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贤金
编者按: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召开。江苏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自“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以来,建设成效显著,但应有的区位优势及叠加效应尚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显现。如何在融入“一带一路”中展现新作为,进一步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且看专家们如何出谋划策。
如何在全球空间中定位江苏、提升江苏、发展江苏,不仅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需要,也是江苏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
江苏的发展過程,也是在全省、全国、全球三个空间不断明确定位的过程。就全球空间而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是我国承接外资的重要空间,总体占比都在25%以上,直至2012年达到迄今的历史最高32%,江苏成为全球生产的重要空间。虽然自2000年以来,江苏对外投资增长较为快速,但2015年其对外投资仅占全国的5%,与江苏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够相称。因此,江苏经济走向全球空间的潜力仍然巨大。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江苏经济的全球化将得到更积极的推进,其在全球空间中的作用也将得到积极彰显。
当前,江苏发展的全球化是单方面、单领域的。注重了国际资本“引进来”的全球化,而江苏资本“走出去”的全球化还不够;注重了制造领域的全球化,而服务领域的全球化还不够。
江苏发展面临着人力资本成本提升较快、资源环境成本居高难下、开发空间接近临界等问题。从人力资本成本来看,就江苏职工年平均工资而言,1978-2000年,22年增长了1万元;2000-2005年仅5年就增长了1万元;2005-2008年,3年间又增加了1万元;此后,每两年增加1万元。人力资本的快速提升也增加了国际资本引进来的压力,自2012年后,江苏外来资本占全国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在26%左右。
从资源环境成本来看,自2003年至今,江苏省主要资源成本(包括土地出让金、水费、电费、能源成本等)占GDP的比例总体维持在18-20%。若考虑资源环境税收、环境污染罚没款等,这一比例将可能达到GDP的1/4乃至更高。
从开发空间来看,经南京大学测算,从水、土以及环境容量等承载力来看,江苏土地开发的资源环境可持续承载力的极限空间是23%,但当前业已达到21%,而且一些设区市业已超出了其所在空间的承载极限。
因此,在“一带一路”倡导的全球化背景下,江苏一方面需要通过国际资本“引进来”,推进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还要合理推进江苏资本“走出去”,平衡江苏发展的“全球制造”。重视“全球制造”的同时,还需要积极发展“全球服务”,包括“引进来”的生产、贸易、休闲、知识等方面的全球服务,尤其是建设支撑全球高端制造的科技创新中心,以及“走出去”的“全球服务”,如通过中医药高等教育、医疗服务走出去带动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等走出去。
江苏在规划上注重了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空间对接,包括建设节点城市、中哈工业园区等。但要塑造“全球制造”“全球服务”这两个全球空间,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对接的内涵,拓展对接的领域。主要是:
深化空间对接。有关战略空间的对接,业已体现在不同层级的规划上,但除此以外,还需要重视区域政策的对接,以及港口、城市等节点空间的对接,以便构成多层级的空间对接架构。
引导要素对接。针对江苏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可以通过购买与资源环境要素密切相关的产品,加强江苏区域的资源环境保护。例如,通过购买适合江苏消费水平的绿色农产品,可以减少江苏区域的水土资源利用以及环境容量压力,从而为环境或生态敏感区的耕地休耕提供契机。
重视文化对接。文化相融,是江苏“走出去”的企业在境外立足、生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要探索建立与当地文化相融通的新型企业文化,做强企业本土化的生命力。
加强服务对接。这里既包括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的咨询、策划、建筑、贸易、知识、金融等服务,也包括“走出去”的服务性行业以及知识生产部门或行业,从而做大做强江苏发展的全球价值链。
(作者系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副院长、人文地理研究中心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