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恩+魏邦莹+赵洪侠+何冰
摘 要:互联网+已上升为国家行动,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我们要把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作为培养护士的高等院校更应该借助互联网+将教育信息化应用到护理专业教育中,探索互联网+护理教育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护理专业;内涵式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潍坊护理职业学院院级科研课题“互联网+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在护理专业内涵式发展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YKY2016003)研究成果。
现代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3D打印、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与飞速发展,正推动着人类社会向信息化的智慧时代迈进。作为国家百年大计的教育事业也正在以教育信息化推动着向教育现代化方向发展。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强化移动医疗设备等护理应用信息体系,逐步实现护理资源共享、服务领域拓展(1)。作为培养护士的高等院校更应该借助互联网+将教育信息化应用到护理专业教育中。
一、互联网+教育信息化
1.互联网+的起源及内涵
互联网+在社会变革和人类生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国家走向智慧化的助推器,已上升到国家行动的战略层面。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并对“互联网+”的内涵作了诠释。互联网+不只是指互联网,同时包含大数据、移动通讯、交互技术、云计算、可穿戴技术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
2.教育信息化及其重要性
信息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一次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必须高度重视。教育部于2012年3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3)。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创新教育供给方式,拓展教育新形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4)。
3.互联网+教育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教育形态、模式、内容和学习方式正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革,我们要把教育的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制定在线教育和数字教育资源质量标准,推动建立数字教育资源的准入和监管机制,完善数字教育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探索建立“互联网+教育”管理规范,发展互联网教育服务新业态(5)。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将“互联网+教育”写入政府文件,由此可见国家对其越来越重视。
二、护理教育事业发展
随着我国医疗规模的不断扩大,护理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也在增加。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加快发展护理事业,将护理服务内涵与群众健康需求密切对接起来,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切实提高护理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护理信息化建设(6)。这就要求我们医学院校不能片面的只追求招生數量增长和规模扩张,而忽略了护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护理信息化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对护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处理和应用的统称[7]。伴随着护理信息学研究兴起和医疗卫生信息化大潮,护理信息化已成为现代护理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诸如条码识别技术、触摸屏及语音识别技术与移动设备相结合将会逐步应用于护理工作中(8)。
由于传统观念和教育制度的影响,很久以来,人们认为护理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和接受改造的客体地位,扮演着无知、少知或浅知因而等待闻道在先的老师传授、灌输和教导的角色(9)。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少独立思考与质疑的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书呆子似的毕业生,不能胜任医院职场工作岗位,更谈不上创新发展。
医院的护理工作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如果我们学校的教育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上,即使培养再多的护理毕业生也不能满足医院的用人需求,学生也难以实现自我价值。从技术的微观角度来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方式正确与否,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有与之相应的创新型教学方式(10)。护理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则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创新发展。鉴于此,将互联网+教育信息化应用于护理专业教育不失为一种好的创新教育途径。
三、护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途径
互联网+教育信息化与护理教育的的结合是为了提升护理教育的质量,实现护理专业的内涵式发展的转型升级。要实现互联网+教育信息化与护理专业的有效结合需要从学校、教师、课程和学生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1.学校层面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随着“宽带网络校校通”的普及,高等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已基本实现,但受限于经济情况,学生难以普及人人有电脑。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及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学生基本人人有一部智能手机,这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成为一个教学终端。因此,加强“无线校园”建设,为学生提供免费流量用于获取信息资源,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就成为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二是要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在此平台上向学生提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基于统一数据标准的信息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各类教师及学生的教学、学习数据伴随式收集和集成化管理,最终形成能够支撑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教育云服务体系。
2.教师层面 加强教师的信息化资源建设,强化职业教育信息化人才建设,拓展信息化应用能力,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目前,国家教育部及各省级教育系统均开设了信息化教育的“国培”、“省培”项目,已培训了大批各级院校的教师,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教育部还连续举办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通过以赛促建,提高了教师信息化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创新变革教学模式,通过微课、慕课等开展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方式利用好信息化数字资源。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学习空间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进行跟踪,准确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为推动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和针对性教学提供信息及技术支持。
3.课程建设层面 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条件或与具备资质的教育企业合作,建设课程教学与医院临床护理岗位有机结合的优质在线护理课程和资源库,建设课程资源过程中,可吸收部分主动性强的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少不了移动教育应用软件的使用,我们可借鉴一些成熟的免费软件,比如清华大学研发的“雨课堂”就为我们提供了极大便利。鼓励教师将优质护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开展“优质资源班班通”,全面推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将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变革成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积极推进教育服务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4.学生层面 要不断提高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可以通过开设相应的信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获取、使用信息的能力,通过开展具有引导意义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比如指导学生使用安健移动护理APP,在学校就能让学生体验到医院的移动医疗护理程序,促进学生主动寻求信息化技能的提高和创新。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的最终价值判断是人的解放和主体性的跃升,是人的创新发展。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趋势。在护理专业应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差异提供灵活的在线及线下教学安排,务必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新,更好的满足当代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为学生提供富有选择、更有个性、更加精准的教育,以期开创护理创新教育新模式,实现护理专业内涵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獻
[1][6].国家卫生计生委.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DB/OL].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3/201611/92b2e8f8cc644a899e9d0fd572aefef3.shtml.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D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03/c_1117027676.htm.
[3]何克抗.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观念更新与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6,(2):3-10.
[4][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D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7]王秀丽.对我国护理信息化标准建设的思考[J].护理学杂志,2013,(4):86-87.
[8]张士靖.护理专业与信息化建设[J].护理学杂志,2013,(18),1-3.
[9]刘振天.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高等教育研究,2014,(9):1-7.
[10]余 蓝、刘 丽.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三条路径[J]. 教育发展研究,2013,(7):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