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曼玲
摘 要:随着儿科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人们对于儿科护理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护生的儿科护理职业核心能力日益受到职业教育者的重视。本文从护士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内涵切入,对中职护生儿科护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中职护生儿科护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儿科护理;护生
中图分类号:R4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4-0186-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儿科护理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目前家庭独以生子女为主,患儿家属的法律意识和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对护士期望值不断提高,对小儿的护理要求近乎苛刻,这些都是对儿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提出新的挑战。所以,在当今强调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的职教理念下,如何培养具备较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是中职儿科护理教师的紧迫任务。
1 护士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伴随着劳动者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我国对儿科护理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尚无统一标准。世界护士协会(ICN)将护士职业核心能力定义为“专科护士为提供安全及合乎伦理准则的护理服务所要求的特别知识、技巧、判断和个人特质”[1]。而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护士核心能力是指护理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能力[2-3]。随着儿科护理学科的发展,儿科护士被赋予多元化的角色,儿科护理的职业核心能力范围也得到扩展,国内普遍采用评判性思维/科研能力、临床护理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伦理/法律实践、专业发展、教育/咨询等7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4]。
护生是护理学的实践者和继承者,护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其以后在临床工作中的护理质量和安全。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应当把过去强调的“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进一步发展成为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全面培养,强调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适应新时期护理事业长足发展的需求。
2 中职护生儿科护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虽然有比较好的教学基础,但是却鲜有中职院校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儿科护理学科建设的侧重点,护生的儿科护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仍存在不少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科学
长期以来,中职儿科护理教学都是依附于临床医学存在,仍以疾病为中心,儿童生长发育与保健仅占20%,并且与内、外科护理学部分内容有交叉重复但缺乏横向联系,教学目标未能突出整体护理观念,也未能体现儿童护理的专业特色,没有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加之普遍存在课时安排较少,很多重要内容没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和实践,导致中职护生在儿科护理方面理论薄弱、实操能力差,严重缺乏职业竞争力。
2.2 教学模式落后
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一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理论课比例很大,由于课时限制,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方法,一体化教学、TBL、PBL等新教学模式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实践教学比例少,重流程细节,少沟通关怀,这些都阻碍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发展。
2.3 教学资源匮乏
对于儿科护理学这样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临床学科,需要非常完善的实训基地才能满足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需求。近几年来,虽然各中职院校不断加大投入,加強儿科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但是实训室和技能训练模型的配备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没有标准化的NICU和PICU实训室,很多教学内容和临床稀缺病例还只是用一些陈旧的录像和图片来讲解,缺乏大量的标准化电子教学模型。同时,因为缺乏见习阶段,造成教学和临床实际严重脱节。
2.4 教师临床经验不足
中职儿科护理教师大多临床经验不足,从事教学工作后更是较少深入临床工作,教学的内容多受教材的限制,对于临床新的疾病、医疗技术和护理操作不了解不熟悉,无法及时将这些新的知识与传授课程内容结合起来,造成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从而影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5 考评方式不客观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对于儿科护理学的考评方式仍然以理论考试为主,即便少部分学校把操作考核单列,也没有针对职业核心能力设置客观全面的考核,不利于护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6 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心存畏惧
由于儿科疾病发展变化迅速的特点,以及患儿不能及时准确表达,加之不能主动配合治疗,儿科护理评估和治疗难度较大。同时,中职学校护理专业的见习政策落实不到位,儿科轮转时间短,使得学生缺乏现场观摩和实战经验,很多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甚至毕业后都对小儿的护理心存畏惧,信心不足。
3 中职护生儿科护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若干途径
3.1 提高对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中职学校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定位前提下,应当充分重视护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毕业后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儿科护理教研组必须把核心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努力研究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儿科护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综合教程》,带动学科建设,引导课程和教学改革。同时,将这种教育理念贯穿在教、学、做的整个过程,让护生充分认识核心能力对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主动参与自身核心能力的培养。
