯调研的结果,笔者认为俄罗斯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只拥有产业界、媒体和民众支持的,试图寻求其他替代方案的的保守主义经济学派。他们从事实出发,肯定以中国为代表的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且希望能够积极借鉴中国的经验。这种发展道路的转向所带来的最为明显的感受就是俄方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强烈求知欲和对于中方专家的高规格礼遇。作为俄罗斯规模最盛大的经济盛会,今年的“莫斯科经济论坛”就邀请了大量中国学者参与讨论,论坛的主要组织者们也多次访问中国。人大重阳执行院长王文教授就受邀在今年的论坛大会上面对700多名专业人士发言,介绍中国的改革发展经验和中俄合作前景,这据俄罗斯专家介绍是前所未有的情况。现实胜于雄辩,而今的俄罗斯开始放下“老大哥”的身段,更多的希望能在经济合作和发展模式方面获得中国的帮助。

调研的最后一天,同事们相约游览红场。走出克林姆林西南宫墙之外,高达17.5米的圣弗拉基米尔大公雕像赫然耸立在卢比扬卡广场。巍峨的大公雕像身材雄壮,试图用剑与十字架来守护俄罗斯。这位东正教圣徒在12世纪为当时的罗斯公国选择了基督教,也自此选择了俄罗斯的欧洲国家身份。与此类似,俄罗斯国家也在冷战之后试图通过接受“休克疗法”来融入西方,同时维持自己的全球性大国的地位,而结果却是不断的对抗、经济的衰退和民生的困难。走不了通向西方的道路,面对现实,俄罗斯可能正在转向东方去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制裁俄罗斯经济
制裁之痛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欧盟对白俄罗斯制裁延长一年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制裁等于束手无策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