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时强调:“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关于牵住“牛鼻子”重要论述,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自觉运用,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芒。我们要深刻认识牵住“牛鼻子”的丰富内涵和现实意义,既要总体谋划又要重点突破,做到找对“牛鼻子”、抓牢“牛鼻子”、牵好“牛鼻子”。
牵住“牛鼻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当前,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可以说,越是面临复杂艰巨的任务,越是易犯急躁冒进或顾此失彼的错误。抓“牛鼻子”,就是要求党员干部更好地解决主要矛盾。
抓“牛鼻子”就是要理清思路,不急躁冒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这就决定了当前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必然是系统性、长期性的。在此情况下,“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講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急躁冒进往往导致“欲速则不达”。时刻牢记牵住“牛鼻子”,有利于党员干部把握全局,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只有抓住“牛鼻子”,才能做到统筹兼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当雄厚的发展基础,但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改革局面。要推动任何一项工作,都必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倘若是遇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或者看到一个较大问题就投入较大精力,反而会出现顾此失彼,出现推动一项工作进展却有几项工作止步不前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方法论,在深入调研、深入思考中摸索并牵住“牛鼻子”。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牵住“牛鼻子”带动事业全面发展是分不开的。党员干部要学会学好抓“牛鼻子”,使本系统本部门的工作更有条理和效率,有效应对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各种棘手问题。
牵住“牛鼻子”关键在调查研究与踏实做事
在实践中,我们既要学会找到“牛鼻子”,又要坚决抓牢“牛鼻子”。前者需要党员干部认真调查研究,后者需要党员干部确保做事踏实。
认真调查研究才能找准“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经过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掌握本部门本系统各个环节的工作细节;只有全面掌握信息,才能搞清楚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而解决问题,以此作为推动部门工作开展的“牛鼻子”。调查研究是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一种见诸实践的科学,也是一项讲求方法的艺术。调查研究,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确保踏实做事才能抓牢“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引用了一幅有趣的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针对的是空谈误国,要求的是实干兴邦。找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找准“牛鼻子”的目的是牵着“牛鼻子”进而带动全系统提升进步。但是,正因为牵“牛鼻子”牵一发动全身,一旦开启相关工作流程,全系统全部门的每一个环节都会随之发生变革。整体行动一定会带来不适应和阵痛期,有时还会涉及本系统本部门中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党员干部面对的不仅是工作推进的压力,还有可能面临人事安排和人际关系的压力,导致有些系统和部门明知“牛鼻子”所在但迟迟不去行动。能否做事踏实以抓牢“牛鼻子”,实际上就是在检验党员干部是否保持和发扬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否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否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否真正践行“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强化改革责任担当,看准了的事情,就要拿出政治勇气来,坚定不移干。”这告诉我们,抓牢“牛鼻子”推动工作,考验的就是党员干部的这种气魄。
在融入发展全局中牵住“牛鼻子”
只有强调大局意识,将本系统本部门的局部小环境与党和国家发展的大环境结合起来,才能更加准确把握工作的整体方向和工作节奏。我们既要抓本系统本部门的“牛鼻子”,也要看清党和国家正在抓的“牛鼻子”,更加积极主动地将自身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坚持发展,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保持发展的持续性,就势必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换言之,发展是国家治理的“牛鼻子”,发展动力是发展的“牛鼻子”,五大发展理念则是发展动力的“牛鼻子”。党员干部应对照五大发展理念,对本系统本部门的目标设置、管理架构、绩效考核等进行系统梳理,确保牵住“牛鼻子”行走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
同时,要坚持把创新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牛鼻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并不是简单的排比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应对好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的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指出:“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公开讲话和报道中,“创新”一词出现超过千次,可见其受重视程度。这些论述,涵盖了创新的方方面面,包括科技、人才、文艺、军事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在理论、制度、实践上如何创新。在具体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也要坚持以创新带动本系统本部门的改革发展,真正以牵住“牛鼻子”的科学方法指导工作。
(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苏胜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