3.2 以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合理改革整合课程
课程的改革和整合应该以核心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围绕学生为中心,倡导边理论、边实践的教学模式。对中职护生的核心能力进行细致的分析,精选教学内容,有机的对基础课、护理专业课程中有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体现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儿童的健康需求为主线,重点突出生长发育评估技术和健康指导;突出小儿病情观察和整体护理的观念;突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技能训练的强化。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和课间医院见习,适当延长儿科临床实习时限,除了普通儿科病区,增加儿童保健门诊和社区儿童健康体检以及预防接种的内容[5]。在教学规划中体现儿科医疗涉及的法律及伦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等内容的渗透以及人际沟通、护士礼仪等方面内容的灌输,使得护生能力多元化发展。
3.3 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
儿科护理教研组应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程度,研究重组教学内容,设置多个教学模块,尝试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儿科护理教学实际,可以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考虑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一体化教学:如小儿体格发育、新生儿护理、头皮静脉输液、光照疗法、儿童心肺复苏等内容,特别适合设置成为床边教学模式。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学生及时操作练习、回示,教师及时了解教学反馈和效果。(2)TBL、PBL教学: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例为先导,采用自学结合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评价紧密结合,特别适合一些在内外科护理有交叉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比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结核、小儿贫血、泌尿道感染等内容;(3)微课教学: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没有学习的空间和实践限制,教师制作后上传至班級QQ群、微信群,满足护生个性化学习和微型移动、重复循环学习的需求,比如新生儿沐浴、臀红护理、小儿约束法、喂乳法、小儿氧疗法等学习内容,可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放松的情况下更能熟练操作和拥有更强的爱婴观念。(4)组织课题讲座:如人际礼仪、儿童常见心理精神问题(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以及临床一些新的疾病等内容,以讲座的形式拓展教学。
3.4 以核心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提高护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至关重要。学校应该利用各种契机,加大对儿科实训基地的投入,购置添加与临床同步的新的医疗设备和高仿真情景模拟设备如MicroSim医学模拟培训系统等,建设标准化的NICU、PICU实训室。合理选择实训项目,精心设计实训方案,既要强化基础训练项目(新生儿沐浴、头皮静脉输液法等),又要充分利用高仿真情景模拟设备设置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充分锻炼护生的评估技术、观察病情、临床应变、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观念。临床见习也是提高护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途径,改变“理论-实训-实习”的教学模式,建立“实践-理论-实践”的工学交替模式。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没有附属医院,由于学生人数增多,学校与见习医院路途遥远以及医院接受见习生困难不断增加等多种原因,临床见习课的安排一直是中职学校一个突出的难题,所以笔者建议将传统的阶段式见习模式调整为集中式见习。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按2-3人一小组安排集中见习,从晨间护理到晚间护理结束,连续3-4天时间。这样的见习模式减少班车接送次数、减轻临床带教压力,全面见习到儿科护理整体程序,并且小组间可以在PICU、NICU和高压氧舱轮转。
3.5 以核心能力为依据完善考核体系
完整的考核体系是对核心能力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客观的反馈。提倡多元化的考核,理论与实践分开独立考核。理论考核可以开卷与闭卷结合,实践考核采用多站式,由护理评估、技能操作和健康教育组成,以考核护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考核中应该增加一些如仪表、操作前准备、操作后整理与分析理论、操作进度等方面细节。另外,研发一些设计性考核项目,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共同完成考核项目,不但为学生创造了模拟临床的实践机会,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多元化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牢固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
4 结语
中职护生儿科护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责任重大,需要学校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共同努力。学校教育作为护士核心能力发展的起点,应该加大儿科护理师资建设力度,做好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多深入临床学习,力争把学科前沿知识带入教学。教育工作者和临床实践者一起共同研究探索出更加细致,更加符合现代儿科护理发展需求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为培养更多合格的,具备良好职业核心能力的儿科护理专业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CAN.Advanced nursing practice: A national framework[R].Ottawa: Canadian Nurse Association,2008:21-36.
[2]闫瑞芹,沈宁.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与发展现状[J].护理研究,2004(2):201-202.
[3]王侠,于兰贞.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7(7):638-640.
[4]刘明,殷磊,马敏燕,等.注册护士核心能看测评量表结构效度验证性因子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3):204-206.
[5]周丽梅,钱燕.护理本科儿科实习模式的改革及效果初探[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