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产业大创新之路

2017-05-16 03:01群众杂志社调研组
群众 2017年5期
关键词:宜兴生态

群众杂志社调研组

编者按:省委书记李强强调,要着力打造产业地标,推进特色产业集群突破,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宜兴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正是这一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和诠释。这里以理念“定身”,用先进的理念打开“脑动力”创新的闸门,释放出导向性引领性的最大效应;这里以特色“立身”,因地制宜选择最应该干、最能干好的领域重拳出击,培育行业和产业的单打冠军;这里以创新“强身”,在坚守中不忘初心,在创新中推出环境治理的新产品新模式,竖起了中国环境治理的产业标杆。

宜兴,因盛产紫砂而成为名扬海外的“中国陶都”,也因高度集聚的环保产业而荣膺一枝独秀的“环保之乡”。宜兴环保产业于1974年踉跄起步,1992年成立国家级高新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并快速成长为全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佼佼者和领头羊。如今,宜兴这片土地上聚集了1700多家环保设备生产企业、3000多家配套企业,拥有10万名环保产业从业人员、上万名环保技术研发人员,形成了全国最大的环保产业集群。宜兴环科园2012年获评中国环境服务贡献大奖,2015年获批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2016年环保产业技工贸收入600亿元。正如省委书记李强所指出的,环保产业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植根40年环保产业沃土,宜兴从环保设备工厂到环保产业集群,从产学研联合到全方位开放合作,从跟踪技术创新到集成大创新引领,闯出一条理念化先导、智能化突破、全球化集聚、特色化服务、制度化保障的大创新之路。

创新理念精准导航

理念能否破冰,决定行动能否突围。一些地方产业发展不起來,表面看是缺乏突破性措施,但实质是传统思维模式束缚了手脚。宜兴发展环保产业坚持以崭新认知拨开思想迷雾,以理念之变引领实践之先,彰显出理念创新的导航作用。

以新理念研判大势。40多年来,宜兴环保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经了不平凡的岁月。抚今追昔,宜兴人感悟最深的是理念创新,坚信理念突破是根本突破。每到发展的十字路口,宜兴都坚持把理念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指路灯,运用智能、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新理念,指导环保产业从单一的水处理到全要素治理转型、从制造业为主到服务业为主转型、从本地企业相互竞争到合作抱团转型的实践,改变过去粗放型、低端化、高耗能的发展路径,探索区域环境治理新模式,以坚强定力迎接环保产业“大洗牌”。

以新理念系统治理。虽然宜兴环保产业集聚度高,但存在着环保企业“小散低”、自我竞争内耗重、系统性不够等问题,产业链和价值链仍处在中低端。为此,宜兴人像医生看病一样,运用系统思维对症下药,开出中西合璧、辨证施治的药方,实现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转变、从末端治理向过程控制转变、从项目治理向区域治理转变。今日的环保产业完成了从“物理性的相加”转为“化学性的相融”,推出“环境医院”“概念水厂”“水生态科技城”等系统性的创新模式,在全国发挥出了环保产业集聚区的乘数效应。

以新理念引领持续发展。风物长宜放眼量。多年来环保产业发展之所以存在急功近利、产业链不长等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坚守与创新的关系处理不到位,可持续发展观没有牢固确立。为此,一方面,宜兴人像跑马拉松那样耐得住寂寞、定得住心神,在坚守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保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宜兴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提出了“1+4+N”规划布局:“1”为创新动力建设,核心是“环境医院”;“4”为城乡生态综合体等4个环境生态产品;“N”为N个“环境医院分院”。将“一张蓝图绘到底”,构建长远、科学、引领性的产业体系,努力培育环保产业的“独角兽企业”。实践证明,没有坚守就会朝令夕改,没有创新就难成大器,必须在坚守与创新中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载体深度融合

创新依赖融合,融合促进创新,宜兴坚持把创新与融合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从打造技术、合作、金融、成长平台入手,为构建大平台、开拓大市场而精耕细作,集聚创新资源、创新资本、创新人才,在更广阔的领域实现了政产学研金的深度融合,把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引向了纵深。

创建技术平台,助力综合治理。针对传统的末端治理、简单治理带来的弊端,宜兴提出环境综合治理理念,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不同层次、分工合理、较为全面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搭建环保专项科技平台,承接国家相关部委水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省科技计划等创新课题研究,推动环保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加快市场化科研机构建设,以自主培育、外引共建的模式,新建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12家。打造产业技术转移平台,建成中德、中芬等10多个国际清洁技术对接中心。宜兴环保企业还与美国PARC研究中心等一批境外研发机构合作,建立了环保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和创新研究院等。国际先进技术平台与园区先进企业的嫁接,打开了科技治污、综合治理的大门。

创建合作平台,实现多方共赢。在开放、合作、交流中发展,是宜兴提升环保产业能级的一大亮点。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连续4年组织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成为国际性合作交流的一张名片。针对科研和应用“两张皮”难题,创建部委支持、园区主导、自主培育等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引进80多家大学和科研机构研发孵化产业发展。为解决民营企业“走出去”难题,宜兴与美国、加拿大等国联合举办环保技术交流会,吸引俄罗斯科学院、南洋理工大学等机构在此设立新材料研发中心。推介“环境医院”,并采用“园院合一”模式,与承德、昆明、武胜等地签署总投资300亿元的区域环境治理订单。实践证明,合作是多方共赢的“金钥匙”。

