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培训设计:现状、局限和趋势

2017-05-16 19:19兰金林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8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时代

兰金林

[摘 要]“互联网+”时代,商业环境日新月异,企业组织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伴随着知识信息的快速更新,资源来源丰富而广泛,组织中有效的培训和组织学习机制的构建显得更加重要。为了更好的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培训的冲击,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对培训的作用,本文除了分析“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以及对培训设计的影响外,还进一步思考了“互联网+”时代培训的局限性以及培训设计的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培训设计;企业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049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02

0 引 言

“互联网+”行动计划下,数据已成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并具有巨大的生产力,也成为了社会财富增长的新源泉,深刻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培训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子系统,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组织的培训需要紧跟潮流,增强适应性,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下的数据和信息,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促进组织目标实现。

1 “互联网+”时代的培训现状

互联网进驻中国已经有20多年,现今其已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广泛安装。“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的各领域中。“互联网+”时代的特点,可以概括为“跨界融合,连结一切”。

在“互联网+”时代,我国培训市场成长迅速,方式更加多样,呈现了一些新的理念:例如E-learning、个性化教学、跨界思维等。在新型培训方式的冲击下,传统培训方式的问题渐渐凸显,如培训资源有限、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师产能有限,难以满足被培训者的个性化需求。

“大数据”思维的运用,企业培训越来越注重数据驱动,实现信息流的数据化流通,不断创新信息传导机制,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培训行业的发展迎来了许多机遇,各种新兴的技术和设备兴起,使人们学习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多样化,导致培训方式也灵活多样,如在线培训、E-learning、微课堂等。运用现代移动信息技术,使培训终端延伸到多个方面,具备了交互性、高效性、针对性、灵活性等诸多特点。而“互联网+”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和资源的丰富性,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利用电子化等方式,让学习者主动的、碎片化的学习。同时,学习方式的先进性,有利于组织成员提高学习效率,建设“学习型”组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

2 “互联网+”时代的培训特点

“互联网+”时代的培训,是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同时结合技术与数据的驱动,提倡跨越知识的边界,鼓励多方分享参与,在合作中促进学习。发展至今,培训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2.1 信息传递一体化

互联网最根本的特点是,它能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一步融合并发展,信息传递的途径进一步拓展,如“O2O模式”的兴起,将线下信息传递的渠道不断转化成线上;E-Learning强调学习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移动学习利用移动信息技术,是学习碎片化的一種方式,可使人们随时学习。还有VR、AR等虚拟技术的兴起,打破了时空的局限,实现了信息传递主体之间的交互,突破了传统分层、分阶段的信息传递,形成了互联网一体化信息传递模式。

2.2 知识转换高效化

知识的转换主要涉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换,大致分为个人的隐性知识转换成个人的显性知识、个人的显性知识转换成组织的显性知识、组织的显性知识转换成个人的隐性知识这三个方面。互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显性知识进行编码、存储和转换,同时通过提供广泛交流平台,有利于隐形知识的传递与转换,提高了知识转换的效率。

2.3 内容设计多样化

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一体化和方式的多样化,使知识技能传播十分便捷,加上“跨界思维”的引导,培训的内容设计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内容设计者会越来越重视基层的反映,而仅仅只是听从高层的安排。内容设计会以培训者为中心,以组织绩效为目标,打造多样的、个性化的培训内容。

2.4 需求定位准确化

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培训需求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节约培训需求分析的时间成本,有利于增强培训的效果,提高组织绩效。

3 “互联网+”时代培训设计的局限

3.1 培训者和被培训者之间的人为鸿沟

虽然互联网技术极大的丰富了企业培训方式,打破了传统培训方式的局限,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原因可能是如今的网络培训、在线培训是一种静态的、单向沟通的行为,互动性大大不如传统培训,所以培训过程可能是非人性化的、被动的。这样培训的评估和反馈的情况可能不那么真实可靠,这样培训的效果是应该被质疑的。

同时,另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培训对被培训者的自主性要求是非常高的。但由于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主性不同,难以对培训的过程进度跟踪,那么培训的效果也难以准确检测。

3.2 培训资源广泛、信息量大,难以分辨和选择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培训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造成了信息膨胀,使被培训者难以分辨和攫取,容易造成培训内容的重点不突出,被培训者难以把握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培训者可能会更多的关注“科技”,而对“学习”的关注过少。且就培训的结果而言,如果“学习”不足并没能转化应用于工作的技术和知识的话,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花费了一大堆钞票,进行了一场花费时间又没有效果的培训。

4 “互联网+”时代培训设计的新趋势

虽然利用技术进行培训也存在着缺点,但是“互联网+培训”的趋势却是不可逆转的。

新技术下培训手段的复用性、灵活性等优势,在培训设计时将会充分发挥,以达到降低培训成本、吸引更多的人积极参与。但是人们仍然要明确不同互联网培训工具的利弊,不要一味追求内容的新颖而忽略培训的目的。

“互联网+”时代的培训会更注重个性化需求,会认识到用户的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性,打造个性化的培训,以提高培训的专业化程度。在数据时代,每一位被培训者的培训数据都会被实时存储,基于这些数据的分析,更能准确定位培训者的培训需求,实现“按需培训”。

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培训会越来越网络化,因为从培训需求的分析到培训内容的设计,再到培训方式的确定等方面,都是围绕着培训的最大效率进行选择的,而网络化的培训可以做到这一点。如果是这样,人们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应更多的考虑影响“互联网+”时代培训有效性的因素,不能过度关注技术而忽略了被培训者本身。在未来的培训设计中,无论技术有多么的先进,关注的核心依旧是质量。

所以,未来的培训设计将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如何紧跟“互联网+”这个潮流,设计更加完美的培训,值得相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明旭.浅谈“互联网+”与企业培训[J].中国培训,2016(14).

[2]傅宛菊.“互联网+”背景下的企业培训体系设计——以G教育集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6(30).

[3]吴媛媛.“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培训模式探讨[J].继续教育,2016(10).

[4]白方涛.企业培训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6(2).

[5]吴孝慧,鹿业勃.“互联网+”与传统培训模式相融合的必要性[J].电子世界,2016(15).

[6]储节旺,郭春侠.企业知识转换模式的研究[J].管理科学,2004(6).

[7]张文桥,王浣尘.互联网对信息传递模式和过程的影响[J].系统管理学报,2000(3).

[8]劉贻毅.传统教育培训行业如何转型为互联网教育时代来适应时代的发展[J].赤子,2014(12).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e时代