创建金融平台,支撑创新发展。破解好项目缺乏资金支持难题,宜兴建立了覆盖孵化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让资本与项目、金融与产业有效对接。创设各类投资基金,与平安银行设立环境工程PPP模式专项投资基金;国家发改委立项设立首期规模2.5亿元的环保产业专项投资基金;设立2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完成8个环保优势特色企业股权合作投资项目;引进50亿元的外部产业投资基金8支,建设25个投资项目。依托千人计划产业基金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江苏分行中小企业扶持计划,促进各类环保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形成资本追逐技术、产业的良好态势。这里演绎出各类基金的机制优势、资本力量与市场导向的动人“交响曲”。endprint

创建成长平台,培育创新沃土。创新孵化梦想,沃土孕育成长。举办两届全国环保创新创业大赛,发现新才俊56个,累计12个参赛项目获得融资,融资额近2亿元。成立国家级众创空间——宜兴环保黑马营,目前入营孵化企业20家,为6个项目融资1.2亿元。实施创新创业推进计划,建设蒲公英创客空间、宜创书院等一批适用于创新创业的交流空间及载体,利于创业者碰撞创意、分享经验、合作共赢。

创新模式打造标杆

环保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环境产品质效的比拼。宜兴环保产业顺应市场变化,打造一批具有环保特点、行业特征和时代特色的环境生态产品,探索出了防治兼顾、示范引领、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

创立环境医院,从治标到治本。随着环境治理形态的变化和标准的提升,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成为必然选择,新型环境治理模式呼之欲出。2014年“中宜环境医院”应运而生,它由80多名环境专家与30多家环保企业组成,建立水、声、气、固、土壤、城乡生态等10个“专科”和1个“应急门诊”,形成集设计、研发、检测、培训、展示、交易和环境治理的“诊、治、疗”于一体的运行体系,实现分区把脉和精准治理,标志着宜兴对环境生态治理、科学治理、精准治理进入新阶段。

创立生态综合体,从治污到循环。宜兴跳出“就污水处理而污水处理”的传统思维,正建设一个以“水质持续、能源自给、资源回收、环境友好”为目标、代表未来2030年发展水平的污水处理厂——概念水厂。中国第一座以污水处理为核心,叠加高端农业和湿地景观的“三位一体”城乡生态综合体,即将在宜兴诞生。通过构建区域良性城乡物质循环,形成一个系统管理的精品现代农业区,打造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教育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公园,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的重新再造和有机融合。预计3年将建成集未来水科技研发中心、示范中心和体验中心于一体的示范创新工程,成为可复制的行业标杆。

创立水科技生态城,从借鉴到示范。这是宜兴学习借鉴新加坡的创新理念和先进技术,整合自身产业家底,着力打造的新城镇、新模式的示范样本。该项目推动中新两国在水处理领域开展联合研发、成果应用等深入合作,提升我国水务技术的国际化水平。与中信环境联合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的环保总承包公司,建设环科新城核心区5平方公里科技生态城,规划布局国际水处理行业重要装备制造基地、全球化水產业枢纽等六大板块。水科技生态城的孕育和建设,将打造出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航母战斗群”,驶向全球环保产业发展的新蓝海。

创立标准化工场,从规范到引领。产业竞争说到底是话语权和制定产业标准权的竞争。宜兴依托国家环保设备检验监督中心、水环境标准化委员会等平台,联合构建一个全流程、全系列的产业标准体系,着力打造环保产品装备高端化、成套化的示范基地。通过建设标志性的生态产品,凝聚人才、企业、项目,在规范生产中形成标准,在标准建设中提高磁场效应和标杆价值,让“宜兴标准”走向行业高端、国际舞台,最大程度释放“宜兴力量”。

创新生态迸发活力

宜兴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首先得益于土壤肥沃、阳光雨露充足的创新创业环境。如今,宜兴环保产业在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上同向发力,培育吸引力大、竞争力强、成果转化率高、商务成本低的创新生态系统,谱写出具有宜兴特色的环保产业新篇章。

熔创新要素于一炉。高峰不是堆出来的,而是长出来的。宜兴人着力汇集资本、技术、人才、文化等要素,施撒阳光雨露。打通产业链、服务链、资金链的各个环节,构建完善的环保产业创新体系。搭建研发孵化、资本集聚、人才服务等各类平台,促进产业要素集聚水平和环境治理要求相匹配,激发创新要素活力。与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合资合作,联合承接区域治理项目。在重特大项目上求突破,强化重点项目挂钩责任制,强化要素保障,挂牌倒排进度。2017年在建重大项目22个,总投资189亿元,拟上重大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553亿元。

聚创新政策于一地。宜兴把政策创新作为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来抓,搭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快车,利用部省会商《宜兴合作计划》的政策红利,建立健全创新政策激励体系,形成了江苏省环保产业发展政策高地。重点建设环保设备产业创新资源聚集、环保设备产业技术研究开发等“六大中心”,使之成为环保服务输出的“发动机”。促进环保与“互联网+”“工业4.0”等新技术和新手段的结合,实现信息化与产业化深度融合。通过制度创新、招商创新、模式创新等改良园区的软环境,打造适合创新要素迸发、人才活力汇聚的新生态。

集创新服务于一体。从服务企业落户,到帮助企业做强,再到整合企业优势,宜兴将服务不断延伸。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施科技招商、精准招商、联动招商、产业链招商,实现国际优质环保技术的引进和落地。围绕环保产业大体系建设,着力招引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等以高端制造和总部经济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大项目及配套项目。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活动,进一步开拓视野。派出专家团队、专科门诊为区域、流域实施综合问诊,拿出治理方案,再以产业集团为平台,创新方式组织专业公司和战略合作伙伴企业分期分步实施相关项目。

(调研组成员:苗成斌、金雯、刘卫东、苏胜利、霍宏光、王凤良)

责任编辑:霍宏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宜兴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西晋宜兴窑青瓷貔貅尊初探
邹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